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职业教育迎来了“博士潮”,大量博士毕业生涌入职业院校当教师。
有人质疑:“博士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就像奢侈品,中看不中用。”但我认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的支撑, 目前职业院校的博士层次教师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博士潮”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具有积极意义。 但“博士潮”的背后也确实存在一些隐忧:从学术高塔到职业教育前沿,博士生应该如何适应这一转变;职业院校应该如何切实帮助博士生进入职教教师这一新角色……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博士真有可能变成职业院校华而不实的“奢侈品”。
客观地讲,博士生与职业院校间存在能力与需求的错位。 博士生的培养目标是有创新能力、能够进行独立科学研究、推动科学技术前沿发展的高端人才,培养过程注重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深入钻研,依赖学术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科研方法。与之不同,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技能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更多与产业紧密结合。
面对这种需求错位,初为人师的博士生应该如何迅速调整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向,顺利完成新角色转变呢?
进行理念转变。 成为合格的博士层次职教教师,要聚焦产业技术应用和行业难题破解,学会以“问题导向”“成果导向”为核心,从生产一线技术问题出发,紧贴行业需求、技术发展与职业技能创新,推动技术学科的应用研究,探索出既符合学术要求又能服务社会的研究路径。
强化与行业的合作。 成为合格的博士层次职教教师,要与行业、企业进行密切合作,深入企业、工厂等一线,了解行业需求和技术痛点。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要进行基础研究,还要将研究成果与行业实际问题结合,推动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探索教学方法。 成为合格的博士层次职教教师,还需要结合职业院校特点,探索适配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推动学科发展与社会需求精准对接。这一转型过程,不仅考验博士生的学术功底,还考验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成为合格的博士层次职教教师,不仅要做好科研,还需要帮助学生提升职业技能。因此,博士生在科研中应注重与教学实践结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和实训平台,帮助学生提高操作能力与技术水平。
换个角度来看,职业院校应该如何帮助博士生适应职教教师这一新角色呢?
明确目标定位,构建以“四力”为核心的培养规格。 博士层次职教教师不仅应是职业教育学术研究者,更应是教育教学和产业创新的引领者。基于对新角色的清晰认知,职业院校应构建以“教学力、科研力、服务力、创新力”为核心的培养规格,通过系统化的培训与考核机制,帮助博士生在教学、科研、技术服务和创新等多领域全面提升。
整体设计实施,创建以知识生产为导向的教研体系。 职业院校应全方位创新教学与科研体系,构建以“知识生产”为导向的教学科研模式,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科研体系,避免博士层次职教教师的科研停留在理论层面,要让他们的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与行业实际需求。我所在的东营职业学院就出台了《东营职业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为博士层次职教教师开展实践研究创造有利条件。学院与当地各县区政府、大中型企业、第三方社会力量签订了《联合引进培养使用博士协议书》,为博士生提供科研机构挂职锻炼的机会,鼓励他们从事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等项目,以此推动他们与产业、社会需求深度结合。
注重团队指导,打造以“工作坊”为特色的项目实践体系。 职业院校应利用各种工作坊将博士层次职教教师与学生、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置于实际项目中,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行业的前沿技术与实际问题,参与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的全过程。“工作坊”体系能有效帮助博士层次职教教师向产学研融合型教师转型,进一步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
教育家黄炎培说:“一切事业,须从科学上解决;而一切学问,须从事实上研究。”从学术高塔到职业教育前沿,博士层次职教教师不应局限于理论和技术的创新,还应更加关注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以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系东营职业学院)
来源:中国教师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1
02
03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