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志平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

文:高子麒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最近又斩获了一枚终身成就奖,这次是新浪的中国经济新闻年度人物活动。这已不是宋志平第一次获得这样高级别的奖项了,2018年他就获得过《财富》的终身成就奖。探究宋志平,发现他身上有三大特质,这三大特质也可以说是助他获得终身成就奖的最大秘诀:一是始终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二是以人为中心做企业,顺着人性做企业;三是不断创新,不断奋进。

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

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

“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时间用在学习上”,这是宋志平在办企业时,对企业的领导干部员工说得特别多的一句话。他不仅是建议大家要这样做,自己更是以此为表率。宋志平非常热爱学习,他说学习的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向书本学习,二是向他人学习,三是向实践学习。

向书本学习,是最便捷的。宋志平回忆自己当初大学刚毕业,到企业里做技术员与销售员的时候,经常把自己的工资全都用来买书,尤其是技术方面与销售方面的书,出差时,他的书包里也经常是装着一堆书,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看。在走上领导岗位后,更是学习了不少西方管理的书,德鲁克、迈克尔波特、明茨伯格等等,也学了不少日本人写的书,涩泽荣一、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等等。有次节目采访,大家看到在他床前有一个小筐子,里面放着他近期读的十几本书,他告诉大家,一般都是这筐读完了再另换一筐,媒体就称他为“论筐读书的人”。在上级领导让他身兼两家央企的董事长时,由于他当时对国药行业不了解,在国庆假期里,他读了整整7天的书,全都是投行写的关于医药方面的书。他说,去上任之前至少要做一个外行里面的内行人。

向他人学习,最好的方式是教学相长。宋志平从1994年开始就在清华、北大教书,当时他在北新建材做董事长,那时候大企业很少,北新建材又是在海淀,离两所学校又很近,宋志平也读过MBA,中关村政府当时就把他推荐到学校去讲课了,这一讲就讲到现在,他教过MBA、EMBA、DBA,有30多年了。宋志平还是三届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委员,也参与过一些MBA的教育设计等等。2019年的时候,白重恩院长说清华经管院里面有25年教龄的老师不多,宋总讲课都讲了25年了。当年,清华经管院还给宋志平颁发了一个“杰出贡献奖”。宋志平说他讲课就是把他的经验、教训、体会给大家讲一讲,更重要的是课上他会和大家互动,让同学们也讲一讲,他也能汲取一些营养。通过这么多年和这么多的学生打交道,他了解到了方方面面的企业情况、问题,这对他后来的成长起了很大作用,因为学生们都是做企业的,都是有一定经验、有一定想法的企业家。他说工商管理不是一个普通的学科,是一个企业家聚集在一起的学科,要有互动交流、建立起学习型组织,应该形成这样一种风气才好。

向实践学习,因为实践可以用来检验真理。实践与理论,都是缺一不可的。宋志平不仅是从书本上学、从他人那里学,更重要的是他还从实践中学,而且从实践中所学的他还能再次完善自己的经营管理体系,探索出经营之道、管理工法,并让企业领导干部员工能够利用起来,以一当十。他不仅注重输入,也注重输出,迄今为止,他已出版了25本书籍,这些书籍都是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宝贵经验,媒体也因此称他为“企业思想家”。以前在企业时,他经常是满世界调研一流企业,寻找最优标杆,学习世界优秀企业的做法。在任职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以来,他调研了近500家企业,有近400家是上市公司,100家是非上市公司,他还与这些企业的领导面对面深入交流,探究他们的成功之道,也分析他们企业的进步空间。宋志平说他欣赏医学院里面的会诊制度,一个病历拿来,相关科室的医生坐在一起会诊一下。医学院的老师基本是上午讲课,下午去临床,老师们基本也都会治病,因为只有会治病才能把这病情讲透。宋志平建议企业、商学院都应该建立起这样一种制度来。他说中国的企业缺少这个会诊制度,企业的领导人知道自己企业有了病也不愿意说,到了最后一分钟爆了仓,大家通过媒体才知道。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美国人搞了私董会,宋志平建议中国的企业也应该有一些相应的办法、制度来应对类似的问题。

企业是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企业爱人

企业是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企业爱人

宋志平说企业是人格化的,他做企业40年,有一条非常宝贵的经验就是做企业要以人为中心,因为企业是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企业爱人。企业如一艘航船,员工如江海流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同样一批干部员工,既可以使企业蒸蒸日上,也可以使企业顷刻坍塌。

宋志平是1993年年初上任北新建材厂长的,那时候厂里都揭不开锅了,银行又不借贷给北新建材,他最重要的就是解决钱从哪来的问题。后来他想到了让所有员工集资自救的办法,但当时一是他刚刚上任,二是他很年轻,只有36岁,所以员工们都不太信任他,而且员工的口袋里也没多少钱。他先是把家里的一万元拿出来带了个头,这一万元还是他妻子的嫁妆,后来他又一个车间一个车间的和员工们促膝长谈,打动了大家,最终成功集资了400万元,就是靠着这笔来之不易的400万元,厂里买了原料,进行了生产,也顺利销售了出去,一年之后就把钱全部还给了员工们。当企业遇到困难时,大家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拧成了一股绳,共同奋进才能安然渡过难关。

