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新中国不得不打的一场战争

抗美援朝
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举。很多网友肯定会问,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已经是千疮百孔,很多行业都百废待兴,全国百姓都渴望着和平,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我们为什么会参战。难道不是应该一心一意谋求发展吗?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抗美援朝”战争是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强加给新中国的一场战争,因为当时所谓的“联合国军”已经将战火烧到鸭绿江附近了,甚至美军飞机开始公然轰炸我国边界地区的百姓。
如果,朝鲜沦陷,美国将以朝鲜半岛为跳板,大肆入侵我国。因此说,“抗美援朝”是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场战争!

抗美援朝
面对这群穷凶极恶、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都大量领先我军的敌人,当时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并没有被美帝国主义的恐吓而吓退,反而是更加坚定了出兵朝鲜的决心,面对拥有“海陆空”绝对优势的敌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凭借着顽强的精神将“联合国军”打回到三八线以南的地区。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首场大规模战争,直到今天为止,人们提起这场战争还都十分的自豪,因为这场战争打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军威,打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威,更打出了中国七十多年的和平。
同时也让我们明白,真理只在射程之内!敌人只会尊重强大的对手!
但是也有一些人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并没有打赢这场战争,之所以有这种声音的出现,是因为他们认为,朝鲜战争爆发之前双方的实际控制线就是在三八线附近,而在签署停战协议之时双方的实际控制线也是在三八线附近,从这方面来看,好像是双方打了个平手,真的是这样吗?如果事实真是如此,为什么说“抗美援朝”打出了国威军威呢?
其实,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之前,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韩军队北进的速度非常快,朝鲜军队几乎没有抵抗的能力。

但是从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开始,战局瞬间扭转了过来,直到1953年7月签订《朝鲜停战协定》,这场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中国志愿军用大无畏的精神教会了美军如何“做人”,刚开始美军试图用其强大的“海”“陆”“空”优势,打败英勇的志愿军。
但最终为没能如愿,不得不接受现实,在实际控制线附近签订协议。
因此说“抗美援朝”战争,最终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完胜结束。所以虽然这场战争距今天已经接近有七十年的历史,但此战对新中国的影响可谓是非常之大。而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当时国家高层决定出兵朝鲜,无疑是一个十分明智的选择。所以今天的人们谈起这场战争,都称为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立国”这两个字最重要的意义是重新定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全球的地位,因为中国军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之中表现十分勇猛,所以世界各国,尤其是东亚各国对中国军队的固有形象为之改变,不仅如此,此战更是为新中国在亚洲一带,甚至是在全球的国际事务之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长津苦寒,上甘危岭!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创造多项奇迹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了以弱胜强等多项奇迹,其中,最经典的战役要数“上甘岭战役”,1952年10月之时,由于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接连取得了很大胜利,胜利的天平正在慢慢的偏向中国一方。
而此时,战战和和的谈判已经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由于中国和朝鲜方面态度十分强硬,美国在战场上没有得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也没有得到,所以此时的美国人再也坐不住了。
同时,再加上美国国内总统面临大选,而因为战争损失越来越大,美国国内的很多民众对这场战争是否再进行下去的分歧越来越来越严重,此时双方控制线在“三八线”附近徘徊不定,进退两难。
因此,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为了扭转“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的局面,所以决定发起一场代号为“摊牌”的军事行动,企图通过这场所谓的军事行动,彻底打破战场上的困局,然后通过这些来增加和“中朝”谈判的筹码,同时,这样还能为他在即将开始的总统大选之中赢取民心,接着就可以继续为之后的军事行动铺路。在这种大背景下,“上甘岭战役”拉开了序幕。

上甘岭战役
通过地图我们可以发现,上甘岭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位于半岛平康郡东南的五圣山南麓,北纬约38度20分,东经约为128度28分。
因为山下有一个名叫“上甘岭”的小村庄而得名,也正因如此,所以这次战役也被我军称之为“上甘岭战役”。当时参加此次战役“联合国军”的指挥官,是时任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官的“范弗里特”,说到这里可能有很多网友都会想到“范弗里特弹药量”。
那么什么是“范佛里特弹药量”呢?那是在1951年的夏季攻势之中,在当时的大愚山和白石山地区的战斗之中,“范弗里特”集结了大约100多门超大口径重炮,以大约每公里50门的正面火力密度,在不到十天的时间之内大约发射了约36万发炮弹。
也就是说,美军的每门大炮平均发射了约2860枚炮弹,按每天算的话,每门大炮要打300多发炮弹。使用的弹药量令人咂舌,这场战斗之后,像这种需要消耗大量弹药的战斗被人们称为“范弗里特弹药量”。

