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五指山市,原名“通什市”,是广东省海南行政区黎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即坐落于此,由原来的自治州博物馆升格而来,主要陈列展示海南黎、苗、回族的相关历史。

海南当地原住民大量使用的“粉枪”,在这个馆有较多的展示。

海南民族博物馆就在汽车站背后的山坡上,琼州大学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南民族博物馆就在汽车站背后的山坡上,琼州大学旁

粉枪”从结构形式上看就是火帽击发枪,通常又称"火枪"、"铳",在两广、海南地区叫法类似。其作为一种狩猎、防身工具,大致在清代末期至民国初年,传入海南岛。

粉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粉枪
火药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药袋

“粉枪”是海南土著五大财产之一,即牛、田、铜锣、粉枪、木板谷仓,可见其重要地位,几乎每家必有一支,多的甚至有两三支,价值大约和一面铜锣,一两头牛等价。

逢年过节,许多土著村寨会轮流主办粉枪射击比赛。粉枪射击比赛的方式和射箭比赛大致相同,只是粉枪比赛靶子更远。比赛通常是用蚊帐布缝制一个直径五寸的小袋,内装石灰粉,悬挂在距射击点约四五十米处,命中则石灰飞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粉枪的枪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粉枪的枪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粉枪的击发组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粉枪的击发组件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中陈列的“粉枪”规格不一,长度多样(约1.4-1.5米左右),但击发结构基本一致,均为火帽击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帽式击发枪,顾名思义就是用火帽作为击发药,引燃枪膛内的发射药,进而推射枪弹,这是燧发枪基础上的一种改进武器,提升了在恶劣天气中的使用能力和击发可靠性。

火帽击发的基本部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帽击发的基本部件
火帽嘴(4.5/6mm规格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帽嘴(4.5/6mm规格为主)
火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帽
火帽、火帽嘴结合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帽、火帽嘴结合状态
火帽枪待发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帽枪待发状态

由于火帽枪与前代燧发枪的整体结构依然非常类似,均为前装枪,所以有大量的燧发枪被改造为火帽枪,只需要更换击锤,封堵/更换火帽嘴即可。甚至部分更老式的火绳枪,在更换击发枪机组件后,也变成了火帽枪。

燧发枪有三种主要改装方式,即:法式、比利时式、垫枕式。

海南的火帽枪,从博物馆展品表现出来的型制判断,应该是国内铁匠铺土法进行的比利时式改装/修复为主。从枪托外观上看,可能为大陆地区在1850-1880年代的太平天国等战乱时期的各式残旧淘汰枪、或者劣质仿制枪,改装翻新后贩运到海南销售。

比利时式改装(相对最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利时式改装(相对最简单)
海南枪的火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南枪的火嘴

改造后的枪型外观,大约与Springfield 1861、Pattern 1853 Enfield这些前装线膛枪类似。

褐筒(棕贝丝)以及P1839这一类的老式燧发枪,应该是海南粉枪在燧发改火帽前的主要材料。这类枪在中国,一直从1840年鸦片战争用到1900年义和团时期,保有量非常之大。

褐筒(棕贝丝)燧发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褐筒(棕贝丝)燧发枪
这是标准的火帽线膛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标准的火帽线膛枪

火帽线膛步枪,如果产自欧美或官办军工厂,新枪状态可以执行500米内的精度射击。

但旧时海南“三月三”庙会的射击比赛中,靶距通常只有四五十米,其有效射程不会过百米,对于一支1.5米的步枪而言,这个有效射距是极短的,也可佐证其枪况普遍非常糟糕,大多是燧发滑膛枪的改装品。

可以想见这些枪在进入海南前,很多都已有三五十年的使用历史,实际已经报废,只能做使用土造火帽、火药,以发射铁砂丸为主的喷射用法(未见枪管有标尺座),实际威力远不如其几十年前的新枪状态,与清末开始普及的现代步枪(典型如汉阳造/湖北条子),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海南火帽枪以其低劣的性能,相较其高昂的售价而言,在当时绝对可以称之为暴利生意。

诚然,粉枪作为一杆武器确实粗陋无比,但是作为一段海岛土著文化的历史记忆,也算是一段蕴含了地方情怀的有趣小故事。

海南--粉枪队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南--粉枪队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