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公布了一堆财报和业绩,大家都眼巴巴盼着市场大涨,结果昨天被现实狠狠打脸。
这到底咋回事呢?其实啊,大家一直关注的重点都错了,今天我就跟大伙唠唠。
文末【重要提示】里可有超实用干货,错过可就亏大咯!

一,业绩
前天不少公司公布财报业绩。小鹏汽车在去年第四季度,收入有161.1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23.4%,毛利率翻了一倍,达到14.4%。
虽说还是净亏13.3亿元,好在手里有420亿元现金储备,撑到盈利没问题 。

贝壳的财报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去年第四季度,它营收311亿元,同比增长幅度特别大,达到554.1%。可经过调整后,利润却同比下降了21.6%,只有13.4亿元。
这主要是因为一次性交了10亿元税费,而且新开了好多门店,业务员也增多了,开支大幅上涨 。

腾讯音乐去年第四季度收入74.6亿元,比去年同期涨了8.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利润达到22.8亿元,同比增长44.8%,还宣布要拿出10亿美元回购股票。
中国联通去年营收3896亿元,同比增长4.6%,利润206亿元,同比增长10.1%。
这主要是因为5G建设投入少了,算力方面投入增多,而且分红比例从55%提高到了60% 。
二,为什么不涨?
很多人纳闷,为啥企业业绩好,A股却不涨,就连今年势头猛的港股,反应也平淡。
这是因为市场看重的是预期,业绩好可不代表股价就会涨。
国内企业就算业绩亮眼,股价也可能不咋地,说到底,机构的成本才是关键。
拿京东方A举例,2023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5%,业绩明显不错,可股价却跌了10%。
再看双成药业,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27亿元,同比下滑30.34%,净利润还亏损3784万元。
但从8月27日开始,它股价最大涨幅超7.5倍,成了同期涨幅最高的牛股之一。

所以投资者得看清楚机构的动向,别被业绩新闻牵着走,别老想着业绩好股价就肯定涨,业绩差就一定跌,这种惯性思维可不行。
大家这么想,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散户很难接触到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就容易受情绪影响,追涨杀跌。
但机构不存在这问题,还掌控着股价定价权,实际上,机构的成本才是决定股价涨跌的关键因素!
今天市场跌了,大家别太悲观。其实,只要看看机构交易行为数据,就会发现市场上好多涨跌都是假象。看下图:

瞧瞧这两只股票,开头走势差不多,涨了一阵就开始调整。
左边那只调整完接着涨,右边那只却一路下跌。
现在看,选哪只很明显,可在当时,有人觉得能反弹想抄底,有人觉得涨到头想赶紧卖,未来走势谁也说不准,判断错就亏惨了。
只看股价可不行,关键得盯着机构交易数据。
很多人说自己也看资金流向,咋没用呢?因为重要的是机构资金的动态和交易活不活跃,资金进了场却不交易,那有啥用。
我用一个大数据工具十多年了,它会持续收集交易数据。
数据攒够,经大模型一分析,再梳理、分类、计算,交易行为特点一下就清楚了。看下图:

重点盯紧橙色的「机构库存」数据柱,从它能直接看穿机构对股票的态度,还有交易的活跃程度。
要是「机构库存」数据又多又密,那就表明机构超看好这股票,交易频繁得很。
拿这两只股票来说,左边那只下跌时,机构资金还热乎着,很可能是故意弄出下跌的假象。
右边那只下跌时,机构资金早跑没了,这就是真跌,遇上赶紧跑!
股票要想一直涨,得靠机构大笔资金持续往里投。
只要机构资金活跃,股价当下的下跌只是暂时的,后续大概率会回弹。
三,重要提示
行情越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机构的选择就越关键。机构投钱可不是瞎来,都有自己的盘算。
散户要是能弄懂怎么跟着机构投资布局,赚钱机会就大多了,还能避开好多投资坑。
看下图:

这是3月18日的机构行为分布图。大伙瞅瞅,机构资金连续投超两周的股票没几个。
机构对这些股票,到底是一时兴起,还是打算长情相伴,咱得擦亮眼睛,千万别被带偏!
今天就说到这儿!想了解更多实用炒股技巧,记得关注我。
声明:
我分享的内容仅供参考,要是侵权马上删。
我不推荐股票,没会员群,和任何组织都没利益关系 。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