不仅如此,“范弗里特”还曾经两次登上过美国的《时代》周刊封面,是成名已久的美军名将,在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之中,他曾领导一个团率先攻上了犹他滩头,此外,他曾在太平洋战争中也是战功赫赫,所以在美军之中被称为“山地战专家”。
他是一个信奉“火力即真理”的将领,在长达四十多天的“上甘岭战役”中,他疯狂的向我军的约3.7平方公里的两个阵地,一共发射了约200万发炮弹,此外还有约5000多枚的航空炸弹,战后通过测量发现,我军阵地的山头平均约被削低了两米左右,遍山的都是来不及掩埋的尸体。但是,志愿军战士们看着顽强的精神硬生生停住了敌人的进攻。
然而值得一说的是,在“上甘岭战役”开始之前,“范弗里特”曾经非常自信,认为自己有炮火和空中的优势,可以轻而易举的打败我军,所以在制定作战计划时,打算花五天时间,用200人的伤亡,拿下上甘岭。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战斗打响的第一天,他们就遭到了我志愿军战士的顽强反击,这也很快就让他们意识到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1952年10月14日凌晨3点30分左右,“上甘岭战役”全面爆发了,美国军队最开始先集结了大约300多门重炮和40多架飞机,120多辆坦克,向我军阵地的“597.7高地”和“537.7高地”展开了进攻,据战后资料显示,当时美军一共发射了约30多万发炮弹,和1500多枚炸弹,一时间炸的昏天黑地,半边天都被染成了血红色。
被美军轰炸过后的上甘岭一片疮痍,炮火一停,还来不及反应,美军的坦克部队和陆军就开始压了上来,美军原本认为,经过如此强大的火力打击,志愿军部队肯定会丧失战斗力,但是,事实恰恰相反,美军强大的炮火支援不仅没有打垮志愿军部队,反而大大激发了志愿军战士们的战斗力!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战士都选择了和敌人同归于尽,其中有一位名叫孙子明的战士,在第一天的战斗之中,连续抵抗住了美军的3次冲锋,他也因此多处负伤,但却依然坚持在一线战斗。直到最后一刻,他拉响了手榴弹,选择了和敌人同归于尽,牺牲之时年仅23岁。后来为了纪念他的英勇事迹,他的老家江苏省高邮市袁家村改名为子明村。
由于美军近似于疯狂的轰炸,使得“597.7高地”上的电话线被炸断,战士牛宝才为了抓紧时间抢修电话线,不幸被炮弹击中,在双腿被炸断的情况下仍然慢慢的向前爬行。最终牛宝才用嘴咬住一个线头,而另一只手紧紧攥住另一个线头,让电流从他的身体上通过,直到最终壮烈牺牲,他用年轻的生命换来了十分宝贵的三分钟通讯时间。那一年,他才25岁。

还有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黄继光,在我志愿军135团6连反攻“0号阵地”之时,黄继光使用手雷将美军的碉堡给炸掉了一半,但是碉堡里仍然有残存的敌人拿着机枪在疯狂地射击。此时,已经身负重伤的黄继光义无反顾地冲向了敌人的射击孔,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机枪的扫射,用宝贵的生命为后续部队打开了一条冲锋通道,而黄继光牺牲之时也不过刚刚21岁。
此外,还有全班战友都牺牲了,只剩下一个人依然坚持战斗的战士胡修道,他一个人独自坚守在“597.9高地”的“3号”阵地长达一天之久,一共击退了敌人的41次进攻,据统计,胡修道一共歼敌约280多人,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也正因如此,后来胡修道被授予了“特等功臣”、“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等荣誉。后来更是担任了我第12集团军的副参谋长一职。
在整个“上甘岭战役”中,我军一共牺牲了约4838人,伤亡约6691人,而敌人的伤亡约为25500多人,飞机损失了大约80多架,坦克12辆,大口径重炮约61门,这场战斗到最后美军也只是占领了我军两个班的前沿阵地。面对这种局面,“范佛里特”不得不面对现实,承认自己失败。

