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0日官方宣布,3月19日洛阳市委书记江凌与小米产业投资总经理孙昌旭的一场工作会谈,将这座千年古都与科技巨头的“产业联姻”推至聚光灯下。

孙昌旭,熟悉汽车行业、投资领域的人应该都认识,而 小米产投由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 天津金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全资拥有,实际控制人为雷军。
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高级合伙人。通讯及电子行业的知名分析师。曾任环球资源旗下《国际电子商情》、《电子系统设计》和《电子工程专辑》首席分析师,2017年9月1日正式加入加入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担任小米产业投资部合伙人。2018年,孙昌旭被选为中国半导体投资联盟副秘书长。

双方围绕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家居等领域达成合作共识,释放出“以资本布局构建产业生态”的强烈信号。
洛阳重塑产业格局的野心与小米“造链运动”的战略不谋而合。所以才有了官方通告中: 积极推动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家居等领域产业合作和协同创新。
小米近年加速向智能硬件生态纵深布局,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动作频频,特别是小米汽车SU7和SU7 Ultra车型的市场火爆,大量订单排队待产。

2024年,小米投资充电桩企业领充新能源, 领充已具备从交流到超级充电桩的全产品线,并在河南省会郑州开启招商。

此次会谈中,孙昌旭明确提到“挖掘洛阳产业富矿”,直指当地新能源、智能装备等产业集群的互补价值。
洛阳作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不仅拥有中石化、中石油等能源巨头的资本背书,更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领域形成技术沉淀,这与小米汽车亟需的供应链本土化需求高度契合。
更深层的逻辑在于区域辐射——洛阳地处中原城市群核心,高铁2小时经济圈覆盖郑州、西安等城市,是小米渗透中西部市场的战略支点。
结合洛阳近期推动的跨境电商园区建设与“国补”政策对数码消费的刺激,小米或可在此构建“研发-生产-销售”的区域闭环,降低物流与政策成本。

面对新能源产业变革窗口期,洛阳的招商策略也显露出罕见的激进姿态。从《新型研发机构备案》聚焦新能源汽车等五大产业集群,到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宣讲会为产业升级“输血”,再到为招商引资企业子女入学开辟绿色通道,一套“技术+资本+人才”的政策组合拳已然成型。
尽管洛阳拥有中国一拖、中航锂电、中州时代等龙头企业,但新兴产业规模偏小、创新转化效率不足的短板依然明显。
小米的入场,不仅能带来资本与技术,更重要的是其生态链企业的“跟随效应”,毕竟宁德时代已入局洛阳,这才让锂电池江湖,有了中原新选择,而宁德时代是小米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正如孙昌旭所言,“并购像结婚,互补短板才能走远”。若小米通过投资整合洛阳本地供应链,或将激活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形成“头部企业+中小微配套”的生态圈。

洛阳本地供应链能否满足车规级制造的敏捷响应要求,仍需观察。此外,郑州、合肥等周边城市同样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重金押注,区域竞争可能引发资源争夺战。
小米若布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需直面汽车芯片供应链的管理难题——孙昌旭曾指出,汽车芯片缺货本质是“供应链穿透力不足导致的预测混乱”。
对洛阳而言,更大的考验在于如何避免“招商依赖症”。当前的政策红利虽能吸引企业落户,但若缺乏持续创新能力,恐将重蹈“代工基地”覆辙。
江凌与孙昌旭的握手,本质是一场双向试探:小米需要洛阳的产业积淀破局“造车长征”,洛阳则渴望借小米的生态力量重塑创新基因。
这场合作若能成功,或将证明二三线城市不必困于“承接低端产能”的旧剧本,而是可以通过精准招商激活内生动。
前有宁德时代入局中州,替洛阳人问问:小米能落地洛阳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