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27日我们有一场新直播

主题《网易AI专家:关于AI最该学什么》

帮你找到AI抢不走的核心优势

点击预约,3月27日我们不见不散

建议你,一定要尽早投资自己的“生活模式”。

你越早找到,就会越少内耗,也越多回报。

我先问你,你是在用“生存模式”工作,还是用“生活模式”在工作呢?

什么意思?

我打个比方:

就好像很多人,他的能力是很强,就有点像台精密的仪器,写的方案数据无懈可击,流程设计严丝合缝,交到他手里的任务永远稳妥落地。

可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他的优化建议永远不会超过需求数,他的创新提案永远卡在“风险可控”的底线内。

因为对他来说,工作只是他的“生存模式”,只要能够维持住这个工作,就不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安全比突破更重要。

但你知道吗,当人仅靠外部奖惩驱动时,创造力会萎缩到基准线以下。

“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一旦想要求快,就表示你再也不关心它,而想去做别的事。”——《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还有一些人,你会发现对他来说,不但工作不会消耗生活,生活本身还能帮他反哺工作。

对他们来说就是,环境好的时候就多赚点,环境不好的时候就少赚点,但因为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儿,感觉怎么样都是赚的。

前段时间我开线下课,讲到学习力的时候,我说输出是最好的输入,就像我们做短视频,这个工作其实是没办法的,你就得大量的输入。

这个时候我就拿坐在台下编导志龙举例,我说你看这是我们编导小哥哥,然后我就问志龙,你去年看多少本书?

志龙就非常平淡地说,“是 100 本。”

然后,下一秒台下一片掌声。

很多人课后就问他,所以你是为了工作看书吗,志龙说当然不啊。

如果你是为了工作不得不做,那么它还是一种“生存模式”。

当你为了一个选题不得不看完一本书,朋友约你出去玩,你也只能面露难色说,“我得先把它看完”。

这时候你会煎熬,你会在内心抱怨说,都怪这破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志龙不是,对志龙来说,看书是他的“生活模式”,哪怕他不做这份工作他也会看书。

他是会在自己看到一个观点后跑来跟我说,我最近看到这个点挺好,我们是不是可以做个选题。

朋友约他出去玩的时候,他说的那句话是,“我想先把它看完。”

“我得先把它看完”,和,“我想先把它看完”。

这就是生存模式和生活模式最直观的区别。

生存模式的背后,是一个人的能力,我虽然也能做完做好,但如果有更好的路,我一定换。

但生活模式的背后,是一个人的愿力,是想要做这件事,我做这件事的时候,顺便把工作给做了。

对他们来说,工作是一种自我延伸,我就去生活,然后顺便把工作给做了。

是我平常也要看书看电影,它既是我的生活,也能变成选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哪怕你不让我创业做现在的事,我也会没事在那琢磨人的发展,琢磨人的成长,因为我从小学就开始对这个感兴趣了,这是我的生活模式。

今年志龙入职第五年,从一篇稿子要改7、8次,到现在常常一稿过,面对各种商务客户独当一面。

其实所有人都是这么改过来的,区别在于过不过得来,会不会放弃,这事儿是不是真热爱。

神经科学研究早就证明了,当人从事与内在动机契合的工作时,前额叶皮层与纹状体的协同效率提升37%。

愿力来自于你自己的本心,是王阳明说的“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是六祖坛经说的“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当你在靠能力做事时,你在用计算得失的头脑驱动身体,它像开着导航在陌生城市找路,每一步都谨慎;

而当你靠愿力前进时,是内心的确信在托举着每一个选择,它是在回家,闭着眼也能摸着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力可以让你写出90分的方案,但突破那最后10分的,是一个人的愿力。

能力或许能让你从0走到100,但突破100后的指数级跃迁,靠的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愿力。

能力的上限是经验堆积,愿力的边界是星辰大海。

就像外卖骑手雷海为在等餐间隙背下的1380首诗词,让他在《中国诗词大会》逆袭夺冠;

渐冻症患者蔡磊砸入全部身家研发药物,在肌肉萎缩中推动医学进程。

支撑他们的不是“必须成功”的执念,而是“非做不可”的生命本能。

“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弥陀要解》

愿力不是盲目自信,而是看透所有困难后依然选择出发的清醒。

是相信这件事值得耗尽心血,是相信这个方向藏着生命该有的模样。

当你找到那个让你午夜梦回时心跳加速的原始动力,

你就不再是在为了生存而生存,而是在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候你感受到的,就不再是生存模式带来的的消耗,而是生活模式带来的滋养。

如果你觉得正处低谷期,正在自我怀疑,此刻是你换一种人生模式的最好时机,我想邀请你3月27日晚上19:00,来看看我的直播,主题是:《网易AI专家:关于AI最该学什么》。

和大家聊聊AI时代下,如何布局人生下半场,整场直播会从三方面讲,

第一曲线你的优势是什么?

AI时代最该修炼的技能是什么?

穿越AI,如何更好地成为一个“人”?

很多人觉得35岁后,路越走越窄,面对未来充满迷茫,但我们想说,35岁后的人生,其实出路远比你想象的要多。

只是由于信息茧房,我们并不知道有哪些适合自己的路,现在开始就可以考虑第二曲线了。

这次直播活动,崔璀老师还邀请了AI师傅创始人孙志岗老师,和大家聊聊, 面向未来十年,关于AI最该学什么?

现在预约,还能解锁「第二收入启动季」助力资料包,内含3大精选内容:

1.《助你找到终生职业的三区域模型》PDF文档

2.《2025职业第二收入打造之路》精华文稿(内部专享)

3.《AI极简指南: 能帮你提效搞钱的3个思路和方法》视频课

领取「第二收入启动季」助力资料包

希望每个职场人,在遇到职场困境被卡住的时候,永远有选择,永远有办法。

3月27日晚上19:00,等你来。

点分享再看,让美好的能量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