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时期,女性的服饰风格经历了诸多变化,这些变化被当时的文人墨客形象地称为“时世妆”。
唐朝女性的着装通常由上衣与裙子搭配而成。襦,作为一种短小且修身的夹衣或棉衣,在唐代极为流行。相较于襦,袄的长度略长但短于袍,其设计更为宽松,同样有夹衣和棉衣之分。无论是襦还是袄,都有窄袖与长袖两种款式供女性选择。衫,则是一种无袖的单衣,主要用于吸汗,设计有对襟和右衽大襟两种样式。在春秋季节,衫也可以作为外衣穿着,但与短袖的背子或半臂不同。在隋唐时期,襦与袄的领型受到了外来服饰文化的影响,除了传统的交领、方领、圆领外,还出现了各种翻领样式。这些翻领设计独特,以对称翻折的庄重造型,巧妙地引导人们的视线聚焦于穿衣者的面部,增添了服饰的韵味。当时,女性还特别喜欢在领口、袖口等服饰结构上装饰精美的纹样,通过镶拼绫锦、金彩纹绘及刺绣工艺,使服饰更加华丽高贵。
在裙子方面,唐朝早期的设计较为简单,多为长方形的直裙。然而,这种裙子的结构并不完全符合人体的立体结构,穿着时容易显得下摆不齐。到了唐代初期,随着紧身窄小服装款式的流行,裙子的设计也开始发生了变化。高腰、束胸、贴臀,以及宽摆齐地的样式逐渐成为主流,既展现了女性的曲线美,又彰显了富丽潇洒的气质。这种裙子采用了下摆呈圆弧形的多褶斜裙或喇叭裙设计,完美地与人体结构相契合。
从初唐到盛唐,唐朝女性的衣裙款式在美学上经历了一个由窄小到宽松肥大的演变过程。据《文献通考》记载,唐初的衣裙风格偏向紧致,与北周、北齐及隋代相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天宝初年,妇女的服饰开始变得襟袖狭小,这种风尚在白居易的《新乐府·上阳人》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然而,到了元和以后,这种风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盛唐时期的绘画风格开始影响服饰的审美,健壮丰硕的体态成为风尚。这种趋势也反映在了服饰上,大髻开始流行,中唐以后,华夏的传统审美观念逐渐加强,服饰也越来越肥大。
在裙装的装饰上,唐朝女性同样不遗余力。除了用金缕刺绣、印花、织花等工艺加工外,还有半露胸的款式,这在当时的诗歌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如周濆的《逢邻女》中的“慢束裙腰半露胸”,李群玉的《赠歌姬诗》中的“胸前瑞雪灯斜照”等诗句,都生动地展现了这种裙装的魅力。
据《旧唐书·文宗纪》记载,唐文宗曾对公主的服饰提出过要求,鼓励她们穿着宽松的衣服。然而,不过十年时间,服饰风格就迅速向丰腴型发展。到了开成四年,当延安公主穿着肥大的衣裙出现在咸泰殿观灯时,唐文宗却大怒,将她斥退,并对驸马进行了经济制裁。这足以说明当时宽体长裙的流行程度以及社会对服饰风格的重视。这种宽体长裙通常由多幅丝帛缝制而成,有的甚至达到了12幅之多。穿着如此肥大的裙子走路自然不便,因此女性们还会穿着高头丝履并佩戴高大的发髻和头饰来协调整体造型,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种豪华侈糜的风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