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子服饰在传承汉代风格的同时,融入了少数民族的元素,展现出独特的发展趋势。

这一时期,女性的服装以宽松为主,特色鲜明:对襟设计,腰部束紧,衣袖宽大,袖口、衣襟和下摆处饰有不同颜色的边缘装饰。她们下身常穿条纹间色裙,腰间用帛带系扎。除了间色裙,还有其他款式的裙子。

魏晋南北朝的女性通常上身穿衫或襦,搭配裙子。服装款式上,上衣简约,下裙丰满,衣身紧身合体,袖筒宽大。裙子多为折裥裙,裙摆拖地,下摆宽松,营造出潇洒的美感。此外,她们还佩戴丰盛的首饰,彰显出奢华的风格。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据《续汉书·舆服志》记载,妃嫔的助蚕服采用纯缥色的上下深衣制,大手髻,黑玳瑁饰品,以及簪珥。大手髻是在自身头发的基础上接上假发制成的。关于黑玳瑁的具体形制,《续汉书·舆服志》未作说明,但《晋书·舆服志》在描述三夫人九嫔妃的首饰时提到了大手髻、七钿蔽髻、黑玳瑁以及簪珥。钿是一种用黑玳瑁制成的短腿簪子,用于掩饰头髻。公卿、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的服饰与妃嫔相似,头戴绀色丝帛装饰的帽状假髻“蔮”,插一尺长的簪珥,簪珥头部饰有黄金龙首口衔白珠或鱼须形的擿。

一般妇女也使用假发制作各种发式,如灵蛇髻、飞天髻、盘桓髻和十字髻等。有的将假发装在假头上以增加高度,有的让发型自然偏斜,以展现妩媚风姿。乐府诗《日出东南隅行》和南朝徐陵《玉台新咏·序》中的诗句都描绘了这些发型。发髻上还饰以步摇簪、花钿、钗、镊子,或插以鲜花。少女则梳双髻或以发复额。女性还佩戴巾子,如晋陆刿《邺中记》所述。

传统的深衣在魏晋时期已少有男子穿着,而女子深衣在下摆部位加髾,即相连接的三角形装饰。腰部加围裳,伸出长长的飘带,称为襳。这种装饰始于东汉,走动时能增添动感,与中国丝绸原料的轻柔质感密切相关。南朝宋、齐皇后谒庙时穿袿大衣,饰以刺绣和金银。这种形式在传统绘画中可见,《隋书·礼仪志》提到袿大衣可能是嫁衣。

帔是一种始于晋代,流行于后世的妇女衣物,形似围巾,披在颈肩部,交于领前,自然垂下。《释名》云:“披之肩背,不及下也。”庾信和简文帝的诗句描绘了帔的披戴形象,延至后代又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