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衣锦还乡,不如建设家乡。

作者|桑明强

过了腊八就是年,每年这个时候,返乡赶大集、置办年货是所有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传统。

但今年宿迁光明村却有所不同,他们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春大集:刘强东自掏腰包3000多万,为老家乡亲送年货和现金红包。数以千计的村民蹬着三轮车排队领年货。与此同时,除了给当年小学老师们准备了10万元红包,刘强东还贴心地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发放了1万元红包。

腊八节当晚,很多村民为了表示感谢自发去刘强东老家门口放起了烟花,当有人问起“如果哪一天不发礼包了,你会不会介意”时,一位老爷子乐呵地反驳说,“给就给,不给也没问题,这是他的一份心意。”

事实上,这并不是刘强东第一次为家乡筹备“年货”。早在2015年春节,刘强东就曾携手妻子给全村60岁以上老人发放了1万元红包;2018年春节,刘强东又为全村800多户人家送去了春节大礼包,包含鸡鸭鱼肉、家电生活用品等;去年春节,刘强东也给村里准备了年货礼包和羽绒服。

现在光明村和附近几个村合并,规模越来越大,已经有1500户,所有新并入的村民都能享受到刘强东的礼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宿迁这座城市,街坊百姓们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刘强东和他创办的京东。从怀揣着亲戚邻居凑来的500元、76颗鸡蛋去中国人民大学念书,到艰苦创业打造出世界500强企业京东并反哺家乡,刘强东从未掩饰过自己的出身,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直言不讳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

今天的宿迁同样也因京东而闻名。从江苏不知名小城,到如今的“电商名城”,在外界看来,宿迁过去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和刘强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尤其放在现代中国社会发展语境下,当各类成功学大肆其道,企业家精神被污名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忽略了企业与社会的正向连接。从这个角度看,刘强东塑造了一个好故事——从宿迁走出去后,再回去建设家乡;从创办一家成功的企业,到培育土壤带动更多产业带发展与就业。

01

当年送2颗鸡蛋

如今收4万红包

“大强子不仅给我发了红包,还给我们送来了冰箱和电动车。现在我们村里的生活越来越好了,都多亏了大强子。”在领取春节礼包时,村民张大爷激动地说。另一位村民李大姐同样表示,“大强子总是惦记着我们这些老年人。”

熟悉农村生活的都知道,每年村里最热闹的就是春节前后,相比子女们在外打拼赚了多少钱,大多数留守儿童和老人们更关心一家人能否聚在一起、团团圆圆。拿置办年货来讲,实惠好用、看起来喜庆的商品常常是村民们的心头好。

身为光明村走出去的企业家,刘强东也在用实际行动诠释“饮水思源”。据当地村民透露,这次京东“我为老家送年货”活动,刘强东一口气为老家光明村1500户村民下单了共计5万件年货好物,为每家每户送出包括吃喝穿戴30多款商品,包括手机、坚果粮油、电动车等日常用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大强子上大学时,我们家出了两毛钱和两个鸡蛋。”据光明村纪姓老人讲述,这是他第二次领到红包,他从没想过有朝一日,昔日微不足道的、不到1块钱资助能换来4万元的回报。类似这样的老人光明村还有很多,他们中有的资助鸡蛋、有的出几毛钱,倒不是图什么回报,而是在那个年代,村里出一个名牌大学生挺不容易的。

“能记得大学老师、高中老师的有很多,能记得小学老师的却很少,而且大强子始终心系学子,小学乃至初中的校车都是他捐赠的。”在拿到十万元红包时,刘强东小学老师感慨万千,在他看来,小学老师往往起到的是启蒙作用,为了把爱心接力棒传递下去,有的老师计划把钱捐出去,“等考大学的需要钱了,我就转赠给他们。”

乡亲们的关爱,让刘强东得以走出贫苦的苏北农村。可以说,淳朴的民风、乡邻的支持,是宿迁给到刘强东的第一笔“风投”。

02

从穷困之地到电商名城

经济学家张维迎曾在《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书中提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他认为“一部经济增长史,实际上就是企业家的创业、创新史,美国、英国、德国如此,中国过去40多年也是如此。”某种程度上,这和宿迁近些年的发展脉络如出一辙。

时间回溯到2009年,当时京东在电商行业已经崭露头角,为了全面提升客服水平,当务之急是建立起集约化的客服中心。身为宿迁人的刘强东想回报家乡,打算把京东客服中心建在宿迁,但这个决定遭到不少人反对,理由很简单——当时宿迁经济水平发展相对落后,人才匮乏意味着更高的建设成本。

最终刘强东力排众议,将原本分散在广州、上海、北京的客服部门全部集中到宿迁。在刘强东看来,“人要有感恩的心,如果我都不带头回去老家投资,那去哪儿找别的企业投资呢?”

