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前言
1961年,毛泽东乘坐专列前往广东进行调研,不料途中,一名列车员竟然将他在路上所有的谈话全部进行了录音。
毛泽东知道此事后大发雷霆,最终经过调查,发现录音竟然是毛泽东身边的机要秘书指示的。
这究竟是为何?他对毛泽东的谈话进行录音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阴谋论”?

“窃听”事件
事情发生的一个小时之前,毛泽东正在列车长的办公室和他一起谈论着火车建设等机要信息。
在临到站的时候,毛泽东和列车长才结束了这段秘密交谈。
列车长和毛泽东打了声招呼,就出来去巡视车厢,为即将到站的火车做一些准备工作。

可就在他刚巡视没一会的时候,突然有一名列车员出现在他面前,拦住了他的去路。
列车长原本想发脾气将人赶到一旁时,却猛一下被眼前的列车员拉低了身子,只听他小声的在自己耳边说道:“刚刚你和毛主席在办公室的聊天,我都听见啦”。
听到话后的列车长猛然心下一沉,他不知道列车员的话是什么意思,就强装冷静的问道:“你这是啥意思?我和主席的聊天,你咋会知道嘞。”

只见列车员得意洋洋的看着他,好像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一般,列车长看着他这副模样,原本下沉的心直接凉了一半。
见他没有张嘴的意思,列车长就催促的问道:“快说呀,你这啥意思。”
列车员依旧没有说话,只是嘚瑟的将他带到一个关着门的车厢,随后将门打开,只见里面摆满了录音设备和监听装置。

列车长看着眼前的景象,顿时吓得有些不知所措,毕竟这是主席专列,谁敢大着胆子在这里搞监听呢?
他不敢犹豫,直接找到毛主席哪里,将刚刚的事汇报了出来。
结果可想而知,毛泽东知道后勃然大怒,当即通知远在河北调研的办公室主任杨尚昆紧急返回,调查此事。

后来,据杨尚昆回忆到当时的情景时说道:“当天晚上接到通知的时候已经是深夜,我整个人脑子很乱,一宿都没有睡好”。
从他的话里可以感觉出当时的事态扩展的很大,而且毛泽东对这件事也是非常重视。
次日,杨尚昆下了飞机就前往中南海汇报工作,并了解了一下火车上发生的“窃听事件”,随后他又找到了事发的在场人员进行调查。

最终,杨尚昆确认了这件事是毛泽东身边的机要秘书叶子龙所为!
那么,他这么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其实叶子龙做这一切并没有什么恶意,恰恰相反,他做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工作的效率。

长时间的相处下来,叶子龙知道,毛泽东有个习惯,那就是在工作的时候非常讨厌被别人打断,尤其是他讲话的时候,更是厌烦。
而且每次当他与人聊天或者会谈的时候,叶子龙发现毛泽东通常都会聊起来经常越讲越起劲,而且还时不时的想到什么说什么。
所以每每如此,叶子龙和其他的记录员都会经常叫苦不迭。

他们既不敢打断毛泽东的思路,也不敢叫毛泽东再讲一遍,所以每次记录起来都是一团乱。
而叶子龙作为机要秘书,他深知毛泽东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决策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他就想要一字不漏的统统记录记下来保存好。
于是,叶子龙就想到了录音这个办法。

为此,叶子龙专门和杨尚昆讨论了几次,并且还将这个方案上报到了周恩来的手里,周恩来明白他们的意思,也想要提高记录员的工作效率,就批准了这个方法。
但为了防止重要内容泄露,叶子龙根据毛泽东的要求,带领着机要室制定出了一套极为严格的规定。
他们对于那些是否可以进行录音的会谈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并且派专人管理那些录音设备。

不仅如此,叶子龙还对每位记录员都进行了培训,并特意让他们签署了保密协议,最终这个录音记录的方法得到了毛泽东的同意和批示,开始正式使用。
后来,毛泽东只要有外出会议和一些重要会谈的时候,叶子龙都会将谈话过程录下来整理成稿收录起来。
可直到1959年的时候,这种方式却有了改动。

当时毛泽东在一次大会之前专门通知了记录员,不用对会议内容进行记录后,还是在会议中间发现了记录员正在录音。
毛泽东当即责问到:“怎么回事?是谁让搞的这个录音?搞这个要干什么?”叶子龙听后赶忙让记录员停止了录音。
从此以后,但凡毛泽东外出时,叶子龙都不会在对毛泽东的会谈进行录音。

