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这样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也能让您有更强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15岁就直接跳过中考、高考以及研究生考试,成为硕士在读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来自河南郑州的张栩源正在经历这样的成长历程。今年,他在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招生考试中以263分、全国第77名的好成绩成功被录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周围人的欢呼雀跃,他却显得格外冷静,表示:只用了两个月冲刺就考上了,这只是一个起点!

那么,张栩源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01

15岁的张栩源是郑州市第四初级中学初三的一名学生,在校期间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初中阶段的各类考试中,他的成绩几乎都在学校前十,是老师心目中的核心力量,也是同学们公认的学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小他就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尤其在数学方面天赋异禀,小学时就已经自学了初中数学课程。

还在小学阶段的他就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有了明确规划,目标是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与变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从四五年级开始,张栩源便萌生了报考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的梦想。真正投入备考是在寒假之后的两个月,那段时间他全心投入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是天赋惊人啊,仅仅复习两个月就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第77名的好成绩,这得让老师和父母多骄傲啊!

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2025年计划在全国招收约130人,在郑州一共录取了21名初中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仅郑州中学就有7人被录取,而张栩源所在的第四初级中学只有他一人,堪称独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自己觉得这并不值得大肆庆祝,这只是个开端,到了少年班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的模式是预科制,两年内需要学完高中所有内容,压力确实不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的张栩源还不能放松,接下来的中考、体育考试、实验考试他都得参加。

他还想分享一些学习心得:提前学习,想要在某个领域脱颖而出就必须比常人付出更多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栩源的数学之所以如此出色,是因为从小学就开始接触奥数,在小升初的暑假就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的内容。

备战期间,他还涉猎了高中和大学的部分知识,走在前面才能获得更多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记者的提问,他自信地说:“希望以后提到人工智能时,人们能想起我。”

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技术是他从小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他会更加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对于这个优秀的小男孩,网友们纷纷送上祝福,作为一个郑州人,我也感到无比自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网友调侃:“这种孩子是别人家的,我家的孩子就在身边陪着我开心。” 孩子之间确实存在差距。

不过,学霸有学霸的命运,学渣有学渣的幸福。只要自己的孩子善良有道德,这也是一种福气啊!

信息来源:网友热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网友说:“我家闺女穿同样的校服,可她的数学成绩还没她年龄高呢,哈哈哈。数学不是每个人都能学好的,别给孩子太大压力。”

信息来源:网友热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幽默的网友说:“我也是一考免三考,中考没考上,后面都免了,哈哈,这也算和学霸有点相似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这次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全国第一名也在郑州,看来郑州的孩子们真是人才济济。

03

14岁的张恒铭以331分的成绩荣获全国第一,8年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理科特别出色,初二时已经掌握了高中全部理科知识,天赋极高。

张恒铭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外貌也十分帅气,而且在学校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班主任张老师说,张恒铭平时最喜欢的就是下课后向老师提问,有时课堂上老师没有补充到的知识点他也会深入思考,知识储备量令人惊叹。

这是一种很强的能力,也是他能够持续保持高成绩和学习热情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张恒铭本身对理科充满热爱,初二时他就购买了高中的课本,每天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章节阅读,通过这种方式掌握知识。

同班同学都称他为“学神”,感觉没有任何知识点能难倒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恒铭的学霸特质不仅源于自身的努力,还受到父母的影响。他们经常在家讨论理科相关知识。

由此可见,他的爸妈可能本身就是老师或科学家,这是普通孩子难以超越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很多期望子女成才的家长还是先接受自己的平凡吧。不要自己什么都不擅长,却希望孩子能一飞冲天。

没有不优秀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成绩优秀并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衷心祝愿这次考上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的孩子们,希望他们的未来都能朝着自己向往的方向发展。

不知道屏幕前的你对此有何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本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