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阳县抢抓商洛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机遇,围绕商洛市生态价值实现“五个四”工作体系,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以丰阳雨露食用菌产业园项目为试点,通过品种培育、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绿色金融改革、VEP项目开发等方式,力促生态增质、企业增效、群众增收、集体增富,不断提升生态产品的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全县GEP259.34亿元,位居商洛市第一,相关经验做法获省委书记、市委书记批示肯定。

一、改革背景

山阳县位于北纬33°,地处秦岭南麓,气候温和湿润,年无霜期207天,森林覆盖率68%,林木资源和野生食用菌菌种资源丰富,食用菌种植历史悠久,经历了野生自然生长阶段、人工椴木栽培阶段、代料栽培产业化发展阶段和代料栽培工厂化生长阶段。近年来,山阳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省委主要领导来山调研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以绿为底、以绿定产、向绿而行,抢抓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机遇,把试点工作列为全县重大改革事项,创新实施“三个三”举措,深入开展以丰阳雨露食用菌产业园项目为试点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聚力打造生态文明新高地,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促进“生态产品”增质提效、增值变现,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迈上新阶段,探索出一条“生态+”绿色发展新途径,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二、做法与成效

(一)立足资源禀赋,厚植生态产品绿色本底。县委、县政府围绕生态价值实现“四条路径”,突出规划引领、制度建设、考核评价,编制完成《山阳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长期规划》,印发《山阳县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三十二条措施》等8个政策保障文件,制定《山阳县GEP综合考评办法(试行)》,持续健全保障机制,确保高质量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奖有罚。同时将食用菌作为富民强县重要产业,以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为目标,按照“一园两板块、四区三基地”布局,强力推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山阳县培育食用菌经营主体121家,发展食用菌整流域示范带10条、食用菌生产基地169个、标准化大棚3300个,年发展食用菌9000万袋,综合产值16.5亿元。

(二)强化品种培优,把脉生态产品市场需求。丰阳雨露食用菌产业园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模式,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转化。在生态物质供给方面,统筹产地优势和市场需求,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与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西农大、南京农大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展开合作,传帮带本土技术骨干、土专家32名,组建研发团队,进行菌种培育、产品研发等技术攻关,开展智能试验、种植示范、技术指导、培训服务等,培育研发滑子菇、海鲜菇、黑木耳等新品种6个,发明食用菌专利9项,制定企业标准2项,新产品广受海内外市场好评,为企业发展和山阳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推进品质提升,筑牢生态产品价值保障。丰阳雨露食用菌产业园把“品质提升”作为项目的根本,一手抓产业链建设、一手抓质量安全监管。建成年产5000万袋食用菌菌种生产线2条、年产1.2万吨食用菌(滑子菇)罐头加工生产线2条,延长产业链,产品价格从鲜菇6000/吨提升至盐渍菇12000/吨、罐头20000/吨,企业实现年收入3亿元。同时,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追溯体系建设,以“12315”平台为窗口,从种植、采摘到市场流通全程监管,实行产品跟踪服务,保障生态物质供给品质、质量双提升。目前,山阳县生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企业(合作社)75家,实施承诺达标合格证35家,累计加贴追溯二维码、承诺达标电子合格证100余万枚。

(四)聚力品牌打造,实现生态产品溢价增值。良好的气候、土壤和水质,是生态产品最大的发展优势。丰阳雨露食用菌产业园一手打“生态牌”,一手打“品牌牌”,依托好生态产出好产品,好品牌实现好价值,滑子菇、海鲜菇等8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黑木耳、香菇等3个产品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当前,山阳县着力开展生态产品认证体系建设,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23个,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15个;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矩阵,“源味山阳”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21家,产品涵盖1557种,品牌累计销售1.77亿元。

(五)创新绿色金融,激活生态产品发展动能。健全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印发《创新推行“生态贷”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山阳县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施方案》等,构建绿色企业库和绿色项目库,谋划优质生态农业、绿色制造工业、文旅融合产业项目39个,总投资61.78亿元,完成投资26.38亿元。优化“生态贷”评估授信服务,开发“香菇贷”“木耳贷”“茶叶贷”等系列金融产品,发放贷款11.55亿元。探索推行以“好菇菇”商标权为载体、以VEP核算结果为支撑的绿色金融模式,通过核算项目VEP和品牌估值,丰阳雨露食用菌产业园与山阳县农商行签订220万元“绿色金融贷”,相比普通贷款利率降低20%5年节省利息支出10万余元。

(六)探索改革实践,紧抓生态产品先行先试。山阳县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将生态资产权益作为开发要素授予项目实施主体,通过VEP核算与应用、生态产品和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绿色金融改革等实践创新,赋能生态环境提升和生态产业发展。在VEP项目开发中,商洛市试点提出“损一补二”原则,即某一项目建设过程中损失了生态资源固碳能力,则必须以两倍的补偿来平衡生态资源的固碳能力。在丰阳雨露食用菌产业园VEP项目开发过程中,通过对项目原地块现状进行专业固碳评估,企业向商洛双储林资源公司支付原地块两倍固碳能力的价格(76785元)购买碳票1828.23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损坏者赔偿”的鲜明利益导向,也是全省发出的首张县(区)级“林业碳票”。

三、经验启示

(一)统筹推进生态本底保护与生态价值转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要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统筹推进生态本底保护和生态价值转换工作。山阳县扎实推进秦岭“五乱”问题动态排查整治,做深做实秦岭生态环境闭环监管,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治理和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让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绿色金融助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要加大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山阳县以丰阳雨露食用菌产业园项目为试点,通过探索以“好菇菇”商标权为载体、以VEP核算结果为支撑的绿色金融模式,相比普通抵质押类贷款,优化了贷款流程,创新了贷款模式,在企业获得金融助力的同时,形成具有山阳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实践模式,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金融经验。

三)因地制宜开发生态产品。好山好水好空气孕育好产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山阳资源禀赋和立地条件紧密相关。山阳作为秦岭腹地、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主线,大力培育特色优势生态产业集群,延伸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才能持续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

(四)培育品牌实现产品溢价增值。“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生态产品,缺乏品牌的推介与加持,也将深埋在信息横流的时代浪潮中。从丰阳雨露食用菌产业园项目案例来看,持续培育壮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矩阵,对扩大产品知名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具有重大意义,生态产品溢价增值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