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毛主席见到清朝翰林,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 年 9 月下旬,毛泽东计划前往天坛散步,随行人员迅速响应,即刻安排就绪,一同出发。

汽车载着毛泽东从中南海驶出,抵达天坛后,从东大门缓缓驶入。行至第二道门后约百米处,在靠路南的一座饮料棚前稳稳停下。

毛泽东下车后,走进用木板和席子搭建的简易饮料棚内落座。

等所有游览天坛的同行人员到齐,毛泽东兴致盎然,微笑着说道:“这几天,大家一边忙着筹备政协大会,一边还得抽空访亲会友,着实辛苦。往后大会开幕,只会更加忙碌。所以今天我瞅准这个空档,邀大家来这儿,就是想让大家调剂一下生活,放松放松,喘口气!”

毛泽东这几句质朴的话语,让大家的紧张情绪松懈下来,现场氛围瞬间变得轻松愉悦。

紧接着,毛泽东抬手,指着身旁的两位长者,声音洪亮地介绍道:“我给诸位介绍两位清朝翰林:这位是张元济先生,这位是陈叔通先生!” 随行人员纷纷鼓掌,表示热烈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的陈叔通和张元济是何等人物?

1876 年,陈叔通出生在书香世家。26 岁时,陈叔通在科举中崭露头角,一举考中举人。次年,更是凭借卓越才学进士及第,并在朝考中脱颖而出,获授清政府翰林院编修之职,自此踏入了翰林行列。

当时,列强环伺,然而,翰林院中的许多人仍沉溺于传统学术研究中,对国家面临的严峻现实缺乏应对之策。陈叔通却截然不同,他时刻心系国家命运。甲午战争的惨败,让陈叔通愈发清醒地认识到,仅凭传统学问与陈旧体制,根本无力挽救国家于水火。于是,他心中逐渐萌生出向西方学习、探寻救国救民道路的强烈想法。

1904 年,陈叔通东渡日本,入读法政大学,潜心专攻政治法律。两年后,陈叔通学成归国。并很快便获委重任,先后出任清廷宪政调查局会办和资政院民选议员。任职期间,陈叔通积极推动社会改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一八” 事变爆发后,他四处奔走呼吁,动员各界人士为抗战贡献力量,不辞辛劳地为前线将士筹集物资和资金。

1945 年 8 月,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陈叔通欣喜若狂,彻夜难眠。

三年后,解放战争形势一片大好。中共中央发布 “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

彼时已年逾古稀的陈叔通,毫不犹豫地响应共产党的号召。他乔装打扮,辗转多地,历经重重艰难险阻,冲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最终踏上了前往北平的征程。到达北平后,陈叔通满怀热忱地投入到新政协的筹备会议之中。

在筹备会议上,他积极建言献策,凭借自己丰富的阅历和敏锐的洞察力,为会议的顺利推进贡献着力量。后来就有了毛主席和陈叔通的这次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张元济出生于名门望族,1884 年,年轻的张元济踏入海盐考场,并一举斩获头名。同年,嘉兴府试的考场上,他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中秀才。

1889 年,张元济赶赴杭州参加乡试,最终,他以第十名的优异成绩中举。

1892 年,他进京参加会试,成功考中第四十七名贡士。随后的复试与殿试,他依旧表现出色,高中二甲第二十四名进士。光绪帝亲自授予他翰林院庶吉士的殊荣。

之后,甲午战争惨败,让张元济深刻认识到国家面临的严峻危机。他开始密切关注时事,试图从中探寻救国救民的良策。

戊戌变法的浪潮涌起时,满怀救国热忱的张元济毅然投身其中。他四处奔走,为变法摇旗呐喊。光绪帝听闻他的才名与变法主张后,亲自召见了他。然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张元济也受到牵连,被处以 “革职永不叙用” 的严厉处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开官场的张元济,并未因此而消沉。他而是转投教育与出版领域。

后来,面对清政府的重新启用、孙中山的出版请求以及蒋介石去台湾的邀请,张元济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正是这份坚持,让他见到了毛主席。

毛泽东看着略显羞涩、有些难为情的两位前清翰林,有意开起玩笑:“接下来,我们先请张元济老先生给我们讲讲,他当年是如何考取翰林的,见过几次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摆不摆架子,好不好呀?”

“好!” 在场的高级将领和官员们齐声响亮回应。这突如其来的热烈反应,让张元济老先生更加不好意思。

他稍作停顿,笑着缓缓说道:“诸位或许不太清楚,清朝的翰林,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教授。你们想想,一个普通教授,怎么可能轻易见到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慈禧太后呢?” 众人听了,恍然大悟,又一次忍不住笑出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翰林,” 毛泽东转而看向陈叔通,故意转移话题焦点,“您老来到这儿,心中有何感想呀?”

陈叔通一脸认真严肃,郑重其事地说道:“我和张老堪称历经三朝的元老,参拜过清朝皇帝,见过袁世凯,和蒋介石也打过不少交道。在与这些最高统治者接触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他们身上都有一种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傲气。然而,唯有我们的毛主席,与我们毫无距离感,让人倍感亲切!”

“可千万别奉承我!陈老,我们都得时刻警惕鲁迅先生所说的‘捧杀’啊!” 毛泽东表情十分认真地说完,接着提高音量,大声提议:“我提议,大家在此合影留念,之后自由结伴,尽情游览天坛!”

这次与毛主席的交流,更加坚定了他们为新中国贡献力量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张元济虽已年事渐高,但依然心系文化事业。他担任了上海市文史馆馆长一职。在此期间,他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分享学术研究成果,促进了上海文化界的交流与繁荣。

同时,他还继任商务印书馆董事长,继续为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出谋划策。

而陈叔通则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主任委员等多个重要职务。

不仅如此,陈叔通在营救钱学森回国的过程中,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钱学森在美国受到了无端的迫害和阻挠,无法顺利回国。

陈叔通得知这一情况后,心急如焚。他利用自己在国内外的关系,多方奔走呼吁。他亲自写信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严正指出美国政府的行为是对人权的严重侵犯,要求美国政府立即解除对钱学森的限制,让他能够回到祖国,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陈叔通等人的不懈努力下,钱学森最终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钱学森后来回忆说:“如果没有陈叔通先生等众多前辈的努力,我可能很难这么顺利地回到祖国,他们的恩情我永远铭记在心。”

除此之外,陈叔通还是一位热心的文物捐赠者。他一生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但他深知这些文物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将自己收藏的众多文物捐赠给了国家。其中不乏一些稀世珍宝,这些文物如今都成为了国家博物馆中的重要藏品,供后人瞻仰和研究,现在大家去博物馆,可能还能看到其中一二。

参考资料:

读书周报:《开国大典前主席邀请民主人士同游天坛,为何主动要求跟陈明仁合影并让他洗印50打照片?》

娄底政协:《陈叔通与人民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