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华盛顿邮报》5月24日报道,由于俄罗斯在战场上加大了电子干扰力度,美国提供给乌克兰的许多高科技武器已经无法发挥自己的精准打击优势。还有乌克兰军官抱怨称,美国提供的“海马斯”火箭炮系统已经完全失效。

《华盛顿邮报》获得的乌克兰内部机密评估报告显示,乌克兰使用的许多卫星制导弹药无法对抗俄罗斯的电子干扰技术,这迫使乌方停止使用西方提供的部分武器。而有能力借电子战反制西方高科技武器,被视为俄军目前重新掌握主动权并在战场上得到推进的关键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前线士兵放飞无人机 资料图

事实上,在俄乌冲突中,俄军和乌军都在进行电子战,“只是俄军在电子战装备的种类方面更多、数量更大”。深圳卫视直新闻特约评论员石宏表示,电子战在二战期间就已经展露出重要性。例如二战末期盟军轰炸德国汉堡的时候,投掷了大量金属箔条,以对德军雷达实施强烈干扰。德军雷达屏幕一片雪花,根本无法发现盟军飞机,最终使得德军防空作战失败。二战末期,美军还发明了专用电子战机,二战之后则不断改进。越战期间,出现了二战之后最大规模的电子战,一系列新型电子战武器出现,由此也使得各国都对电子战越来越重视。之后,电子战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以至于军事领域都提出了制电磁权的概念,甚至制电磁权还要超过制海权和制空权。“谁如果不能掌握制电磁权,就难以取胜”。

不过,乌军也在北约的帮助下不断改进战术和技术,以反制俄军电子战能力。而俄军则不断根据乌军的反电子战能力,改进和升级自己的电子战系统。可以说,俄乌双方的电子战使得这场冲突变得非常残酷、复杂。虽然都没有对改变战局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对于作战的影响却是无处不在。由此也使得各国军方更清晰地认识到电子战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神剑”制导炮弹

有报道指出,不敌俄军电子战干扰而失准的制导武器系统包括可由M777榴弹炮发射的美制“神剑”制导炮弹,以及“海马斯”火箭炮系统等。根据乌克兰内部机密评估报告,乌军去年初刚开始用“神剑”制导炮弹时,命中率超过50%,然而接下来几个月数字急跌至10%以下,最终乌军被迫放弃使用这款炮弹。评估报告称:“现有版本的‘神剑’炮弹已经失去了潜力”,战场经验已经证明,它已经不具备精确打击能力——至少在五角大楼和美国制造商解决问题之前是这样。”据称,在乌方报告了这一问题后,美国就因为故障率太高而停止提供“神剑”炮弹。

石宏对深圳卫视直新闻表示,美军制导武器面对俄军电子战系统,命中精度大大降低,使得制导武器沦为普通武器,大大增加了武器消耗量。这让美国及其北约盟友非常头痛,因为他们的武器产能现在还不如俄罗斯,增加的武器弹药消耗量也进一步增加了北约援乌的负担。“但需要强调的是,制导弹药在北约援乌弹药方面只占很少一部分,其对战局的影响并不大。乌军现在急需的仍然是大量普通炮弹,而不是锦上添花的制导弹药。美国的当务之急是如何为乌克兰找到并送去大量普通炮弹,而不是着急去寻找制导炮弹的抗干扰问题。”石宏说。

事实上,对抗电子干扰,反制电子战,是摆在世界各国军界面前的共同迫切问题。“美军制导武器面对俄军电子战系统精度大幅下降,说明其抗电子干扰能力比较差,但这种情况并非只出现在美制制导武器身上,俄军精确制导武器的抗干扰能力也强不到哪儿去。日前,俄军战机的滑翔制导炸弹也受到乌军电子干扰,偏离了目标。”石宏说。

乌军高层:“海马斯”火箭炮完全失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马斯”火箭炮系统

有报道透露,2023年2月乌军刚引进美国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时,一度让俄军意外,但几周后俄方就发现其抗电子干扰能力差。这段期间乌军投掷JDAM的命中误差,小则差距目标20米,大则达1.2公里。另外,一名乌军高层表示,在俄乌冲突爆发的第一年,乌军曾利用“海马斯”火箭炮系统精确打击俄方位于前线后方的弹药库和指挥部。但到了第二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俄罗斯部署了电子战系统,‘海马斯’完全失效了”。

石宏指出,美国精确制导武器大多都严重依赖GPS系统,而俄军电子战系统针对美军GPS系统进行干扰,使得卫星导航信号出现严重偏差或者根本就接收不到,精度自然大幅下降。

石宏还分析称,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就曾遇到GPS系统被干扰的情况,在伊战之后美国一直在提升GPS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但是从俄乌冲突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俄军在不断提高对GPS系统的干扰能力,可以说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GPS系统的干扰与抗干扰将继续在对抗中螺旋上升。”

作者丨张静,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