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民间借贷往往源于朋友间的信任与互助,可一旦还款出现问题,原本亲密的关系便可能陷入僵局。近日,南阳民企商事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就成功调解了这样一起民间借贷纠纷,不仅解决了双方的经济矛盾,还让多年的友情得以修复。

本案的双方当事人——老张和老李,是相识多年的好友。几年前,老李因生意周转急需资金,向老张开口借款。出于对朋友的信任,老张毫不犹豫地拿出了20万元积蓄借给老李,两人口头约定等老李生意好转后便尽快还款。然而,商场风云变幻,老李的生意并未如预期般顺利,还款的事也一拖再拖。
起初,老张念及朋友情谊,并未过多催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张自己也遇到了一些经济上的困难,急需这笔钱周转,便开始向老李催款。可老李因生意仍处于困境,拿不出钱来,只能一次次推脱。这让老张十分不满,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变得紧张起来。多次沟通无果后,老张无奈之下,一纸诉状将老李告上了法庭。
南阳民企商事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在接到法院委派的调解任务后,调解员迅速介入。调解员深知,这起纠纷不仅关乎金钱,更关乎多年的友情,处理不当可能会让双方彻底反目。因此,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采用了“情理法”相结合的方式。
从情的角度出发,调解员和双方回忆起他们多年来的点点滴滴,强调这份友情的珍贵。老张和老李也曾在对方困难时伸出援手,一起渡过许多难关,如今却因为这笔借款陷入僵局,实在令人惋惜。通过这些回忆,唤起了双方对过去情谊的珍视,也让他们的态度有所缓和。
在理的层面,调解员帮助双方理性分析当前的情况。老张急需这笔钱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他的诉求合情合理;而老李生意受挫,暂时无法一次性还清借款也是事实,但不能因此逃避责任。只有双方相互理解,共同寻找解决方案,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从法的角度,调解员向老李详细讲解了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他如果不履行还款义务,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包括被强制执行、个人信用受损等。这让老李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明确了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
经过调解员多次耐心的沟通与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老李先偿还一部分本金,剩余款项在接下来的一年内分期还清。老张也考虑到老李的实际困难,同意减免了部分利息。调解结束后,老张和老李都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两人握手言和,多年的友情也得以延续。
这起成功调解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例,充分体现了南阳民企商事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在化解矛盾方面的专业能力和独特优势。在复杂的经济纠纷面前,调解中心不仅仅着眼于解决当下的经济问题,更关注纠纷背后的人情冷暖,通过“情理法”的融合,为当事人提供了一个既合法又合情合理的解决方案,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未来,南阳民企商事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将继续秉持公正、专业、高效的原则,积极投身于各类商事金融纠纷的调解工作,为维护南阳地区的经济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