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1 月 20 日美国权力交接日步步逼近,任期将满 4 年的美国宇航局长比尔・尼尔森,即将告别这一岗位。然而,临近退休,他的心态却再度崩塌,此次所受冲击,或许比月壤事件带来的震荡更为猛烈。
美国宇航局无奈宣布,尽管 2021 年 “毅力号” 火星车已奔赴火星,可后续开采火星土壤的计划却因预算严重超支,飙升至 110 亿美元,这直接导致美国无法按原计划于 2031 年将火星土壤带回地球,交付时间被迫推迟至 2035 年,甚至可能延至 2040 年之后。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数月前,中国天问三号任务总设计师刘继忠在发布会上坚定发声:我国火星计划将提前 2 年推进,拟定 2028 年发射 “天问三号”,并于 2031 年实现火星土壤回收,这可比美国预计的时间至少快 3 年。
面对如此巨大的差距,即将卸任的尼尔森再也按捺不住。这位饱经中国空间站、月壤事件冲击的局长,本指望借火星任务完美收官,怎奈这点心愿都化为泡影。
尼尔森在美国宇航局新闻发布会上懊恼不已,直言火星土壤返回计划本不复杂,如同 “顺手牵羊”,不应拖沓,他实在不愿看到中国在火星土壤回收任务上再度领先。
事实上,尼尔森的气急败坏情有可原。在他履职的 4 年里,嘴上喊着打压中国航天,现实却是眼睁睁看着天宫空间站、嫦娥五号六号探月任务等一项项中国航天新技术、新任务强势突破,自家太空任务却屡战屡败、一拖再拖。外界看来,他这个局长着实当得窝囊。
无独有偶,美国还深陷火星计划泥沼之时,中国又一项太空技术取得关键突破,让尼尔森彻底坐不住了。
在中国科学院的一次公开演讲中,我国科研团队首次官宣正在攻坚太空太阳能综合发电站项目。据悉,外太空能源密度乃地表 10 倍,且能全天候接收太阳能。若能在地球静止轨道搭建千米级大型太阳能电池阵列,借助有线或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可为空间站、月球基地等提供充沛能源,甚至直供地面。
显然,这项技术一旦攻克,将弥补夜间太阳能空缺,达成 24 小时清洁能源发电,发电效率远超地面。而其实现需电力、能源、太空技术高度融合,当下美国显然力不从心。
曾对中国航天不屑一顾,如今追赶莫及,美国落得这般田地,正是零和博弈下科技政治化的苦果。随着美国拒绝对华太空合作,中国却持续突破、拓展国际合作,未来美国在太空领域的霸权地位,怕是摇摇欲坠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