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国是全球石油消耗大国,2023年全年消费石油约7.5亿吨,原油加工量7.4亿吨。
面对如此大的消耗额,中国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石油,2023年全年进口石油5.6亿吨。
自疫情后达到峰值,从数据来看,进口石油占到了消耗量的约75%,而中国并不是一个石油贫国。
因此很多网友提出疑问,为什么不能像越南一样,直接开发东南海洋的石油资源?
一、中国的石油储备
中国地大物博,石油资源自是不缺,根据中国石油资源总量报告显示,已探明的资源总量在1000亿吨左右,其中陆地石油资源约占75%,海洋资源占25%。
石油资源的形成与盆地有着紧密的关系,无论是海洋还是陆地,中国的版图上分布着多个盆地。
比如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珠江口盆地、南海盆地等,总面积高达上百万公里,这些盆地下都埋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以海洋石油资源举例,南海就拥有中国境内最大的油气盆地,面积超过85万平方公里,石油储量预估在230亿吨左右。
从数据来看,中国的石油资源确实比较丰富。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期,中国一直都是全球主要出口原油的国家之一,一方面国家利用石油赚取外汇提高国家的总财富,将这部分资金用于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
另一方面国内的经济建设发展还并没有与先进国家看齐,汽车、摩托车、高科技工业生产链在国内都还算是稀罕物,一年到头用不了多少原油。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发展,原油的消耗逐年提高,2023年前9个月我国的石油消耗达到了1640万桶/日,消耗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二位。
再加上近年来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各个国家均开始囤积石油,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国际事件和争端。
中国也不例外,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已经建成了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
中国石油的剩余技术可开采储量也不高,只有约37亿吨,按照现在的年消耗,大约可维持5年。
面对如此大的供需矛盾,中国为何不从海洋获取资源,像越南一样开发东南海呢?
二、海洋挖掘应对石油缺口
1987年越南颁布《外国在越南投资法》,允许国外的油气勘探开发公司在越南领海开采石油。
这些海洋油田大多分布在越南近海,也就是浅海位置。
在57个油气项目中,国外投资开发的就占到了近58%。
这是这项政策,让越南从一个石油贫国,成为了石油输出国,现阶段越南的油气收入已经占到了财政总收入的20%-30%。
反观中国,虽然有储藏量较大的油气资源,但是探明量和开采量均不高,跟不上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
我国每年要从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等国家购买大量的石油。
2023年1至7月,总进口原油3.25亿吨,单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就达到了约0.6亿吨,占到进口原油数的19%。
因此不少网友提出,国家与其大量购买石油,为何不从内部挖潜,在海洋勘探挖掘,以满足内需。
其实这样的想法,国家早已开始付诸实践。
2019年国家能源局提出“七年行动计划”,即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七年行动计划。
计划实施后,中国在境内开始了大范围的勘探开采,当年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1.2亿吨,达到了历年来的峰值。
在海洋领土上国家也加快了油田建设和勘探开采工作,渤海湾面积虽然没有南海大,但是油气开发资源一点都不少。
2019年相关勘探数据显示,渤海湾符合石油勘探的大陆架结构就有80多个,储量多达46亿吨。
除了渤海湾之外,在黄海地区也进行了石油的勘探开采工作。
黄海地区的勘探大多数都是在近海和浅海的地区,但是大多数的海洋油气资源均分布于深海地区,这些地方的油气资源要比前海的油气资源更加的丰富。
想要在深海开采资源,有着比浅海和陆地还要大的困难。
这些油气资源所在的海域深度均在300米以上,最深的海域超过了1500米,最早开发的渤海油田,它的海洋深度普遍在300米以内。
三、深海开采石油
深海开采石油与传统石油开采,有着非常大的差别。
在海上开采石油就需要搭建钻井平台,以目前最先进的981钻井平台为例,它的工作深度尽管可以达到3千米的水深,但是在配套设施方面仍需要一整个供应链。
