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展示
【摘要】:生态警务发展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高度契合。生态警务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核心理念,在助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进程中,通过加强生态警务制度建设、创新生态警务工作模式与机制、提升生态警务工作效能,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成效显著。本文围绕生态警务的内涵与核心理念、法律依据和法理基础,探析生态警务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路径,并结合具体实践,针对法律与制度、技术与人才、公众参与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挑战提出建议。
【关键词】生态警务;美丽中国;生态安全;生态治理;绿色发展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警务作为一种新兴的警务模式,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生态警务是一种将生态安全保障与警务工作紧密结合的新型现代警务模式。它强调公安机关在履行传统警务职责的同时,还要积极关注生态环境领域,通过依法加大在生态环境领域的执法力度,提升生态安全治理能力,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生态警务作为助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绿色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生态警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公安机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完善生态警务机制,加大对生态环境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推动生态警务与生态环境保护深度融合,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生态警务发展契合美丽中国建设
生态警务的内涵与核心理念
生态警务是指公安机关在履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法定职责的同时,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警务范畴,通过依法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提供生态安全服务等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警务活动。生态警务强调预防为主、打防结合,注重源头治理和系统治理,旨在构建绿色、和谐、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现代警务模式,生态警务主要体现了以下行为。
打击环境污染违法犯罪。包括对非法排放污染物、倾倒废弃物、非法采砂等行为的打击。通过与生态环境部门的合作,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保护空气、水和土壤的质量,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包括对自然保护区、森林、湿地、河流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以及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通过加强巡逻、监管和加大执法力度,打击非法猎捕、砍伐、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推动可持续发展。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公安机关可以参与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政策,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同时,还要在警务活动中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分享经验和信息,打击跨国环境犯罪,共同保护地球家园。
生态警务伴随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而生,就警务而言,是一个新生事物。其核心理念贯穿了绿色发展的要求,即生态警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体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生态警务秉持系统观和整体性思维。生态学认为,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生态警务借鉴这一思想,将社会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的各个要素如人口、环境、资源等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社会治安。因此,生态警务强调在维护社会治安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系统性的措施,而不是仅仅针对单一问题进行孤立的处理。
生态警务坚持预防为主的理念。社会治安问题的产生往往源于各种社会矛盾的积累,而这些矛盾往往与环境保护、资源分配、社会公平等问题密切相关。因此,生态警务强调通过早期干预和预防,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避免其演化为严重的治安事件。这要求警务工作不仅要应对已经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还要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生态警务注重公众参与。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等各方面的共同参与。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合作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各方的作用,形成共同维护生态安全的强大合力。生态警务鼓励公众参与生态保护,通过宣传教育、社区警务等方式,提高公众的生态安全意识和参与度,实现群防群治。
生态警务强化科技支撑。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警务工作越来越依赖于科技手段的支持。生态警务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提高警务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通过对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安全与秩序状况的实时监测、预警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种潜在的安全风险。
总之,生态警务旨在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环境,实现社会治安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生态警务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法理基础
我国现行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由此对环境保护的义务作出了原则性规定,义务主体包括了国家以及一切单位和个人,公安机关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承担环境保护义务责无旁贷。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二条规定“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野下,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非传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秩序与社会治安秩序紧密相关,维护公民的环境权益也是保护公民合法权利的应有之义[1]。
生态警务是国家生态治理的组成部分,是维护生态安全的压舱石。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任务、新要求,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新形势,公安机关要以公安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这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助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生态警务有利于提高生态治理能力和生态安全水平。生态文明社会对生态环境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对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论述中指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期望值更高,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容忍度更低。要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如何提高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建立和完善最严格的生态法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最新政策命题之一。生态警务的实施就是在自身职责范围内以更加专业化和技术化的手段实现对生态环境违法犯罪的严厉打击,是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的重要体现,它有利于解决政府在生态治理中的不足,加大执法力度,从而有利于提升整个国家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生态警务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生态警务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公民生态权益、推动法治建设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
生态警务是维护生态安全的有力保障。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生态安全直接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福祉。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生态警务通过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捕猎、盗伐林木、污染环境等违法犯罪行为,有效维护了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例如,在一些自然保护区,生态警察通过巡逻、监控等方式,及时发现并制止非法捕猎、盗伐等行为,保护了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了自然生态平衡。
生态警务是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绿色发展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它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公安机关通过生态警务加强与生态环境部门合作,推动企业落实环保责任,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其职责包括但不限于对企业进行检查,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处罚,以及促使企业增加环保投入,改进生产工艺,实现绿色生产。同时,生态警务还借助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引导人们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形成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3]。
