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赖清德,有人说他是“台湾地区历史上最弱势领导人”

直新闻:赖清德刚就任就表现出强硬姿态,但也有人说他是“台湾地区历史上最弱势领导人”,您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庚欣:在结构上来看,赖清德有三大弱势。第一就是在岛内,他是继陈水扁以后的台湾地区选举中,民意支持最弱的领导人。赖只得到了40%的选票,也就是说,60%的台湾选民公开、高调地要求“下架民进党”,对他表示了明确的政治上的“不信任”。蓝白携手正利用加大改革立法机构力度的方式,强化对行政部门的制约,即使在民进党内部,蔡英文等人对赖也有不少牵制等,所以说赖清德在岛内是有史以来最弱势的领导人。

第二就是在两岸互动中,大陆所拥有的优势和强势越发明显,政策上的成熟度越发展现出来,国际上的影响力迅速提升。不仅仅是表现在台当局所谓“邦交国”的变化,总之,在各方面的综合实力上,大陆的快速成长,反衬出台当局相对、动态的弱势,而且不仅仅是硬实力,更是在政策成熟度、内外秩序建构等综合影响力方面,全面表现出台湾的这种弱势。这是两岸力量关系的基本事实,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第三就是在中美涉台博弈中,台湾地区的分量似乎越来越轻。尽管美国最近为了牵制中国发展,需要更多地打“台湾牌”,理应更重视台湾。但是,由于台湾地区本身的力量、政策的自主性和存在感,以及台湾和大陆之间的经济依存度、两岸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态势等,使得美国在打“台湾牌”时,感到力不从心,处处受到掣肘。特别是赖清德个人偏激、并不“务实”的政治性格,美国也有很强的不信任感,台湾在地区治理以及涉外事务上表现出来的无能或腐败等,也使得美国对台湾正在失去信心。

另外,民进党自身在执政方面的无能,形成了缺水、缺电、缺地、缺工、缺人才等“五缺”,台湾民众烦恼很多。赖清德不顾台湾社会这些行政治理、经济民生各方面的诉求,还整天忙于政治、意识形态等争斗。

这一次的就职演说,比较突出地体现了赖清德的这种弱势、无力感以及焦虑。赖清德这次演说中,用了一种比较激烈的态度来表达他所谓“台独工作者”的政治特色。但是由于他处在上述这样一个“三弱”的基本力量格局之中,他只能表面上展现一些强势姿态,但实际上很难办成什么事,不过是一种色厉内荏的政治表演和宣泄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台北101大楼

直新闻:从赖清德的演讲来看,台湾当局似乎越来越朝着“倚美谋独”的方向发展,您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庚欣:这次赖清德的“5·20”演讲,除了色厉内荏地作了一番“台独自白”之外,还有一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就是完全投靠美国,投怀送抱,“鹦鹉学舌”地照搬美国的“涉华叙事方式”,对大陆进行恶意诽谤攻击。

今天的美国为了牵制中国发展,需要加大“台湾牌”的分量,当台湾当局的力量“不堪重负”时,实用主义的美国就要更多地直接介入台湾,干脆把台湾这枚棋子直接抓在自己手里,直接当民进党的“家”。

但是,美国进行这个权力转移时也遇到一些两难困境。

第一是由于民进党当局的权力弱化,现在在岛内很不得人心,社会各界怨声载道,美国这样一头撞进来,很多针对民进党的子弹就开始射向美国了。在这种情况下,岛内各界一片骂声,包括民进党内的一些人也在批评赖清德不知轻重,而这时,大家也很合理地质疑并批评美国作为赖清德演讲的“审稿人”,也在犯同样的毛病,甚至更恶劣,因为人们在质疑美国自己不敢和大陆对抗,却在拿台湾当枪使,试探大陆。这种批评当然是合理的,也是美国必须面对的困境。

第二就是中美互动的复杂性。中美正在构建相处之道,并且逐步走入“止跌企稳”的缓和态势。在大选之际又有俄乌、中东冲突的压力,美国当然不希望再引发台海等与中国的直接冲突,美国现在是既要继续牵制中国发展,但又不敢过分冒险,得罪大陆。所以,对于赖清德的政策就呈现出一种两难的困境。既要使之强硬些,加大其表面的对大陆的牵制作用,但又不敢过分强硬,美国可能更怕他一旦捅出娄子,给中美关系带来重大风险,或是给北京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机会,或是给美方出了难题,会使美国遭受“不可承受之重”。

第三,美国仅靠自己介入台湾问题还不够,它还想拉着其他盟友,比如在北约和美日韩的聚会时,美国也把涉台议题加入其中,逼迫各方表态。但是,这里也有很明显的两难困境,比如,日本是其中最积极介入“美台”关系的,并且一上来就以所谓“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特殊表述方式,把美国涉台的“模糊战略”置于困境,逼美国不仅在涉及钓鱼岛等问题上表态直接介入,而且要在“协防台湾+日本”的重大新议题上表态,绑架美国。

可见,“美台”关系正在出现的权力转移并不顺畅,这是美国霸权主义焦虑的表现之一,各方何去何从,还有待观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 资料图

作者丨庚欣,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