但目前中国在300米至3千米水深开采石油仍处于起步阶段。
除了水深的影响外,在海洋工作也与地面和近海有着气候上的不同。
海洋深处首先要面对的第1个问题就是风浪,一点点大风就可以卷起数米高甚至数10米高的巨浪。
这些浪涌会对钻井平台带来非常大的打击,轻则让钻井平台停止工作,重则直接摧毁整个钻井平台。
其次在海洋工作还会遭受飓风、台风的袭击和侵扰,这些大风不但能够卷起局了,还会对高于海面的钻井平台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比如钻井平台上有着吊臂,也有着储油罐,这些设施在十几级的大风面前不值一提。
一旦这些设施被摧毁之后,那么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去维修。
而在深海和远海地区维修起来又相对比较麻烦,每一次的投入成本都非常的高。
前些年墨西哥湾石油发生过大规模的泄漏事件。
大量倾泻而出的石油不但污染了海洋环境,也为各类的动物带来了较多的问题,这都是深海开采石油所面临的诸多风险。
南海地区也是近年来国家间争端比较多的一个地区,中国与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冲突不断。
再加上还有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场搅局,在南海开采石油必须慎之又慎。
要不然很容易刚开始开采别的国家就来破坏,或者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和摩擦。
再从经济角度来讲,目前技术投入和开采成本均非常的高,所以从海上开采石油的单桶油价格水涨船高,而目前国际上的油价是呈下降趋势的。
2023年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在82.17美元每桶,2024年价格迎来进一步下调,可能会跌至75美元每桶。
而我们国家开采石油的成本,在全球范围内都算是比较高的。
2023年中国单桶石油的开发成本在50美元左右,与欧美相比差距较大,盈利空间也太小。
所以综合来看在海洋开发油气资源投入产出比不高,不如购买来的划算,再加上石油对环境的污染度比较高,对于自然生态不是长久之计。
欧盟此前推出了汽油车退出市场计划,预计在2035年燃油车将被新能源汽车取代。
在现代的高端制造领域,越来越多的机器是电控的,所以石油的使用将会越来越少。
四、石油到新能源的过渡
石油资源就目前来讲,仍然是各个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无论是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还是在航空航天领域,都至关重要。
但是石油资源有它的局限性。
一方面石油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过度的依赖石油资源,只能是坐吃山空。
如果进一步加大东南海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这些资源总归是逐年减少的状态,到最后会沦落为无油可用的境地。
届时大量的石油资源只能单纯的依靠采购,在国际贸易和地缘政治中比较被动。
与中国竞争的国家,可以很容易的利用贸易规则拉高原油价,而中国又不得不买,只能是消耗国家的总体财富。
另一方面石油是需要海运或陆运的,有的国家可以随时卡住交通枢纽,阻挠中国的进步与发展。
所以与其加大成本、顶风冒险开采勘探开采石油,不如在新能源领域闯出一条崭新的赛道。
近年来,我们国家一直在新能源的领域发力,逐步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快速发展风力发电、光伏产业、潮汐发电等。
2022年,风电装机量达到3.65亿千瓦时,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达到3.93亿千瓦时。
新能源的大规模使用,也能够孕育出新技术。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机器人、黑灯工厂等新产物的出现,让中国在科技领域有了话语权,实现了弯道超车。
结语
总之中国不大规模开采境内的油气资源,既有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也有国家间战略规划的考虑。
虽然中国并没有像越南大规模开采资源,但是中国的石油供给和保证仍然充足。
在石油运用的个别领域,新能源也发挥了补足作用,在未来中国的能源使用结构将更加科学,更符合可持续发展路线。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
2024年8月中国原油进口数量、进口金额及进口均价统计分析.华经情报网.2024-10-18
突破深海油气工程“卡脖子”技术,必须持续创新驱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0-10-02
“七年行动计划”即将期满,中国还会增产石油吗?.财经杂志.2024-10-17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