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与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日前联合发布了《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标志着北京市在脑机接口技术领域的战略布局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有关分析认为,这一行动方案的出台,不仅体现了北京市对前沿科技的高度重视,也预示着脑机接口技术将在未来数年内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多场景加速落地应用
脑机接口技术,作为连接人类大脑与外部世界的桥梁,近年来在医疗健康、教育、娱乐、军事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它不仅能够为瘫痪患者提供新的行动可能,还能在教育领域实现个性化教学,为娱乐产业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体验,并在军事领域提升作战效能。然而,要实现这些应用,关键在于技术的突破与产业的落地。
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到2027年的发展目标,即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突破脑机接口电极、芯片、编解码算法等关键核心技术。这些技术的突破,将直接推动小型化高通量植入式传感器、高通道采集刺激一体化植入式芯片、植入式微型电池等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不仅意味着我国在脑机接口技术领域将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更将为实现世界领先的智能脑机系统奠定坚实基础。
在临床上,这些技术的初步应用将开启医疗健康的全新篇章。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医生可以更加精准地监测患者的大脑活动,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对于瘫痪患者而言,这一技术将为他们带来重新获得行动能力的希望,极大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产业层面,行动方案提出要培育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潜在独角兽和独角兽企业。这些企业的崛起,将进一步提升北京市在脑机接口技术领域的产业引领力。同时,通过推进创新源头与产业应用的紧密衔接和深度融合,北京市将建成2—3个产品特色体验和展示中心,加速推动一批脑机接口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多场景的落地应用。这将为脑机接口技术的商业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撑,推动产业生态的逐步完善。
2030年产业生态将初步形成
脑机接口发展潜力巨大。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预计,2027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达37亿美元。就国内市场而言,根据量子位的专题报告,到2040年,我国脑机接口行业综合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200亿元。
展望未来,到2030年,北京市的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将初步形成。在前沿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产品研发与创制、应用场景搭建等方面,北京市将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技术创新体系的逐渐完善,将为脑机接口技术的持续创新提供强大动力。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的不断拓展,北京市将培育出3—5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以及100家左右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将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在北京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
在应用场景方面,行动方案特别强调了医疗、康养、工业、教育等领域的规模化商用。在医疗领域,脑机接口技术将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的精准度和个性化水平;在康养领域,通过监测老年人的大脑活动,可以及时发现并预防潜在的健康问题;在工业领域,脑机接口技术将助力实现更加高效、智能的生产流程;在教育领域,则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这些应用场景的拓展,将极大地推动脑机接口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行动方案还提出要打造1—2个脑机接口产业发展集聚示范区。这些示范区的建设,将促进脑机接口技术相关企业的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协同。同时,通过示范区的引领作用,可以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和推广,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有关分析认为,北京市加快脑机接口创新发展的行动方案,不仅为脑机接口技术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
北京商报综合报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