此后,“范佛里特”也开始认真的进行了反思,同时也让他知道了,即使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依然敢于亮剑,不屈不挠。但他永远也想不清楚的是,为什么在如此庞大而又密集的火力压制下,美军依然无法攻破我军的防线。甚至直到今天为止,美军的士兵仍然搞不清楚,拥有“海”“陆”“空”优势的他们为什么仍然失败!
其实真正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在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是一个敢于向任何反动势力说不的新中国,是每一个抛头颅洒热血的志愿军战士们,用生命和信仰誓死捍卫的新中国。正如秦基伟将军所说的那样,“上甘岭战役”并不是一场普通的战役,它不仅仅是敌我双方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两种世界观,两种价值观,和两种思想体系的较量!因此,我们退无可退,无论付出多大牺牲,都必须赢得这场战斗!

在“上甘岭战役”爆发之前,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之时,我军就和美军之间在朝鲜的长津湖地区就展开了一场激战。
美军出动了包括海军陆战队第1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南韩军队的1军团,一共约10万人左右,而负责攻击这支部队的是我志愿军第9兵团的20军、26军和27军组成,一共大约15万人左右。在零下30-40摄氏度的极度寒冷之中,这场战斗持续了约20多天之后,美军的残余部队在7艘航空母舰的掩护下,通过海路逃走,这场战斗彻底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彻底赶出了朝鲜东北地区。
因为我志愿军部队是从东南沿海地区紧急开赴朝鲜半岛,所以没有来得及配备御寒的冬装,所以战士们都是穿着单衣顶着严寒与敌人战斗。
据统计,志愿军第9兵团在此次役战役之中,一共伤亡了约19202人,冻伤约28954人左右,而冻死的人高达4000余人,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痛心的数字。据迟浩田将军回忆,当时天气异常的寒冷,战斗也十分的激烈,他是全营唯一一个没冻伤的人。就连武器装备十分精良的美军陆战一师的士兵也冻伤了大约7000余人,冻死的也有数百人。
在这次战役之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凭着钢铁一般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接连打退了美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大片地区,彻底粉碎了当时“联合国军”统帅——麦克阿瑟想要在圣诞节前占领整个朝鲜的美梦,一举扭转了战场的总体态势。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场战役也因此成为了朝鲜战争的拐点。因为志愿军第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之中表现十分勇猛,也受到了党中央和志愿军司令部的嘉奖。
志愿军烈士不容侮辱,建造一支拥有崇高风范精神人民军队
而近些年来,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试图否定中国人民志愿军做出的贡献,甚至更有人不认同“抗美援朝”对我国的意义,用一种虚无主义的态度来看待曾经真实发生过的历史,如果任由这样做,那么为我们牺牲的英雄将何去何从?
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抹黑“抗美援朝”历史的谬论,是必须要及时制止的。
想要断送一个国家的根脉,就必须先破坏一个国家的精神。一些抹黑“抗美援朝”历史的言论,都是别有用心的人杜撰出来的,他们质疑志愿军英烈们的光辉事迹,亵渎先烈们的崇高精神。
这些所谓的观点一般都披着科学外衣,肆意抹黑英雄。殊不知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的美军,正是凭借着很多“不可能”最终打败了美军,以“钢少气多”战胜“钢多气少”,在朝鲜半岛地区谱写了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史歌。

尽管战争已经远去,但70年来,但是我们始终没有忘记那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据资料记载,先后一共有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为了这场“立国之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因为他们深知,如果当时不打这一仗,那么后世子孙就要打这一仗,他们是为了我们今天可以幸福的生活而战斗,因此,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他们的功绩是彪炳千秋的,烈士们的英名万古流芳!
曾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的洪学智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历史、英雄与共和国同在。”面对矮化、侮辱英雄的各种歪理邪说,我们必须理直气壮予以坚决回击。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此结束了,新来的朋友可以点赞加关注,以后也会为大家带来更多优质内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