所以,在火车上出现“窃听”事件的时候,毛泽东才会生那么大的气,毕竟在领导专列上安装录音设备,是一件违反规定的事情。
为此,有很多人都受到了组织上的严厉处分,叶子龙也因为此事得了个“党内严重警告”的处分。
其实根据叶子龙的这一次的错误来讲,就算将他从毛泽东的身边的调走也不足为奇,可毛泽东却在事后对他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将他继续留在身边当秘书。

让人不由的暗自唏嘘,那么叶子龙当初到底是怎么得到了毛泽东的青睐?
湖南“赵子龙”
1916年出生的叶子龙是毛泽东身边的五大秘书之一,同时,他也是任职最久的一位。
叶子龙一共在毛泽东身边当了27年的秘书,他们俩的友情可谓是相当深厚,毛泽东甚至评价过俩人的关系是“相互知根知底”的那种。

叶子龙原名叫叶良和,他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在他十岁的时候,北伐军进入了湖南,小小年纪的叶子龙深受革命气氛的渲染,于是就决定一头扎了进去,开始闹革命。
只可惜,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并没有持续太久就被反动军阀打回了原形,连同叶子龙在内的很多孩子都遭到了残忍的追杀。
好在没过多久,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就在井冈山上点燃了起来。

叶子龙很快就被这支队伍的信仰力量深深的吸引住了,于是他和几个小伙伴就在其他共产党员的介绍下,前往株洲参加红军。
成功加入红军的叶子龙被组织上分配到了红六军的一个机枪连当小兵,没过多久,这个刚参军的新兵蛋子就参加了一场非常漂亮的战役。
红军面对国民党发起的第一次“围剿”丝毫不畏,成功的进行了一次反“围剿”作战,顺利打退了敌人,并活捉了国民党18师师长张辉瓒。

这场战役的胜利,给所有的红军都打了一针镇定剂,就连小小年纪的叶子龙也充满了和平的希望,仿佛胜利就在眼前。
1932年,组织上看到了叶子龙的努力,就决定让他去学习认字、识字,结课以后,叶子龙就被任命为红一军的机要处的科长。
这天,叶子龙收到了一封电报,他按照之前的规矩将这封电报交给了毛泽东的参谋黄友凤,可他却突然有事着急外出,就让叶子龙自己去交给毛泽东。

叶子龙一听顿时被吓在了原地,一是惧怕和担心领袖的脾气是否不好,二是见到领袖的激动让他无法平静内心。
黄友凤看着叶子龙的样子笑着宽慰道:“没关系的,毛主席的性格很好,放心大胆的去吧,不过到了门口别忘了喊报告”。
于是叶子龙就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来到了毛泽东的屋门前,大声的喊了一句“报告”,得到了毛泽东的同意后,他就进去了将电报递给了过去。

毛泽东看着他笑着说道:“嚯,小鬼,你的嗓门好大,你叫什么”?
叶子龙就将自己的名字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听着他的口音倍感熟悉,就问道:“听口音,你也是湖南人吧?”
叶子龙立马回答道:“报告主席,我是浏阳人”。

毛泽东一听,高兴的说着:
“我们还是老乡呢,好啊,又一个喜欢造反的小老乡”。
叶子龙踏出屋门的时候,立马将紧绷的身子给放松了下来,他后背的汗早就将衣服给浸湿了。

他没想到,一个杀伐果断的领袖私底下竟然会这么和颜悦色,心底的敬佩不由的更多了。
从那以后,再有毛泽东的电报时,叶子龙都会自己送过去,久而久之,毛泽东也就越发喜欢这个机灵的小鬼,就任命他为军委主席秘书。
就这样,叶子龙身上既肩负了中央军委机要科的科长,又兼任了军委主席秘书,可以说他的工作也是相当忙绿。

作为毛泽东的秘书,叶子龙的工作量也是非常的大,不仅要照顾他的衣食住行,还得要安排好他的每项工作。
他这么一待,就在毛泽东身边待了27年。
可以说他们俩这近30年的相处,早就将原本上下级的关系拉近成了没有血缘的亲情关系,那么毛泽东为何这么喜爱叶子龙还要将他辞退呢?