生态警务着力保障公民的生态权益。一方面,生态警务通过打击污染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免受环境污染的侵害,保障公民的健康权和生活质量。例如,公安机关通过打击非法排污行为,保障了公众的饮水安全和空气质量。另一方面,生态警务支持和保障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权益,鼓励公众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促进了环境治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
生态警务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径。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态警务是社会治理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具体体现。通过加强生态警务工作,可以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效率和质量,推动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例如,生态警察可以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合力,提高生态环境问题的处置效率。同时,生态警务还可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慧公安手段,提升生态环境监管的智能化水平,实现精准监管、高效治理与服务。
生态警务是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桥梁。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应对。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国际环境合作。生态警务可以作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在生态环境领域合作的重要平台,通过加强与国际刑警组织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环境犯罪行为,提升中国在国际环境治理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例如,中国可以与周边国家开展生态警务合作,共同保护跨境生态环境,打击非法盗猎、走私等行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生态警务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路径
加强生态警务制度建设
生态警务发展在助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进程中,扮演着无以替代的角色。其中,加强生态法律制度建设与实施,无疑是推动这一宏伟目标实现的关键路径之一。
完善生态法律法规体系是生态警务发展的基石。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法律法规已难以适应新的生态保护需求。现行法律法规在应对新型生态环境犯罪时仍显不足。因此,亟需通过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生态警务的法律地位和职责,特别是在打击生态违法和犯罪行为的职责和权限方面进行细化,以提高执法效率和效果。此外,严格生态执法是生态警务发展的重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只有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确保生态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为此,需要加强培训,提高生态警务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确保在执法过程中准确理解法律精神,严格把握执法尺度,公正、文明、规范地执行法律。同时,通过建立健全生态执法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生态警务执法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创新生态警务工作模式与机制
为适应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进程的任务要求,必须积极探索生态警务工作模式的创新与机制的构建。一些地方公安机关深化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建设,完善联勤机制,建立和完善“生态警长”机制,因地制宜打造“生态派出所”和“生态警务室”,广泛设立“生态警员”和“生态辅警”,丰富生态警务内涵。此外,还可建立“公安+行政”执法协作机制,强化司法协作,以及建立跨部门、跨层级闭环管理机制。这其中,跨部门、跨区域的生态警务协作机制的建立无疑是一项关键性的举措。为构建生态警务协作机制,首先需要打破传统的部门壁垒和区域限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高效利用。通过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各部门、各地区可以实时上传、查询和交换生态环境相关数据,从而确保生态警务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此外,协作机制的建立还能够促进各方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协同作战,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生态环境问题。
提升生态警务工作效能
在提升生态警务工作效能方面,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尤为重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公安机关可以对生态环境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生态警务工作提供更为精准、科学的决策支持。同时,无人机巡查、遥感监测等技术的应用也能够大幅提高生态警务工作的效率和覆盖面,确保对生态环境的实时监管和有效保护。建设生态环境等领域犯罪侦查数据库和典型案例库,研建预警模型,通过数据分析深挖“潜规则”;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推进生态警长与社区民警协作,提升专业能力,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提升专业快速检测能力。
生态警务发展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实践范例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生态警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各地公安机关积极探索生态警务的发展路径与实践模式。例如,通过建立生态警务专门机构、加强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有效提升了生态警务的工作效能与水平。这些实践成果不仅彰显了生态警务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更为进一步推进生态警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
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宏大背景下,生态警务发展作为其重要推动力,已经在实践中展现出显著成效。特别是在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中,生态警务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有力打击了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为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项目提供了坚实的警务保障,还将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与警务工作紧密结合,共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深入发展。
在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方面,公安机关通过加大执法力度,严查严打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例如,针对非法排污、盗伐林木、非法捕猎野生动物等犯罪行为,生态警务部门采取高压态势,严惩不贷。这不仅有效遏制了生态环境犯罪活动的蔓延,也彰显了法律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威严。同时,生态警务部门还积极与生态环境、林草等相关部门协同作战,形成了打击生态环境犯罪的强大合力。例如,2024年3—9月,公安部部署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川、云南11个省(市)公安机关,开展“昆仑2024”专项行动,集中打击长江流域污染环境犯罪。公安机关迅速采取有力措施,集中开展破案攻坚,依法严厉打击涉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环境领域弄虚作假等突出违法犯罪活动,全力攻克一批大要案件,打掉了一批犯罪团伙,摧毁了一批犯罪网络,坚决守牢环境质量底线,全力护航平安长江和美丽中国建设。
生态警务与社区治理的融合
随着生态文明的不断发展,生态警务作为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生态警务与社区治理的紧密融合无疑为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态警务与社区治理的融合首先体现在社区生态警务工作站的建立与运行上。它不仅是警务工作的前沿阵地,更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关口。生态警务工作站通过有效的信息收集、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为社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工作站还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当社区出现生态环境问题时,生态警务的及时介入与处置尤为重要。针对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生态警务部门依法予以严厉打击,有效维护了社区的生态环境安全。同时,公安机关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解决社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了社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这种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作战模式不仅提高了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效率,更彰显了生态警务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生态警务与社区治理的融合还催生了诸多创新实践。例如,一些地方探索建立了“生态警务+社区网格”的管理模式,将生态警务工作融入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中,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提高了生态警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
地方生态警务的“湖州样本”
