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5月20日,财政部公布了4月份的全国财政收支数据。这份数据有以下特点: 财政收入降幅逐月扩大;歉收导致支出缩减,但用于政府自身的支出仍有增加,缩减的主要是公共支出;财政与金融数据显示出来的经济形势,明显弱于统计数据;宏观经济面临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的矛盾,亟待针对居民收入端的积极财政政策来化解。

一、财政收入降幅逐月扩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4月份,包含基金的广义财政收入为94410亿元,同比下降3.4%。其中1-2月份下降1.7%,3月份下降5%,4月份下降6%。

1-4月狭义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926亿元,同比下降2.7%,其中1-2月份下降2.3%,3月份下降2.3%,4月份下降3.7%。

1-4月公共财政收入完成度为36.1%,低于过去5年均值水平。指向当前财政收入压力仍大。

财政收入中,1-4月份税收66938亿元,下降4.9%,其中1-2月下降4%,3月下降7.7%,4月下降4.9%。

1-4月非税收入13988亿元,增加9.4%,其中1-2月增长8.6%,3月增长12.2%,4月增长5.8%。

1—4月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达13484亿元,同比下降7.7%,其中1-2月增长2.6%,3月下降15.9%,4月下降18.2%。

其中,占政府性基金收入近八成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0546亿元,同比下降10.4%,其中1-2月与同期持平,3月同比增长6.7%, 4月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降21.2%,至2,389亿元人民币,为2016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从收入来看,来自于正常经济活动的财税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下降幅度逐月扩大。税收和基金持续减少,刺激各地加大了罚没收入等非税收入的力度,使得非税收入1-4月增长接近1成,比税收收入增幅高出14.3个百分点。

二、歉收导致支出缩减,但用于政府自身的支出仍有增加,缩减的主要是公共支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国,财政支出减少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情。但由于1-4月份广义财政收入下降了3.4%,似乎对各地的财政支出,从总量与结构上,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4月,包含基金的广义财政支出为111681亿元,同比下降2.3%。约占GDP的31%。其中1-2月增长2.7%,3月份下降7.8%,4月份下降5.3%。

当然,支出显然超过了收入,财政赤字为17271亿元,同比增加4.2%。

1-4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9483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1-2月增长6.7%,3月增长2.9%,4月增长6.1%。累计支出进度为31.3%,高于过去5年均值水平。

1-4月,政府基金支出22198亿元,同比减少20.5%,其中1-2月减少10.2%,3月减少15.5%。4月减少35.9%。1-4月基金支出的下降幅度,比基金收入下降幅度7.7%,扩大了12.8个百分点的降幅。

从1-4月预算支出增长3.5%,但基金支出下降20.5%来看,各地机关在财政持续歉收时,大幅度减少了用于项目、投资类的支出,保证了人员经费、办公经费的支出。这一方面可以说在财政收入降幅有所扩大时,财政支出节奏仍保持积极。一方面也可以认为,各级机构在量入为出、过紧日子方面,还不太习惯,也未做好足够的准备。

也有研究机构认为,1-4月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的比值为110.6%、仅低于2020年同期水平,说明财政支出总体较为积极。但这显然是一种误解。

在经济学理论上,财政支出分为两块。一块是政府自身的支出,一块是政府对公民的转移支付和公共投资支出。

在大多数国家,当财政歉收时,都会通过减少政府雇员,减少政府雇员的薪酬来压缩政府自身的支出。

与此同时,政府会通过加大自身负债的方式,增加对公民的转移支付与公共投资。经济学上,对这一块在经济下行周期中财政收入下滑时,扩大转移支付与公共投资,视作为积极的财政政策。

因此,目前我们的财政支出中,用于政府自身支出的一般预算支出增加,但政府基金支出大幅度减少,不能称之为积极的财政支出。

三、财政与金融数据显示出来的经济形势,明显弱于统计数据。

1-4月份的财政数据,与人行公布的金融数据,在趋势上大体相符,但与国家统计局的经济数据,有些差异。

从数据质量来说,各部门公布的数据中,财政部公布的财政收支数据和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质量相对比较高。统计局的数据、商务部的数据,质量相对要差一些。原因很简单,财税数据和金融数据都为全面统计的直报数据。所以,一般而言,如果财政数据、金融数据与统计数据发生冲突,逻辑上应该采信财政、金融数据。

