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队伍里,有这样一个人,他是带着手戴手铐参加的长征,还差点就在长征路上被处决掉,幸好当时周总理出面才救了他一命,他就是廖承志,这个名字你可能不熟悉,但是他的父母应该听说过,那就是国民党的元老级人物廖仲恺和“民革”的创始人之一的何香凝。

01

1908年,廖承志在日本出生,由于父母都是中国革命的先驱,从小在耳濡目染下,也怀有一颗救国救民的爱国之心,从他的名字也不难看出父母希望他能传承自己的革命意志。

1924年,廖承志沿着父亲的足迹,加入了中国国民党,但是正直的他看到国民党内争权夺利,而蒋介石为了独裁不惜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后,看着这个已经烂透的党,廖承志再无眷恋,愤怒的脱离国民党,回到了日本继续求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日本他接触的共产主义思想,相比较“独裁”的国民党,共产党的出现使得他要革命的热情再次被点燃,那段时间里,他积极地参加我党在东京组织的社会科学研究会活动。

1928年5月,因为蒋介石的不抵抗,使得日本在济南屠杀了1万余名中国人,制造了“济南惨案。”全国上下群情激愤,而在日本的廖承志也加入了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爱国队伍中,被日本政府拘捕后驱逐出境。

02

回到中国的廖承志,同年8月在上海找到组织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1月被派往德国,两年后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2年回国后出任全国海员总工会中共党团书记,在回国后不久,在开展的一次地下活动中因叛徒出卖,他被国民党逮捕,在多方积极的营救下,廖承志最终获释出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廖承志奔赴川陕苏区的根据地,并担任了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在“左”倾做的指挥下,红军损失惨重,为了保存现有的革命力量,被迫战略转移。

但是在长征开始后,红四方面军负责人张国焘继续执行“左”倾错误,对党内同志采取残酷手段进行打压。廖承志多次当面批评张国焘的错误做法,反对他自立中央,使得张国焘怀恨在心,欲加之罪的栽赃廖承志的国民党特务,开除了党籍,圈禁起来,直接内定了“枪决”,并给他戴上了手铐,押解着参加长征。

03

长征的路途就算是不被束缚着手脚,都是艰难地前行,更何况还被戴了手铐,廖承志这一路走得有多艰难,可想而知。虽然他白天戴着手铐,晚上给他换上脚镣,受尽了折磨,但是他仍不改对革命坚定地信仰和乐观的天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一路上照样地宣传着党的革命思想,并且还画了大量的宣传画。而他绘画的天赋完全是传承了他的母亲,如果没有战乱,他可能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就像他的母亲一样。

长征路上,张国焘几次都想枪决了廖承志,但是迫于压力和他需要廖承志帮他制作发行钞票的蜡板,无奈暂缓了执行。但是长征胜利后,他就原形毕露,周恩来看在眼里,计上心头。

一天晚上,廖承志被带进了一间屋子,里面坐满了人,结果廖承志刚站稳,周恩来就佯装厉色地问:“廖承志,你认识到了你的错误吗?”

廖承志抬头想申辩,突然看见朱德在给自己使眼色,瞬间就明白了,诚恳地说道:“我认识到了,我错了。我一定改正。”周总理起身又训斥了几句,张国焘认为周恩来站在自己这边,当着众人的面,给足了自己面子,也就不杀廖承志了。没有周总理的出手,廖承志的结局不敢想象!

04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廖承志的家世和背景,他一直负责新中国关于华侨事务的相关工作,他的工作能力以及取得的成绩多次被周总理夸赞。随着中日关系的缓解,建交工作的提上日程,中国急需要一个能力出众的人开展此项工作,因为有多年旅日生活的廖承志就成不二人选,而他也不负众望,在外交和统战方面都全心全力的付出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3年6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作为一名革命者,虽然在革命的道路上历经波折、七次被捕入狱,但是依旧不改政治本色,坚定着自己的革命理想。他是铁骨铮铮的英雄,乐观积极的精神感染着身边所有的人,这样的人怎么能不让我们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