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也有属于自己的祖国,任何“卖国”行为都应严惩!
作为曾经的亚洲首富,97岁的李嘉诚最近面临着“晚节不保”的危机,眼看事情越闹越大,李嘉诚也紧急停止了和美国财团的交易计划。

不过尽管这样也于事无补,他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资产迅速缩水780亿。
在这件事余波未定时,我国也表示会对港口交易进行严查,而美国却在事后只回复了短短三个字。
美国是怎么表态的呢?我国又会对这件事采取什么行动?

金融界2025.03.21相关报道
卖港口还是“卖国”?
3 月 4 日的深夜,长和集团突然发布交易港口的公告,宛如一颗重磅炸弹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

公告显示,长和集团与美国贝莱德牵头的财团达成协议,将出售分布在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资产,交易金额高达228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约1657亿元。
这一消息迅速传遍全球,成为了商业界乃至国际政治领域的焦点话题。

长和集团在商业版图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其旗下的港口业务更是遍布世界各地,在全球航运物流网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而此次被出售的 43 个港口,是国际贸易的关键枢纽,承载着大量货物的吞吐与转运,对于全球供应链的稳定运行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其中巴拿马运河是连接两大洋的关键通道,事关我国海运战略布局,而李嘉诚出售控制的港口给美国公司,无疑会帮助美国将“关税大棒”挥在中国身上。
再看收购方贝莱德财团,它的背景令人不得不警惕。

贝莱德财团
贝莱德作为全球最大资管公司,管理着超10万亿美元的巨额资产,其影响力渗透到全球金融市场的各个角落。
它与华尔街和美国政界关系密切,盘根错节,创始人拉里・芬克与特朗普关系匪浅,如此复杂的背景使得这笔交易从一开始就笼罩着一层神秘的政治阴影,让人不禁对其背后的动机产生深深的怀疑。

拉里・芬克
因为投资者对长和集团失去信心,资本市场的反应剧烈,长和系股票立刻下跌,几天内市值损失超过780亿港元。
尽管长和集团随后公布了2024年全年财报,想说明港口业务的利润占比并不高,希望减轻这次交易的影响,但市场还是不买账,资金还是持续流出。

2025.03.21金融界相关报道
毕竟作为一个商人为了牟利,连自己的祖国都可以抛之脑后,还有什么信誉可言?
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长和集团最终决定推迟签约。虽然官方解释说是因为“交易细节还在商议中”,但香港媒体直接指出:
“下周不会签约,原因大家都清楚!”

观察者网2025.03.28《港媒:香港长和集团卖港口计划暂缓,下周不会签约》
其实这完全不是小题大做,因为这次港口交易不仅仅是李嘉诚和贝莱德集团的商业活动,更深层次地关系到中美两国在全球的影响力竞争。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表示,正在对这笔交易进行反垄断调查,目的是保证市场上的公平竞争,维护公众的利益。

外交部发言人也公开表示,中国反对任何利用经济手段进行胁迫,反对霸权行为损害他国的正当权益。

国务院港澳办转发了香港《大公报》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虽然没指名道姓,但是矛头指向李嘉诚,言辞非常严厉,批评他缺少民族责任感。

文章里劝香港商人要有骨气,不要向霸权主义低头,这也表明官方希望商人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更加坚定。
面对质疑,李嘉诚和他的长和集团一开始想用“只是普通生意”来解释,希望大家不要想太多,但这种说法并不能让大众信服,来自各方的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摆脱困境,李嘉诚还尝试了“金蝉脱壳”的办法,把他小儿子李泽楷名下的所有生意都从长和集团分出去,这样能分散风险,也为自己和整个家族留条后路。
至于美国,似乎早就预料到中国会有所反应。

美国的表态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不仅说对中国的审查“不意外”,还反过来指责中国不满这次交易,是因为它会削弱中国对巴拿马运河的影响力。

俄罗斯通讯社03.29《美国务院:对中国不满长和出售巴拿马港口不感意外》
这种行为就像是自己做贼还喊抓贼一样,反而让人看清了美国真实的意图:
他们想通过这次交易,进一步加强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美国的算盘打的实在太响。
虽然现在的买卖暂停了,但未来的发展还不好说,李嘉诚是彻底放弃这笔生意,还是会另想办法,仍然需要观察。

这次事件提醒所有公司,特别是那些大型跨国企业,在全球化的今天,公司在赚钱的同时,也要记住自己的社会责任,优先考虑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并赢得尊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