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守卫边疆的战士,很多人都会想到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作《从军行其四》,其中的名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眺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生动的展现了守边将士们的坚强身影。这两天,网上有一则视频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该视频是印度边防军在位于中印边境的某地段拍摄的,当时印军通过望远镜拍摄到两名解放军在中印边境执勤的画面,感动了不少网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寒冬中坚守高原边境

印军拍摄的视频来看,有两名解放军士兵在中印边境位于中方的一侧架起了高倍望远镜,紧盯着印度方面的动静。由于中印边界普遍是高海拔地区,现在又处于冬季,因此通过画面可以明显感觉到周边环境非常寒冷,战士们穿的衣服也很厚。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会想到,多运动才能暖和一些,越是不动,反而越容易感到冷。这两名战士也是如此,他们无法长期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只能选择时不时的活动一下自己的身体关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一位士兵似乎腿被冻麻了,时不时要伸一伸自己的腿,然后再捶上几下。视频时间不长,但战士们好几次做这个动作,可见士兵们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下,艰苦地工作着。在该视频下方的评论区内,有位网友留言:“看着看着就笑了,看着看着又哭了,感恩解放军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下守护我们的安宁,愿战士们都平安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句话说到了很多网友的心坎里,不少网友纷纷为这条留言点赞。印度望远镜视角下的这两名解放军士兵,让网友们进一步了解了边疆战士们的真实工作场景,让不少人十分感慨和钦佩。

高科技能为战士减负吗?

边防战士们感动不少网友的同时,不少网友也提出了他们的疑问,现在军工技术发展迅速,有先进的全天24小时摄像头,还有先进的军用侦查无人机,这些高科技设备难道不能替代战士们守卫边境吗?答案是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完全取代,有三个原因决定了它们不能取代执勤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个原因是使用成本太高。摄像头使用成本不高,但侦查无人机的使用成本是很高的,即使是军费全球第一高的美军也不敢完全依赖侦查无人机去守卫美国边境,如果使用它们全天在边境飞来飞去,一方面会消耗很多飞机,另一方面操控飞机的人员实际上也没办法得到休息,必须在操控室长时间工作,从性价比角度出发,不划算。

第二个原因是设备有局限性。摄像头本身因为像素或者地形等各种原因,不可避免会存在监控盲区,而且摄像头普遍是广角,只能拍一个大概,如果距离稍微远一点,就看不清细节。至于军用侦查无人机,虽然有广角,也有长焦,但在中印边境这类高海拔地区操控,因为气温低,续航时间受影响,再加上空气稀薄,飞行性能也受影响。在实际使用中,会发现反而不如人工使用望远镜看得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个原因是容易出现疏漏。无论是摄像头还是军用无人机,归根结底都是电子设备,这类东西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害怕电磁干扰。一旦对方使用干扰技术,监控画面就可能直接一片雪花,军用无人机也可能被误导。到时候敌人如果偷偷越境,没有第一时间发现,就会出大问题。因此总体来看,这些设备可以为战士们减负,但不能取代战士。

边境和平来之不易

一提起中印边境的守边战士,很多人都会想到2020年6月15日发生的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冲突,这场冲突是近45年来中印边境最严重的事件。在这场冲突中,中国方面有4名军人英勇牺牲,有1人负重伤,印度方面伤亡了20人。那么为何会发生这场冲突,其根本原因和中印边界划分有关,中印两国的边界线长达3488公里,但两国至今都未正式划定,在三个区域存在分歧,尤其是西段的拉达克区域,双方存在严重分歧。印度将阿克赛钦视为己有,而中国则明确主张对该地区拥有主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该区域的战略价值非常高,谁占据这里,谁就把握了边境地区的主动权,所以中国坚决不让步。印度方面对此不满,开始在边境地区大兴土木,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小动作频频,试图强化其在争议地带的控制力。加勒万河谷事件的起因就是印度擅自越线,非法修建公路引发的矛盾,是公然挑衅和破坏中印边境地区和平的危险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有600多名印军非法越线,中国方面果断采取行动制止其行为。6月15日,双方在高海拔的冰川地带展开了激烈的肢体冲突,双方都没有使用枪械,而是以棍棒、石块等原始武器展开较量。最终,英勇的中国解放军以少胜多,逼退了咄咄逼人的印度军队。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四年多,经过长达三年多的谈判,中印两军在去年已经脱离了接触,边境回归了平静。但这些和平来之不易,没有边防战士的艰苦付出,就没有和平安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