似师似长
因为战争的原因,毛泽东经常会将根据地的位置换个地方,时不时就得东奔西跑,长期的劳累,让他的身体也渐渐出现了一些小毛病。
然而最大的难题还不止这些,东奔西跑对他们而言是常态,吃不饱饭对他们而言也是常态,毛泽东有时候可能连一顿野菜都吃不上,更不要提肉那种奢侈品。
所以每次叶子龙在工作之余,都会带着气枪到山林里打些野味来给毛泽东改善一下伙食补补身体。

有一次,毛泽东带领部队来到一个物资匮乏、经济落后的小县城歇脚,那里的生活条件是真的很差,他们每天都只能靠吃着黑豆来缓解饥饿。
正巧这时候,美国一著名记者斯诺来到这里,原本就热情的毛泽东直接将他招呼进了屋里。
好客的毛泽东对着叶子龙说道:“子龙,去把我们的好茶叶拿来,招待一下这位远道而来的美国客人”。

叶子龙回到屋里,把那罐珍藏好久的茶叶小心翼翼地拿了出来,将茶水泡好后送进了屋里。
其实这罐茶叶还是之前贺龙打仗时,从敌人那里缴获的“稀罕物”,毛泽东自己从来都舍不得打开泡点,只有来了贵客,才舍得拿出来招待客人。
毛泽东和斯诺俩人从白天一直聊到黑夜,他们似乎聊得非常投机,但具体聊了什么,谁也不知道。

聊天结束以后,叶子龙就安排人将斯诺安全送回去,回来后就看到毛泽东站在月光下,一边转悠一边喃喃自语着:“美国,美国!”
一旁的叶子龙看着他的样子,长时间的陪伴让他明白现在的毛泽东其实内心里是有着千军万马在奔腾一般。
还没等他回过神来,就听见毛泽东的声音传来:“子龙啊,你晓得美国在什么地方吗?”

叶子龙想了想,红着脸摇了摇头,然后他就听见毛泽东继续说道:“美国在地球遥远的另一个边,他们的人啊,对我们红军也是很感兴趣的”。
过了几天,斯诺离别前专门来和毛泽东道别,分开的时候,他提出了想要和毛泽东合影的请求,被毛泽东高兴的答应了下来。
最后,叶子龙用斯诺的相机,为他们俩人拍了一张照片,而这张照片,最后还被斯诺发表在了他的那本全世闻名的著作《西行漫记》上。

其实很多时候,毛泽东和叶子龙俩人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上下属的关系,而是类似于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一般。
1948年的冬天,毛泽东率领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三大战役,准备痛打国民党,而叶子龙也迎来了他最忙碌的时候。
因为他的身份不仅仅是军委主席秘书,还是中央军委机要科的科长,在这段时间,他每天都泡在机要室里不分昼夜的进行工作。

不过要说叶子龙跟在毛主席身边学到最精髓的本领便是熬夜和烟量了,不过终归“小弟是小弟”,他还是没有熬过毛主席啊。
有一天晚上,毛泽东来机要室拿电报的时候,就看见叶子龙趴在桌上睡觉,毕竟他也是实打实的熬了好几个黑夜,真是扛不住了。
毛泽东也是想到了这点,也就没有生气,把他给推醒后笑眯眯的说道:
“睡着啦?可蒋介石还没有睡呢,等到全国解放的时候,我给你放个假让你睡个三天三夜,现在就辛苦你克服一下了”!

叶子龙听后立马睡意全无,紧张的起来继续工作了。
叶子龙就这么默默地在毛泽东的后面跟他一起往前走着,和他一起见证了解放全国的那天和新中国成立的那天。
直到1962年4月28日,他们俩为“携手”同进的日子才彻底结束。

毛泽东准备将叶子龙调出中南海,在临别时他对叶子龙说道:
“你跟了我快30年了,也很不容易,人活七十古来稀,我快七十岁了,你也该离开我的身边,去一个适合你的地方了”。
最终毛泽东亲自将恋恋不舍的叶子龙送了出去,还主动和他拍了一张合影留作纪念。

叶子龙面对这个自己守了27年的领导,内心充满了万般不舍,这么多年,他早就将毛泽东视为兄长一般的存在。
可及时如此,他还是得尊重组织上的决定,从那以后,叶子龙先后任职过中国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副市长等职位。
从一个十几岁的红军小战士,到后来的北京副市长,叶子龙的一生都离不开毛泽东言传身教的教育。

正如叶子龙在回忆录中写道:“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几十年,他对我的教育和培养都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可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叶子龙的今天”!
结语
毛泽东这一生中,亲自培养出来的人其实很少,而叶子龙就是其中一位。
毛主席用27年的时间去栽培这个嗓门洪亮的小红军,好在叶子龙最终没有辜负他的苦心,离开中南海以后,也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干部。
后来,叶子龙写了一部回忆录,他把对毛泽东的思念和曾经教导自己的过往全部写进了书里,以此来表达这自己对毛主席的追念之情。


55年大授衔后,陈赓直奔西花厅,对秘书说:赶紧给我和颖超拍个照
邓公培养了两位接班人,为何最终选了江泽民?他在晚年道出原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