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以先行者红利与规模优势“领跑”量贩零食赛道,但如何穿越周期、寻找长期价值?
作者:喻博雅 编辑:RBF内容组
出品:零售商业财经 ID:Retail-Finance
相较于去年6月鸣鸣很忙集团旗下“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两大品牌的全国门店数合计突破10000家的高光时刻,今年开年因“寡头效应”风险被罚175万元、以及盐津铺子与之“分家”的两则新闻,让鸣鸣很忙这家备受瞩目的量贩零食赛道头部玩家变得有些黯淡。
作为过去三年消费行业增长最快的细分赛道之一,量贩零食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事实上,早在去年,有关“量贩零食红利殆尽”、“首批入局者开始倒闭”、“县城内卷生意难做”、“现在加盟就是割韭菜”等话题便渲染了量贩零食行业的悲观情绪。如今,围绕鸣鸣很忙身边的一系列负面消息,是否预示着行业盛极必衰的拐点已至?
基于量贩零食赛道的真相和全貌,毋庸置疑,那些隐藏在水面之下的行业乱象终归要被整治与净化,一个愈发趋严、趋细的规范化时代正快步到来。
被罚与退股
1月3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信息称,湖南零食很忙商业连锁有限公司(2024年5月更名为湖南鸣鸣很忙商业连锁有限公司,简称“鸣鸣很忙”)收购宜春赵一鸣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股权,未依法事先申报实施经营者集中,被处以175万元罚款。
图:鸣鸣很忙被罚
鸣鸣很忙方面发布回应称,对此坚决服从,诚恳接受,现已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积极配合执法机关完成了相关调查工作。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的合并收购等此类行为的确有导致所谓“寡头效应”的风险,“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原则相违背,存在垄断的嫌疑。因此,对其采取的处罚措施是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并且非常必要。”
而就在几天前(2024年12月31日),鸣鸣很忙发生了股东变更信息,其中,湖南盐津铺子控股有限公司从股东中退出,取而代之的是“湖南晓芒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后者于2024年12月5日成立,由津东(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控股。
简单点说,这“一退一进”之间,是盐津铺子将其持有的3.3%的股权转让给了湖南晓芒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对此消息,鸣鸣很忙方面表示“不予置评”,盐津铺子则称“不接受采访”。
盐津铺子“分手”鸣鸣很忙,究竟是出于被罚风声还是业务层面的考量尚不得而知,但投资一年便撤股,很大程度上说明前者对后者的经营状况或市场前景存在不同的预期。
近年来,以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好想来为代表的量贩零食品牌风光无两,鸣鸣很忙集团和万辰集团在竞争激烈的零食赛道中“发家致富”后,“南很忙,北万辰”的市场局面由此形成。
量贩零食赛道快速膨胀的同时,资本亦趋之若鹜。
一方面,头部品牌开启规模化扩张战役,似有对传统零食品牌“弯道超车”之势,另一方面,面临竞争危机的传统零食品牌也开始通过各种方式纷纷入局,与量贩零食产生“捆绑链接”。
图:零食很忙
开启“捆绑之路”的典型代表是当前零食很忙的第一大供应商盐津铺子,奉行着“打不过就加入”的策略,盐津铺子早在2021年就已经进入量贩渠道,作为深耕零食行业近20年的玩家,盐津铺子率先看到了“零食变局”中量贩零食专卖渠道的可观前景,两大玩家自此强强结合,盐津铺子财报显示,到2022年,零食很忙在盐津铺子中的销售额占比已达7.31%,零食很忙更是在2023年跃居成为盐津铺子的第一大客户,销售额高达5.09亿元。
以盐津铺子为引领,甘源食品、卫龙、劲仔食品、恰恰等一众品牌也看到了合作的可观效益,其中,洽洽食品2023年全年量贩零食渠道含税收入达到近2亿元,借助渠道优势,传统休闲零食以“量贩系”反哺品牌自身的愿景似乎有了实现的可能。
赛道火热,也伴随着层出不穷的市场乱象。《社情民意 | 关于整治零食行业乱象 规范零食量贩集合店经营的建议》一文将乱象归结于以下三点。