用财政数据、金融数据,结合统计数据评估,宏观经济没有统计数据看上去那么乐观。

第一、现价GDP有不错的增长,但社会融资增量与广义财政收支均有明显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季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现价GDP同比增长了4%。在我们这样一个高度依赖债务推动投资,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中,GDP增长4%则意味着社会融资至少增长6%-8%,而最近一年税率并未下调,那么经济增长必定带来税收的增加。但我们看到的,是央行公布的一季度社会融资增量同比下降了11%,一季度税收下降了4.9%。而本身在GDP中要占到三分之一左右的广义财政支出,下降了1.5%。从数据逻辑上看,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数据结构。

第二、居民收入增长可能没那么多,居民消费也明显下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季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9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6.2%。1-4月份的社会商品零售额15.6万亿元,同比增长4.1%。从国家统计局的这两个数据看,居民收入在增加,消费也在增加。

但1-4月份财政数据中,与收入挂钩的个人所得税下降7%到5007亿元,与消费挂钩的增值税下降7.6%,为2.58万亿元。从财政指标看,个人收入在下降,消费也在下降。毕竟大家如果收入提高,交的个税肯定更多。大家如果消费增加,为大家提供零售与服务的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就会增长。

从金融数据看,2024年前四个月,住户新增存款6.71万亿元,同比下降了22.8%;住户新增贷款8134亿元,同比减少64.7%。这两个金融数据意味着居民1-4月都在主动减少存款偿还贷款,减少贷款修复资产负债表。居民修复资产负债表期间,一般表现为消费收缩,不太可能表现为消费增长。

第三、企业的经营形势也没有统计数据表现得那么好。

1-4月份,衡量企业盈利状况的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0.9%。衡量企业营业收入中增值收入的国内增值税,同比下降了7.6%。

5月6日财政部公布的1-3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总收入19.81亿元,同比增长3.2%。 国有企业利润总额1.08亿元,同比增长2.8%。 国有企业应交税费1.6亿元,同比增长0.9%。

我们从投资、规模以上工业收入与利润数据上,都可以看到,最近这几年,由于享有较多的竞争优势。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包括利税指标,都优于外资企业和私人企业。一季度国企的收入与利税增长都比较小,逻辑上看,外企和私企的收入与利税指标就更差了。

四、宏观经济面临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的矛盾,亟待针对居民收入端的积极财政政策来化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4月份的财政政策,再一次印证了三郎最近三年反复强调的,宏观经济面临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的矛盾的观点。而解决这一问题,亟待财政进一步发力,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我们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继续支持企业和投资项目的财政政策,只能加剧供给过剩。只有针对增加居民收入的财政政策,才能够刺激消费,化解过剩的供给,恢复正常的经济循环。

目前,新增专项债发行或将提速,5月、6月地方新增专项债月度发行计划已明显提速,同时,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也自5月下旬开始持续发行至11月中旬。如果使用得当,剩余超3万亿元额度的地方新增专项债和万亿特别国债将对后续财政支出形成有效支撑。

但我们观察到,目前各地政府债的用途,一方面用于支付存量债的利息,一方面用于对部分国企的支持,一部份用于政府的项目投资。毫无疑问,后两个用途,仍然在增加供给。这三个方面的用途,没有一个用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需求。因此,我们可以预估,即使这几万亿的政府债能如期使用,也不太可能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增长的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的根本问题。

此外,不包括地方投融资平台隐性债务的政府债务付息支出,1-4月也达到3623亿元,同比增长6.8%,远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如果加上隐性债务利息,整个政府部门的利息支付将占到广义财政收入的9.6%。当利息支付占比超过收入增速时,意味着债务已经存在偿还能力缩小的风险。

【作者:徐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