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字 | 刘金梅

图片 | 宋澎涛 张欣 部分由张锦贻提供

翻译 | 乌云斯琴

2024年12月10日,内蒙古文学馆举行《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发展史》新书发布会,作者是“90后”儿童文学理论家、作家张锦贻先生。“90后”是已故画家黄苗子的玩笑话,意指自己90高龄还在涂鸦。张锦贻先生90岁新书出版,在她熟悉的儿童文学研究领域,为当代少数民族儿童文学修史,怎么能不让人感喟唏嘘,陡生敬意。

浙江杭州出生的温婉女子张锦贻,1951年来到内蒙古,先在政府部门工作,后到内蒙古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并留校任教。因个人兴趣和工作需要,选定儿童文学这个目标。从教学的需求出发,创作、研究、教学;一边创作一边研究,一边研究一边创作;七十多年从未间断,集腋成裘,著作远比先生本人身高还高很多。因为研究成果卓著,后调入内蒙古社科院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粒种子落地,生根发芽,会长成一棵大树,会长成一片森林。

张锦贻先生的研究,从《儿童文学的体裁及其特征》《儿童文学原理》《民族儿童文学新论》《发展中的内蒙古儿童文学》起,由一般到具体、由普遍到精准,《冰心评传》《张天翼评传》《包蕾评传》等,更是对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进行解剖式专论。她主编作品集《中国少数民族儿童小说选》《中国少数民族儿童文学选(1949—1999)》(上、中、下卷),选编作品集《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故事精选》《中国民间童话·蒙古族》等,是她涉猎视野中的精华,也是她相关研究的基石。张锦贻先生还有与他人合作、参编作品,这里不一一赘述。通过梳理发现,个人创作、作品选编、经典作家作品评述、民族地区儿童文学的发展脉络、儿童文学的原理等,如同细细密密的经纬线,编织出张锦贻先生关于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发展历史及其价值研究的特有版图,这块版图是一个人的研究成就,也是中国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发展的缩略图。用七十多年的时间专注于一块版图,持续掘进,从未停歇,如同一个老农民,一辈子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其种类的丰富内容的详实,跟踪作家作品的速度和广度,无不令人啧啧赞叹。也因为此,《儿童文学新探索》《少数民族儿童文学新论》《内蒙古儿童文学再论》《前进中的中国儿童文学》《玩具文化论》《儿童文学教育》《女性文学与儿童文学浅论》七部著作被列入“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老学者丛书”。耄耋之年为儿童文学修史,先后有《中国少数民族儿童文学》(上下册)、《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发展史》问世,是总结,也是开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若用结果推衍过程,人们一定会好奇:是个什么样的人啊,有着怎样的信念,才会完成如此成就?老农民耕种方式,除了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明确,除了专注和精细,除了几十年如一日永不间断,还有一层底色,用两个字概括:依恋。农民依恋土地,牧人依恋草场,教师依恋讲台,作家依恋文字……因为依恋,他们会把自己的耕耘,变成一种生活方式,非如此,不存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锦贻老师的儿童文学研究,是她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是二十年前因为仰慕而拜访张锦贻先生的。小小的个子,白皙而精致的五官,清澈的眼眸,明媚而爽朗的笑,一见如故人的待人方式,令人如沐春风。对于当时正处在迷茫困顿中的我来说,张锦贻先生的以身说法,无疑具有励志效果。心中暗暗发誓,我也要做这样干净温婉的女子。二十年弹指间,再次拜访先生,我并没有成为我发过誓言的样子,她却还是二十年前的容貌。仿佛岁月停滞,并没有先生身上留下划痕;仿佛年轮倒转,先生是那滑出轨道的一粒珍珠。她依然过着儿童文学研究的生活,从作品出发,到作家研究,到理论阐释,到历史梳理。从内蒙古出发,到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儿童文学纵深处。从寓言、民间故事起,到现代作品,到当代儿童文学创作。一以贯之地耕耘着,一如既往地依恋着,一部又一部著作问世着,仿佛时间那条线,只是为了串联张锦贻的著作而延展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关注、关心每一位儿童文学创作者。对待入门青年、资深学者、媒体人一视同仁,对崭露头角的年轻人多多鼓励并极力推荐。网上搜索张锦贻先生相关资料,一位没有署名的创作者,写过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描述了他和张锦贻老师的过往经历。因作品入选结缘,因会议见面。会议中间有过绿地漫谈,其中提到先生对他的持续关注和激励,可见她的为人,她对内蒙古作家乌热尔图、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等人,都有重点关注,并不吝赞美之词。

先生的记忆力惊人,二十年前我因为什么而去拜访她,她还清清楚楚记得,包括我的姓名、工作单位。记忆力、想象力、专注力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先生有儿童文学作家的想象力、有老农民般精耕细作的专注力、有上天垂青的记忆力,有乐天助人的仁爱心,她是老天派来的使者,是后辈从业者的榜样和灯塔。用先生自己的话说:“如果把民族儿童文学事业比做一棵深深植根于民族生活土壤中的大树,那么,我是用我的心泉浇灌它,又使我的心气化为缕缕清风,轻拂着它的绿叶,柔吹着它的花蕊,为它传播花粉,传送花香,愿它快快地成长,多多地结果。”

因为儿童文学,张锦贻老师眼神依旧清澈,笑靥依旧明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统筹 牧仁

审核 乌日嘎

新媒体编辑 张欣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画报》官方微信

点击“在看”,分享给更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