日前,国家能源集团迎来高光时刻,也充分显示了下一步的发展“野心”。在国务院国资委组织召开的第七届中国企业论坛上公布的首批“中央企业世界一流企业”中,国家能源集团成为进入世界一流企业方阵的10家企业之一。
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国家能源集团除了担负央国企能源保供的“压舱”重任外,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模和质量方面下了大力气。
2023年,国家能源集团战新产业投资达到1252亿元,占比达到54%,营业收入占比达到26%。同时,集团规划2025年战新产业营收占比达到35%,发展“野心”显露无疑。
然而,“野心”背后是多年积累的硬实力。
在新能源产业上,国家能源集团实现了多元、快速、规模化发展。充分发挥煤电与新能源联营优势,推动新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2023年,新能源投资达到1181亿元、新投产2616万千瓦、全国第一,新能源装机规模接近2017年的3倍。
“十四五”期间,国家能源集团可再生能源呈“加速度”发展,装机规模从6634万千瓦到2024年的1.4亿千瓦,四年时间实现了翻一番。其中,风电装机规模增长2026万千瓦,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光伏装机增长5447万千瓦,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建水电规模824万千瓦,稳居全国首位。
一系列重点清洁能源工程取得进展。宁东200万千瓦、中卫200万千瓦、蒙西300万千瓦等一批沙漠、戈壁、荒漠大基地项目并网发电;山东渤中、半岛南及浙江象山等一批重点海上风电项目落地投产,江苏、山东、浙江三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逐步建成;青海玛尔挡水电站实现“一年五投”,双江口、金川、老鹰岩、枕头坝、绰斯甲等水电站成组成串加速开发。
其中,国家能源集团旗下龙源电力为高效承接落实集团公司新能源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2024年底,龙源电力新能源装机总容量突破4000万千瓦,在集团公司电力板块成功实现了开工、投产“双第一”目标,为“十四五”圆满收官和“十五五”顺利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截至2024年底,国家能源集团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100个,装机规模333万千瓦/595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40.29%。因地制宜探索多条储能路线,飞轮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相继投产,与煤电耦合的熔盐储热项目开始调试,储能技术呈现多元发展。
在现代煤化工产业上,集团实现了高端化、低碳化、多元化发展。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全面掌握煤制油品/烯烃等大型现代煤化工成套技术,加快推进三大战略项目,推动形成六大基地。
在大力推进数字化智慧化赋能方面,国家能源集团加快“一网一库三平台”迭代升级,建成国际领先水平的工业互联网运营平台“基石”系统,司库系统全级次上线并高水平通过国资委终期验收,全力打造“国能e+”生态协作平台。
2024年7月,国家能源集团推出“云上水电”,融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将水电知识、模型、成果固化到平台上,为水电企业提供气象水情、库坝安全、设备管理、智慧工程等特色“云化服务”,解决中小水电站数字化建设成本高、智慧化转型难的堵点卡点,有望推动更多水电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促进水电行业提高发电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在战新产业科研创新方面,2023年,国家能源集团研发投入增长339%,积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牵头组建中国氢能联盟和中央企业绿色氢能制储运创新联合体,积极担当氢能产业链链长。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创新团队获“国家工程师奖”,亚洲最大煤电CCUS示范工程建成投产,低碳院青年科学家王鹏以第一作者在《Nature》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79项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8项,中国专利金奖6项。
在与法国电力、意大利电力、瑞士嘉能可、山东能源等全球同行业对标评价中,国家能源集团综合实力连续四年位居前列,市场占有率、利润总额、营业现金比率、全员工效等指标达到领先水平。
产业品牌构建方面,国家能源集团也初步形成了“煤炭看神东、重载看朔黄、煤制油看宁煤、煤化工看榆林、煤码头看黄骅港、风电看龙源、氢能看国华、催化看低碳院”的产业品牌矩阵。
随着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系列重点项目的上马、投运,国家能源集团的战新产业“野心”,也将一一个个变为现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