一是劣质低价问题。许多零食店通过代工和贴牌的模式来降低成本,比如监管部门在三天内两次点名赵一鸣零食店,曝出其销售的奶油味瓜蒌籽、酱花生(川香麻辣味)和开口松子等多款产品均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存在大肠菌群和过氧化值超标的问题。由于量贩零食行业进入门槛较低,模式复制较快,且以低毛利高周转为特征,部分加盟商为了获取暴利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不规范行为。
二是供应链管理混乱。部分零食店过于追求规模效应,选用出自小微企业生产的“白牌”产品来牺牲品质,例如,部分零食店的供应商庆丰食品,已多次因产品质量问题被召回或抽检不合格。由于管理不规范,缺斤短两、价格战等现象较为普遍。
三是商业模式陈旧。许多零食店仍然依赖传统的代工模式,产品种类和品质趋同,没有独特的产品特色和吸引力,在产品和服务上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同时,如何有效地利用数字营销工具,以及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和其他在线平台吸引年轻消费者,是新兴品牌需要面对的问题。
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剑锋看来,市场的波动、企业的盛衰本是一种常态。可纵览全球世界级企业或隐形冠军的发展史,每一家优秀企业都经历了至少两次以上的经济周期的生存考验,只有经历数次经济周期的摔打,具备穿越经济周期的能力,才是真正能持续发展的好企业。
从这个角度来看,遭遇被罚与退股风波的鸣鸣很忙,亟须向行业展示穿越周期的可持续生存能力,只有奉行长期价值主义,从机会成长转向战略成长,从野蛮成长转向文明成长,从规模成长转向品质成长,才能真正提升品牌竞争力。
貌合与神离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句商界的金科玉律同样适用于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
图:鸣鸣很忙万店规模
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合并后,由零食很忙创始人晏周担任了鸣鸣很忙集团董事长,值得注意的是,合并前零食很忙的门店规模远超赵一鸣零食,那么这场由零食很忙为主导的并购,究竟是实现为了双赢还是上演“大鱼吃小鱼”的戏码,还得打个问号。
从“对手”变“盟友”,鸣鸣很忙的成立虽然为原本在零食赛场上孤军奋战的新兵注入了强劲动力,但摆在它面前的难题依然存在,比如说,如何在扩店狂奔的道路上兼顾加盟质量、确保麾下门店步伐一致?
首先,零食很忙食安投诉以及赵一鸣鬼称问题,足以说明鸣鸣很忙成立后,供应链管理混乱的情况仍客观存在。来自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双重举证的食品安全问题,背后反映的是成立后的鸣鸣很忙是否有一套可统一适配的标准?
图源:黑猫投诉
其次,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相对高昂的投资费用、严苛的加盟门槛、无保障的后续盈利和越来越长的回本周期,让日趋饱和的量贩零食市场危机不断。不少加盟商直言,许多没有占地优势与人流优势的零食店已入不敷出,维持不了正常运营。
图源:小红书
基于鸣鸣很忙现阶段发展状况,我们判断,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两大品牌“分山而治”的策略实际上并没有帮助双方在产品供应链、品牌建设、区域布局等方面实现完美的优势互补和战略协同。
换言之,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的合并更像是一场“貌合神离”的战略所需。最直观的印证是,除了规模之外,双方似乎和一年前各自为王阶段的状态相差无几。
于鸣鸣很忙而言,经过一年的合并验证期,在规模之外基本已无进一步探索的空间,下一步的增量处就在上市环节。这也能解释为何此前有市场传言鸣鸣很忙正在筹建相关团队,计划赴港IPO。随后鸣鸣很忙集团方面表示“按照计划,公司仍是以继续拓店为主”。
鸣鸣很忙对上市仍抱着谨慎态度,资本市场亦是。纵观整个零食行业,上市步伐缓慢审慎,就2024年来说,距今还未有量贩零食品牌成功敲开上市的大门。
朱丹蓬也曾指出,鸣鸣很忙在盈利能力、独特性、产品力等层面均存在缺陷,护城河薄弱,IPO之路并不容易。从上述分析来看,笔者认为零食很忙目前仍存在经营模式弊端和品牌护城河不深等问题,或许放缓上市步伐是个明智选择。
在南北之间未分出胜负之时,前不久三只松鼠又牵手爱零食重新搅动原本“两超多强”的格局,不少行业人士猜测未来是否会三足鼎立。
水深鱼大的量贩零食赛道没有永恒的玩家,“后生可畏”并非空穴来风,“老生”持续寻求破局之策,未入局玩家还在摩拳擦掌,新老交替循环不绝。鸣鸣很忙能否稳坐头把交椅,其可持续生存能力还需业绩和时间来验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