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探索月球的旅途上,衍生出好多科学技术。最终还是服务于人类的,有的人就不了解以为航天员在空间站上玩呢,由于地球资源日益枯竭,我们才会探索外太空星球,就说月球上的资源吧,月球上富含多种矿产资源,包括铁、钛、铝、钾、稀土元素、磷以及地球上没有的6种矿物。此外,月球上的稀有金属储量比地球还多。

看着月球上光秃秃的那上面都是宝,角砾岩:由0.1~1毫米的岩屑颗粒组成,含有多种矿物,氢:可以用作火箭推进剂,主要分布在两极永久阴影区。氦-3: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也分布在两极永久阴影区。铁和钛:可以用作基地建设材料,分布在月球正面的高铁玄武岩区。钾和核能燃料铀、钍:主要分布在月球正面风暴洋克里普地体内部。

这些都是我国探月工程的结果,硅:用于太阳能电池板和半导体元件,分布在高地斜长岩区,这些资源不仅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还能满足未来月球科研站的长期运行需求,并与地球缺乏的资源形成互补,免得我们往上运输物资还浪费火箭原料,可以就地取材。我国首先会在月球建设中国月球科研站,后期或许会建设居民区。

如果我们可以在月球上找到水源,那就会在月球上建设永久基地,有了人类可以在月球上生存的条件,或许以后会搞个商业化的度假旅游,或者月球移民等等,我国一直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着,为了开采月球矿产,我国已经研发出多功能太空采矿机器人。其基本形态为六足模式,有三个轮足和三个爪足。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了适应太空中的微重力环境。

太空采矿机器人要在地外星体上完成地质勘探和矿物采集任务,钻探属于必备技能。在地球重力环境下,机器人本身的重量就足以支撑钻头钻进,而月球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小行星上大多是低微重力,如何让钻头顺利钻进星体表面就成了大问题。为了解决失重带来的漂移,科研团队想到了模拟昆虫的爪刺结构,于是为太空采矿机器人设计了特殊的爪刺足。

这种结构属于阵列式的爪刺,微重力环境下,它的附着能力更强,抓地能力更强。在微重力环境下不仅能够让机器人固定住进行采样,还能根据地形进行移动。不仅能适应太空的微重力环境,“采用仿生六足移动结构”的机器人足末端有车轮和锚固结构两种配置,让它可以在小行星坑洼不平的地面上行走。目前,太空采矿机器人原型机已经向有关部门申请专利,并且通过了初审。

开发太空资源不仅是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更承载着未来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基于现有的空间科学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以及采矿技术等,人类有望在几十年内实现试验性开采近地星体上的太空资源。在有限的地球资源最终将面临枯竭困境的威胁下,人类走向太空是必然选择。

月球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同时具有距地球相对较近的优势和丰富的资源,目前对月球资源的探索研究全球关注度最高,科研投入也最大。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氧气是航天员月面驻扎和生存最基本条件之一。氢气液化后可作为优质火箭燃料,有效解决月面运输、地月往返及向火星等更远星球飞行的燃料需求。

因此,中国国家航天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欧洲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等均将水冰资源开采列为本轮探月优先任务。基于各个国家都那么忙,我们国家或许会率先登陆月球,搞起自己的科研站,科研人员们也在抢时间,航天航空彰显大国风采,这无疑会让世界人民刮目相看。我想以中国的经济实力与技术水准,不久我们就能登陆月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