浙江省湖州市公安机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护航湖州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在生态警务战略的确立与实践上独具创新特色。在实践中将与生态治理相关的警务要素、警务资源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布局、协同推进,从基础排查、预警防范、侦查打击、群防群治4个方面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在生态警务的职能上,从“事后打击”转向“事前防范”,从原来“以打为主”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防为主、以打为要、以治为基、打防治并举”的新格局。在生态警务机制上,逐步形成了通过生态警长带动基层基础架构和力量重塑的变革,通过生态联勤警务站搭建阵地形成协同共治格局的变革,通过生态警务协同智治应用为改革引擎牵动勤务模式整体智治的变革。在生态警务执法方式上,从“单打独斗”向“齐抓共管”转变。实现市、县、所、站纵向到底,警种部门横向到边,打、防、治、服业务链条环环相扣,一体化推进。从全警守护到全民守护,着力增强生态环境治理合力[4]。
生态警务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生态警务作为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力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助推美丽中国建设中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成为生态警务发展的重要课题。
法律与制度挑战及对策
生态警务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法律与制度方面的挑战尤为突出。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演变,新的生态犯罪形式层出不穷,而现有的法律法规有时难以及时跟上形势的变化,导致生态警务在执法过程中面临法律空白或法律依据不足的问题。
首先,当前我国的生态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态警务的发展。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生态法制建设上取得了巨大进展,但相关法律法规仍存在滞后和不足[5]。例如,针对某些新兴环境问题(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现有的法律体系无法提供充分的法律支撑。这导致生态警务在执法过程中可能面临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影响了执法效果和公信力。其次,生态警务执法权限与职责的明确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实践中,生态警务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协作,常常需要跨部门、跨区域的协作,如与生态环境、林草、自然资源等部门的合作,以及与国际组织的协调,需要警察与其他政府部门、环保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进行紧密合作。如果相互间职责不清、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跨界合作往往面临诸多困难,影响生态警务的效率和效果。
针对上述法律与制度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快完善生态法律法规体系,及时填补法律空白,为生态警务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二是明确生态警务的执法权限与职责,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推进生态警务工作。应赋予生态警务部门足够的执法权力和手段,加大对环境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并建立严格的执法程序和处罚标准,确保违法者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三是加强生态警务规范化建设。制定生态警务标准,实现从执法主体到执法行为、执法监督的全面规范化。
技术与人才挑战及对策
生态警务是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然而,在生态警务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技术与人才两大挑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现代科技手段在生态警务中的应用瓶颈不容忽视,先进技术有效融入生态警务实践仍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生态警务涉及领域广泛,包括森林、水域、野生动植物保护等,不同领域对技术的需求各异,这就要求科技手段必须具备高度的适应性和针对性。然而,目前预警侦查技术手段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多局限性,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另一方面,科技手段的应用还受到资金、设备、基础设施等条件的制约。相较于其他犯罪类型,生态环境犯罪治理的优先级和资源配置较低。生态警务可能面临的人员、资金和技术设备等方面的限制更加突出。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缺乏足够的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往往难以得到有效应用,从而影响了生态警务的整体效能。
为突破这一瓶颈,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科技创新,研发更多适用于生态警务领域的技术手段。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科研院所支持等多方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为生态警务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各级政府应将生态警务建设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有足够的资金用于科技手段的引进、更新和升级。同时,还可以通过社会捐赠、企业赞助等多元化的筹资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为生态警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生态警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同样至关重要。随着生态警务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拓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然而,目前生态警务领域的人才储备并不充足,尤其是具备跨学科背景、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高端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这一现状严重制约了生态警务的专业化、科学化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人才培养和引进两方面着手。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建立健全生态警务教育体系,包括学历教育、在职培训、实践锻炼等多个层次。通过设立相关专业课程、编写针对性教材、开展实战模拟演练等措施,全面提升生态警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还可以鼓励高校特别是公安院校、科研机构与生态警务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人才引进方面,应打破地域、行业壁垒,广泛吸纳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加入生态警务队伍。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良好待遇、搭建发展平台等措施,吸引更多有志之士投身于生态警务事业中来。
公众参与度不足的挑战及对策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但目前公众对生态警务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还不够高,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影响了生态警务的深入开展。为此,应鼓励公众参与生态警务工作,通过举报渠道、公众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度。公众的参与可以增强社会监督力量,促进生态警务的发展。
国际合作不足与跨境犯罪的挑战及对策
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影响,现实中跨境环境犯罪也日益增多。警察执法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执法机构共同应对跨境环境犯罪。面对这些挑战,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包括参与国际生态警务合作事项,以及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可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提升我国在国际环境治理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生态警务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契合点体现在多个层面。从核心理念到实践探索,生态警务都展现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作为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警务模式,它为保障生态安全、维护生态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未来的发展中,生态警务将继续发挥其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生态警务发展在助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进程中,扮演着无以替代的角色
作者
邢 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生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刊载于《环境保护》2024年第20期
参 考 文 献
[1]邢捷. 现代环境警察制度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0.
[2]习近平.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M]//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3.
[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EB/OL].(2023-12-27). https://www.gov.cn/gongbao/2024/issue_11126/202401/content_6928805.html.
[4]湖州市警察协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察法学研究中心. 在湖州看见美丽警队:现代警务新体系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23.
[5]李干杰. 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 奠定生态环境安全基石[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5, 30(4): 445-451.
*基金项目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科研项目“公安机关环境安全保卫执法研究”(20210063)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