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老师很难,要面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还有背后自以为是的家长,以及不维护老师合法权益的教育局,一点小事都可能导致老师被处理。
近日,某中学发生了一件事。老师在课堂上批评不守纪律的学生,该生和老师一句赶一句的怼上了,老师见批评不管用,挥手说,那你去教室后面站着吧!该生怒气冲冲地在教室后站了1节课。
该生晚自习回家后,将此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很生气:老师怎么能体罚学生呢?到教育局投诉了老师。教育局责成学校调查处理,校方写了调查经过,详述了老师批评生的原因,话语,认为,这是老师在批评教育学生,行使教育惩戒权,教师行为并无不妥。教育局不知怎么弄的,作出了降低老师岗位等级的处理决定。校方据理力争无果,只得将教育局的处理结果告诉了老师,做工作要老师不要背思想包袱。
没有做错什么,却平白无故挨了处分,最关键的是岗位等级降低一级,老师的收入每年就要少近万元,不让老师背思想包袱,就是孔圣人也做不到。
当然,老师的基本素养还是有的,没有为难举报自己家长的孩子,但热血已凉,再要像从前那样关心有耐心对待该生,那也是不可能的。该生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大不如前,情绪非常低落。
家长知道此事后,傻眼了,本来想让老师知道体罚学生是不对的,没有想到教育局给老师这么重的处罚!现在,无论家长怎么劝解孩子,说这些都不是孩子的错,孩子都很迷茫,情绪低落。家长将此事发到网上,引来网友的群嘲,真是郁闷极了!
文末总结
学生违反课堂记录,老师批评教育,学生顶嘴,老师处之以教育惩戒,这符合教师管理职责,惩戒合规。中小学教育惩戒条例规定了,教师可以当场实施的教育惩戒有不超过一节课的罚站。罚站不是体罚,教育局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及时指出家长理解错误之处,而不是修改校方的定性结论,给出错误的处分决定。这样做,后果是教师不敢使用教育惩戒权,导致学生没有敬畏和约束,难以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家长对老师的惩戒行为表示不满,但未通过积极的沟通方式解决问题,而是直接采取了举报的方式。如果家长能够先与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老师的意图和目的,了解一下中小学惩戒条例,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不会弄出这么大的麻烦。该事件也提醒家长,在参与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应保持理性。虽然家长有权维护孩子的权益,但过度参与或举报行为可能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为今之计,解铃还须系铃人。鉴于教育局在处理此事时存在明显的定性错误,将合理的教育惩戒误判为体罚,家长完全有权通过再次举报教育局的行政乱作为,来纠正这一错误决定,据此取消对老师的错误处罚。此举不仅能够恢复老师的名誉和权益,更重要的是,能够改善因误解而产生的家校关系裂痕,重新赢回老师的关心和耐心教育。在此情境下,家长的举报不仅是正当的维权行为,更是推动教育公正、促进家校和谐的有效途径。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