宋志平说国企在当时有一个缺点,就是企业里面没有机制,大家觉得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做事都是依靠员工自身的责任心,责任心不唤醒,员工对企业就十分冷漠。那时厂里车间的生产线总出事故,尤其是提供生产线热源的热烟炉总是灭火,一灭火就要进行长时间的大维修,大修理后职工们就请宋志平去点火。他们说,说不定新厂长点了火,这炉子的火就不会灭了。宋志平把火把投进热烟炉后,和在场的干部、员工说了一句他自己一生也忘不了的话,“其实我最想点燃的是员工心中的火”。宋志平说,这句话后来成为他做事业的图腾,他点火的照片也一直放在他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点火那年,炉子里的火真的一次也没灭过,职工们说,宋厂长真神。宋志平却回答大家,“不是我神,而是你们都有了责任心”。

那时宋志平问大家为什么不好好干时,大家对宋志平说,宋厂长,我们好多年没涨过工资了,好多年没分过房子了。宋志平就对大家承诺,只要大家好好干,挣到钱就涨工资、盖房子。他还在北新建材的办公楼前放了两个气球,气球的飘带上,一个写着“工资年年涨”,一个写着“房子年年盖”。职工们看了很兴奋,觉得看到了希望,有了奔头。宋志平说,这是他当初带领企业走出泥潭、转败为胜的重要机制。后来,工厂的产量就超过了产能,由于产销两旺,企业赚了不少钱,宋志平也兑现承诺,给大家涨工资盖房子,他也成了北京市政府表彰的10位先进厂长。政府奖励的10万元,他全都给了企业,用来给职工的孩子们买学习用品,奖励的房子,他也全分给了企业里有重要贡献的技术专家。

宋志平提倡企业里面要建立起共享机制,共享的逻辑是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共享企业创造的财富。宋志平认为,企业的目的是让世界更美好,企业是大家共富的平台,是大家乐生的平台。大家如果都能参与企业的发展、参与分红,管理层、技术骨干等做事都会有积极性,企业只会越来越好,作为大股东也会获得更多的利益。如果企业里面没有共享机制,干部、员工积极性就不高,企业发展会缓慢甚至会每况愈下,大股东守着一堆股份也没有什么价值。有共享机制的企业,无论对于股东还是人力资本而言,其实都是双赢的。宋志平常说,有好的机制,做企业不需要神仙;没有好的机制,神仙也做不好企业。

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从不停顿

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从不停顿

今天,我们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要做转型升级,还提倡要做战略性新兴产业、做未来产业,宋志平说发展新质生产力中要突出高科技、颠覆性的创新、智能化和数字化,还有绿色化的特点。其实,宋志平身上是有创新基因的,他非常注重创新,尤其是注重科技创新。

早在宋志平大学刚毕业时,他就开始从事创新的事业了。他毕业就分配到了北新建材,北新建材就是做新型建材的,新就是这家企业发展的最大特征。宋志平在企业里最开始是做新型建材的技术员,研究新材料在国内的生产、运用以及销售,成为厂长之后,在互联网刚开始的时候,他就开始筹划着建立起中国建材总网,后来叫北新数码。虽然北新数码走得太超前,当时的配套都没有,导致并没有做起来,但这给宋志平留下了宝贵的教训,创新不能盲目,不能头脑发热,要做有目的、有效益的创新,创新要准确把握机遇,早三步成烈士,早半步是英雄,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创新的风险。

宋志平做企业,是有一套自己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在企业时,对于发展中国建材和国药,他用联合重组的方法,把两家不大的央企发展成了各自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的企业,调整了行业结构。他发展企业的思维、做成的事情,被哈佛商学院的鲍沃教授写成并收录进了哈佛案例。这次宋志平获得终身成就奖,鲍沃教授还专门发了祝贺视频,并在视频中讲到宋志平聪明谦逊,对问题的理解总是深刻非凡,是策略性地思考未来,并高度评价了宋志平所做的贡献。宋志平的获奖是实至名归。

其实,除对基础建材和医药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外,宋志平早在20多年前就对新兴产业、新材料进行了谋划和布局,玻璃纤维、碳纤维、电子薄玻璃等都是宋志平规划的企业发展的第二曲线。发展至今,这些新材料已经成为了如今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宋志平重视科技创新,早些年为中国建材、国药并购重组了一大批科研院所,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这些科研院所对企业、对行业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也为两家企业走向世界一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还曾重用建材研究总院的院长,让其担任中国建材集团的总经理,足可见他对科研院所的重视,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宋志平很喜欢歌德的《浮士德》中间的一段关于创新的小诗,诗的内容其实好像就是在讲他的故事,道出了他的心声。每次兴之所至,他还会当众朗诵一番。在这次新浪获奖活动中,他又高兴地给大家朗诵了起来:

辽阔的世界,宏伟的人生,长年累月,真诚勤奋;不断探索,不断地创新,常常周而复始,从不停顿;忠实于过去,而又乐于迎新,心情舒畅,目标纯正。啊!这样又会前进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