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和平时代的人难以想象战争时代的生命如草木一秋,粮食似龙肝豹胎,更无法对这场战争感同身受。但是他们会因为革命者前赴后继,为国捐躯,用血铸就新中国的诞生而感动不已,也会因为苟活者行尸走肉,胆小软弱,让烈士的牺牲变成了浮光掠影而愤慨激昂。

1931年至1945年,14年的抗战,英雄在这片土地上谱写诗篇,狗熊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污迹曾经的广西上思县,就发生过一件让人羞愧的事情。

6VS100000谁更胜一筹?

不敢反抗的前提是:无力反抗!嘴皮子吵不过拳头,手腕子干不过真刀真枪,这叫无力反抗。到了抗战时期的上思县,十万百姓对抗六位日本兵,人人认为结果定然是十万民众击退他们!何来无力反抗之谈?事实却大相庭径——6VS100000前者胜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十万百姓反抗不了屈指可数的日本兵了呢?困惑的后人终于总结出了几个原因:

骨子里的血气方刚,心理上的胆怯如鼠

国人骨子里,有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一股正气,尤其是到了新中国成立前,一群可以"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有志青年和"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战士们,将恐惧与死亡抛之脑后,与黎明前的黑暗展开最后的厮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不怕一个人没胆量,怕的是一群人没胆量。上思县的百姓见多了也听多了他们的手段,平民百姓拿不出陈涉吴广起义的架势,个个都想着多活几天是几天,没有会无缘无故招惹拿着家伙事儿的日本兵。

百姓不行,上思县还有壮士!有心反抗这群人的壮士,下定决心的一刻,家中上上下下老老少少抱着腿根子,央求着自己别去送死。人还未到日本兵面前,心中已经打起了退堂鼓。

倘若真到了日本兵面前,呆愣愣的望着他们腰间闪闪发亮的刺刀,个个耀武扬威似的端着铁杆子,又生怕挨个枪子就一命呜呼,怕是真就"出身未捷身先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迅先生的《摩罗诗力说》有这么一句话"哀其不幸,恨其不争",说的是拜伦对他不觉悟的英国同胞的态度。如今到了上思县,人人顾虑那么多,累赘也一层层叠加,十万人中谁又会傻到当这个出头鸟?

中国版的农夫与蛇,现实中的养虎为患

在几千年前,贪生怕死之徒将出卖国家投奔他人的人称之为叛徒,到了民国初年,叛徒又更换了一个新名字——汉奸(亦或是走狗)。这种在战争时期新兴的职业,饱受后人的唾骂,但是对于叛徒来说,只要能活命,出卖一些机密也算不上什么大事。

走狗开始猖獗,越来越多的愚昧百姓去寻求机会成为走狗,拿出更有价值的情报是他们报答国家,父母,土地的恩情的捷径。

深受迫害的其余民众也开始迷茫,有理智的民众无法劝说人们保持冷静,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身边的人是不是就是一个走狗,也正是因为这样,"莫谈国事论"搬上历史的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靠走狗,尚且困不住这十万民众,能束缚如此多的百姓,除了走狗的阴险论调,还有很大一部分伪军的功劳。

随着亚洲战场的扩大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军战线拉的太长,只能紧急调离军队去支援更重要的战场。驻守上思县的军队接到命令,立即与当地的伪军做好结交工作,留下了六名士兵负责看护。伪军的阿谀奉承,加强了六名日本兵对上思县的管束,

一群吃里扒外的伪军,靠着博取别人的欢心来压榨当地民众,跟着日本兵的喜好偷偷进行着三光政策,上思的十万民众当真是无力回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赔本买卖——牵一发而动千军

虽然撤离上思县的日本兵是为了支援其他照常,但是无法排除的一点是,假使上思县失守,依照日本兵贪婪的个性,定会调来附近大本营的军队支援上思县,到那时殃及池鱼,会有更多的县城被攻占。

这是有史可究的。百姓为了防卫误杀日本兵,招致灭门的惨案比比皆是。更甚的是,灭门是其中的小部分,而队伍会为了一个日本兵,杀害整个村庄的无辜百姓。这也是束缚上思县百姓的原因之一。

思想麻木的民众,活的像木偶人

上思县的十万人中,不缺乏抱着能活一天是一天,该死就得死的民众。他们的眼睛中泯灭的活下去的光,成为了没有思想意识,没有判断能力的木偶,连国人问斩都能去凑一凑热闹。在国家存亡,民族大义面前,同仇敌忾的人反倒成了笑柄,这让一腔热血的人该何去何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众不会抱团取暖,倒是会抱头鼠窜,明知道不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却在侵略者面前越砸越激烈,活得像是任由摆布的木偶人,一瘸一拐的走向了灭亡。就算再来十万民众,照样也会被六个日本兵压制。

当上思县成为一个典型事例,其他地域的百姓也"不甘落后",同样的故事在这期间,日日夜夜都在发生。

文人洞悉了人的本性,试图唤醒麻木不仁的国人,用文字记录国人思想上的劣迹斑斑。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鲁迅笔下的中国,是最真实的中国;小说中的人物,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像是《春末闲谈》的谈到的"统治者的精神麻痹术",试图束缚限制老百姓的思想,来任由自己"作威作福",不正是当时统治阶级的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说中的祥林嫂、孔乙己……这些起初有着信仰的下层人民,致使他们从精神有意识走向思想全麻痹的,不正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人与人之间的压迫与剥削?

"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是一小块。"国人觉悟的时间太晚,青年战士们花了14年奋起直追,用鲜血换来新中国的诞生。艰难万险终究挺了过来,牺牲的烈士也入土为安。

上思县的经验教训,给国人一记重击,后人也总结出了经验教训——国家落后就要挨打,思想落后就要被压迫。终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国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被人唾弃的把柄。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