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西部某地方性银行的客户经理赵佳收到了当月的工资——底薪加上绩效,再扣除每年固定的五险一金,到手的不足1000元。上个月,这个数字是2000多。此前,她的月薪可以过万。

2023年以来,人们对银行业降薪的讨论日趋激烈。在某社交平台上,“银行降薪”的话题有近百万次浏览,有网友说,他已经经历了两轮降薪,平均月薪从8000元下降到了40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银行业降薪引发热议,图为人民币资料图

Wind数据显示,2023年,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共有14家上市银行人均薪酬下降,最大降幅达13.95%。

降薪的趋势还体现在各银行高管的发言中。郑州银行董事长赵飞也在该行业绩说明会上称,郑州银行已提出“倾斜一线,优化资源配置”和“降本增效”工作要求,高管薪酬自2024年起分两年每年压降10%,同时优化薪酬分配级差,将调整出来的薪酬资源配置到基层员工。

多家上市银行“反向讨薪”也引发市场关注。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截至今年3月末,至少7家上市银行披露了去年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具体情况,追索回扣金额合计5280.97万元。

银行人的生存状况究竟如何?

难以完成的指标

工作的第12年,赵佳发现自己的薪水降低了。平时习惯打车出行的她,不得不选择乘坐公交车出行。

最明显的是每月的绩效奖励。赵佳主要负责存款和零售业务。今年,拉存款所能获得的提成较此前大幅下降,她的月薪因此下降超九成。

延期支付的薪酬同样有所削减。赵佳说,按照合同规定,她每年能领到往年被扣除的一定比例的绩效。今年,延期发放的绩效额度较合同规定有所下降。银行后续会发放被减扣的部分,但赵佳表示自己并不知道具体时间。

基层员工收入下降,或与经济环境、银行薪酬预算等有关。

王彬是某国有大行南方一网点的负责人,她告诉澎湃新闻,网点可分配的薪水总额由上级管理机构根据网点增量业绩分配。经济环境下行,客户经理无法完成既定考核指标,必然导致网点业绩下降,从而影响网点可分配的薪酬总额。

业绩计价也在下降。王彬打了个比方,过去,利润每增长1万元,网点获得的可分配薪水为200元,现在这一计价降为了180元。因此,哪怕员工完成的业绩与此前相同,薪水仍有可能降低。

“与2022年相比,去年网点的可分配激励薪酬下降了40%。”王彬计算,在底薪不变,网点可分配薪酬下降的情况下,其网点客户经理年薪大概下降了4万-5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银行人员发现业务指标难以完成,图为核对数据表资料图

赵佳说,为了达到降薪的目的,银行调整了考核方式。她打了个比方,客户经理的奖金与评分挂钩,完成一定比例的存款任务和贷款任务会获得相应的分数。如果超额完成其中一项任务,另一项任务没有完成,也被视作完成任务。但今年,超额完成其中一项任务无法获得额外的分数。同时,她的个人贷款任务比去年多了近10倍。

“银行定制了一个难以完成的目标任务,完不成就扣钱。”赵佳说,银行并没有明确告知员工薪酬预算下降,而是通过提升考核标准,变相减扣员工的薪水。据她了解,今年单位可分配薪酬总额下降了近30%。

“可能是蛋糕变小了。”就职于另一国有大行中后台的罗丹说,在她所在的银行,大多数人的薪水都有所下降。不过,考核方式还是与之前相同。

此外,赵佳、王彬和罗丹均表示,与往年相比,银行的用餐补贴等福利有所下降。

遭受挤压的利差

降薪背后是存贷业务温差导致的净利差下降。Wind数据显示,2023年,42家A股上市银行的平均净利差为1.71%,较2022年下降了0.21个百分点。

赵佳说,现在贷款业务并不好做。在她所在的银行,做成一笔基本的个人贷款业务大概能赚几百块。如果出现一笔不良贷款,相关客户经理每月将被处以一定比例的罚款,且连续减扣半年。