如今,这个曾经只有80人规模的呼叫中心已经发展成一个产业,直接带动超过2万人就业,其中有70%都是宿迁本地人。刘强东曾在2016年接受采访时笑称,“京东客服基本上把宿迁会电脑的,会说普通话的全部招完了,现在开始在周边的城市去招。”

而据京东客服中心相关负责人回忆,“这些年京东客服的办公地点一变再变,从管委会的两层小楼到玩具厂的大厂房,再到之后建成的客服中心一期、二期项目,现在的京东客服中心在宿迁已经有22万平米的现代化办公大楼、近千套高标准员工宿舍,员工办公和生活条件有了巨大的改变。”

在那之后,刘强东又相继将京东信息研发处理中心、财务结算中心、物流管理中心和云计算基地一一搬到宿迁。随着京东的到来,百度、小米、当当等数十家知名企业接连响应,让宿迁迅速成为新崛起的“电商名城”。

“在京东来之前,除非是最优秀的那一批人,不然很难有好的出路。”一位毕业于宿迁中学的当地人告诉《新眸》,“就像网上说得那样,刘强东可能是宿迁人最成功的风投,他功成名就后为家乡做过很多实事,包括修公路、建学校、合作成立医院、捐钱修地铁等,拿宿豫区来讲,现在的特色电商小镇前身其实是大片农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依托电商产业的发展,如今的宿迁的触角正向数字经济的更多领域延伸,转变成为新“五城”:电商之城、物流之城、科技之城、全国乡村振兴的典范之城和互联网医疗高地之城。某种程度上,京东在宿迁的多年投入与运营,直接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进程。

以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为例,自2015年成立以来,仅6个月就创成“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如今的它,在汇聚了大批优秀企业的同时,也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年轻人留在家乡,从客服业务拓展到电商平台设计开发、产品销售运营等业务,是个名副其实的综合性全产业链园区。

今天的宿迁更是一改以往面貌,2023年宿迁的GDP超过连云港,摆脱了“江苏十三妹”的称号,放在全国相比,甚至已经超过了广东珠海。2024上半年,宿迁凭借7.3%的GDP增速继续领跑长三角。

在京东投资宿迁的过程中,宿迁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双方的良好协作,既是刘强东慷慨回报家乡的过程,也是宿迁抓住机遇乘势而起的过程。可以说,这是宿迁对刘强东的第二次“风投”。

03

漠视弱势群体是富人之耻

企业家作为社会上的稀缺资源,最早是由法国经济学家里查德·坎蒂隆在1800年提出,在他看来,企业家是让经济资源的效率由低转高的一群人。由此衍生的企业家精神概念上,已经从主要关注企业家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团队的领导能力,拓展至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现代社会,我们看到无数成功的企业背后,都闪烁着伟大企业家的身影,比如山姆·沃尔顿对于沃尔玛、舒尔茨对于星巴克、贝索斯对于亚马逊等。他们的成功,并不在于获得了多大的个人财富,而在于他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和思想境界。

如果你曾翻阅过这些企业家们的自传,不难发现,无论是《从头开始》、《富甲美国》,还是《一生的旅程》、《长期主义》,这些人常常把他们的成功,归因于对人的理解与社会关系的重构,简单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创新、坚守、责任。

拿刘强东来讲,很多人讶异于“大强子一封信”也能冲上热搜,却忽略了他对于企业家精神的长期践行:对待员工做到以人为本,京东是行业唯一一家给基层快递员交纳五险一金的企业;客服岗位不到一年逆势涨薪两次;对一线采销岗位大额年终奖激励;对待社会做到“饮水思源”,回馈乡亲与投身家乡建设,以及那条特殊规定(任何地方发生灾难,临近库房管理人员无需向任何人汇报,有权且必须捐出库房里所有灾区需要的物资),这些恰恰是财报数据上无法直接体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30年,时代发展造就了一拨又一拨的富豪,但有些人却忘记了自己的初衷,这也是眼下中国企业家普遍面临的精神困惑——赚钱的意义何在,财富是目的还是工具?

在刘强东看来,对弱势群体的漠视,是富人之耻。平心而论,类似刘强东这样的企业家中国还有很多。这些人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企业家不仅是财富的创造者,更应该是关心社会、给予社会最大回馈的人;企业家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感,是对企业家精神最大的升华。

本文系新眸原创,申请转载授权、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ycj841642330,添加好友请备注公司和职位。

— END —

更多内容,点击下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