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第一家在2023年实现年度盈利的造车新势力企业,理想汽车却在2024年第一季度出现经营亏损,让投资者始料不及。

财报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车收入为256亿元,同比增加36.4%,环比减少38.6%;净利润为5.9亿元,同比减少36.7%,环比减少89.7%。

财报发布后,理想汽车当日美股股价跌去12.78%。次日理想汽车港股同样表现不佳,截至收盘,理想汽车港股股价报收80.65港元 / 股,跌幅达19.27%,创下过去两年多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单日总市值缩水超400亿港元。

一季度表现不佳,除了与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加剧,销量不及预期等有关,主要让该公司深陷质疑的还是首款纯电车型MEGA的失利。

中金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理想汽车(02015.HK)“跑赢行业”评级,但基于当前订单趋势、纯电车型发布节奏调整的影响,下调2024/25年扣非盈利预测37%/25%至101/173亿元。考虑到公司进行组织和产品发布相关调整,下调目标价44%至130港元。

销量下滑严重

作为理想首款5C高压纯电车型的MEGA在上市前就被寄予厚望,理想甚至为其定下挑战月销8000辆目标,并预估3月份所有新车的交付量再次超过5万辆。没想到MEGA在3月上市后却遭遇 "P图门 ",大量订单被退,导致MEGA上市第一个月仅卖出3229辆,远远不及预期。

从L系列的销售上看,2024年以来,零跑、问界等对手也相继发布增程式新产品,竞争的进一步白热化对理想造成了一定的销售压力。同时,MEGA"P图门 " 事件也变相影响了L系列的销售。今年3月,理想汽车新车交付仅28984辆,与其5万辆的销售目标相差甚远。

2024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车总交付量为80400辆,环比去年第四季度13.2万辆的交付量,下降近40%。

为了给2024款理想L系列车型上市做铺垫,今年1月,理想L系列老款车型全面降价,幅度在3.3万元 -3.5万元。此举使得理想汽车的单车收入从去年末的34.9万元降到了30.2万元,理想不仅丢了销量的同时还挤压了汽车整车的毛利率。

今年一季度,理想的车辆销售毛利率降至19.3%,环比去年四季度的22.7% 下降3.4个百分点。

进入4月,理想汽车销售压力仍存,当月交付新车25787辆,比3月进一步下降。MEGA的销量仅为1145辆。MEGA的表现也引发了理想汽车投资者们的不满,将理想汽车告上法庭。

诉讼称,理想汽车的公开声明在所有相关时间都存在重大虚假和误导性,包括理想在推出首款电动汽车车型MEGA时,夸大了市场对车辆的需求和运营策略的有效性,不太可能达到2024年第一季度的车辆交付量预期等。

纯电产品计划搁置

受纯电旗舰产品MEGA销量不及预期影响,5月以来,理想纯电产品的发布节奏几经变化。

理想汽车此前发布的信息显示,公司原本计划在今年开启产品大年,下半年将发布三款纯电产品。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知情人士称,纯电今年要不要推、怎么推,在内部被讨论过很多次。

有的方案是按照以往理想在增程产品的发布节奏,“先推M9,再推M8、M7”;有的方案则是主张“先推M7,后推M8和M9”,因为经济下行,需要先推便宜的车。

最终,理想汽车CEO李想决定,原计划在MEGA后推出的纯电SUV产品将推迟至明年上半年上市。推迟原因主要是要先“补课”充电网络建设。

李想表示,现阶段销售中高端纯电SUV,足够多的自营超充桩是必要条件。此外,还需要升级和增加更多展位的综合店和商场店,保障纯电、增程车型的展示不会“此消彼长”。

这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今年下半年,理想没有新牌可出,接下来就只能是防守状态”,一位私募投资人表示。

销量目标完成难度大

可以预见的是,理想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仍不好过,不仅新产品销量承压,在价格上还要受到搅局者特斯拉的牵制。

4月21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全系车型降价1.4万元。特斯拉带头发起的价格战无疑搅浑了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就在特斯拉宣布降价的次日,理想汽车宣布,2024款理想L7、理想L8、理想L9及理想MEGA将采用新的价格体系。

其中,理想L7、L8、L9的降价幅度达1.8万至2万元,理想MEGA降价幅度最高达3万元。李想在财报会上透露:“公司后续没有降价的打算。在价格策略调整之后,L7、L8和L9的订单量在持续增长,从总体来说,我们对于接下来的月度销量表现持乐观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MEGA发布之前,理想汽车设立了年销80万辆的目标,对应的资源配置也是按照这一销售目标推进。但鉴于一季度的业绩表现,理想汽车随之将年销量目标调整为56万至64万辆。

今年前4个月,理想汽车总销量为10.6万辆。这也意味着,理想即便想要达成调低后的销量目标,在今年剩余8个月的时间里,其平均月销量至少也要卖到5.7万辆。而这一数字对现阶段的理想来说,显然仍有一定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