赵佳觉得,这是一项有些“危险”的业务,如何辨别一个素未谋面的人是否为优质客户是客户经理们需要面对的难题。最近,为了推广贷款业务,银行放出风口,让客户经理大胆放贷,放出坏账也可不追责。赵佳觉得,这只是一种说辞,“基本不可能实现。”

目前,赵佳所在银行的坏账率与此前基本持平,但坏账数量有所上升,新增坏账大多是个人小额贷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银行新增坏账大多是个人小额贷款,图为小额贷款示意图

对公贷款业务的营收空间也在下降。银行之间为了抢优质企业客户只能压降贷款利率。有些银行为了挖客户,会给企业放出授信额度更高、利率更低的贷款。

“我们能放出大额贷款,但利率低,没法挣钱,属于是瞎忙活。”赵佳说,目前,其所在地方性银行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基础上,尽量压降对公贷款利率。

王彬所在的银行网点也碰到了类似的情况。她所在的网点固定资产融资业务多,贷款利息比较高。这两年,地产行业不景气,网点对公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规模均有所下降。同时,普惠贷款业务的推广导致贷款利息一降再降。目前,她所在银行的贷款利率已经由此前的3.8%下降到了3.05%。

不良贷款率也在上升。王彬说,近年来破产企业有所增加,网点的对公贷款不良贷款率也因此有所上升。

与之相对,存款业务需求上升,也导致了前述赵佳所言的存款业绩提成下降。

赵佳表示,明显感觉到,这两年,大家花钱更加谨慎,储蓄意愿提升了不少。为了降低存款规模和成本,近三年赵佳所在的银行将存款利率下调了0.5个百分点,但存款规模依旧保持了一定水平的增长。

王彬所在网点的存款增速同样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去年,她所在网点新增个人存款2亿元左右,公司存款新增约1亿元,数据比2022年要好。

王彬并不排斥存款的增长,她所在的银行也没有针对存款的单独计价。王彬觉得,存款是银行的基础业务,存款规模保持增长,银行才有资金发放贷款,“贷款业务下降才是主要问题。”王彬说。

Wind数据显示,2023年,42家A股上市银行的平均利息净收入为1011.77亿元,同比下降1.52%;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69%,较2023年一季度末下降0.05个百分点。

压力下的去留

在息差下行,薪水下降的大背景下,银行人何去何从?

赵佳、王彬和罗丹都选择了留下。赵佳说,尽管未来薪水可能进一步下降,但这是一份稳定又体面工作,五险一金也按顶格缴纳,福利尚可。她觉得,尽管银行人对工作有所怨言,但大多数人都不敢辞职。毕竟,“干别的也要受气呀。”

罗丹已经快要退休了。她在银行工作了将近30年,在一线工作时,大年三十都要去网点加班。她说,尽管薪水在下降,但现在起码没有在网点时那么忙碌和辛苦了。

也有人离开。

去年毕业的瑶瑶就选择了辞职。去年,她通过校招进入了东部某城商行,成为了一名小微客户经理。作为没有资源的新员工,瑶瑶很难放出贷款。在职的9个多月里,她的月薪在2000元左右。今年4月,她向银行提了离职,“开门红”期间本该发放给她的奖金也不要了。目前,她正在准备考编。

瑶瑶说,她提出离职的两周后,又有两位和她同期入职的校招生辞职。算上之前辞职的校招生,6位校招生里,已经有4人选择了离职。

王彬观察,近年来离职的大多是年轻人。银行工作压力大,付出和收获不一定成正比,部分校招入职的员工在网点干2-3个月就会选择离开。留下的大多是中年人,养家糊口的压力会让这部分员工倾向于选择一份稳定的工作。

Wind数据显示,去年,42家A股上市银行营业收入的平均增速为0.94%,较2022年的3.17%下降2.23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平均增速为5.13%,较2022年的10.94%下降5.81个百分点。

“钱走啦,钱不会永恒存在的。”赵佳说。

(赵佳、王彬、罗丹、瑶瑶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