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理想差距。

在考公考编之前,你处于一个未知状态,要么是毕业前找不到什么如愿的工作,要么是对自己当下的工作不怎么满意。你看人家树上的果子结的满满的,不知道酸甜,但你也会认为那个果子是甜的,是美味可口的。因为你当下的处境不好,因为当前的选择不是吃到好果子的路。

而且,如果你报了班的话,基本上所有的辅导机构和培训老师都会告诉你,这个果子是甜的,你快点来摘。因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目的主要还是赚钱,这个竞争越激烈,才越有市场,才能有更多人能够在这件事情上付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客观环境来说,现在人们确实比较追求稳定的工作。最近几年,有一个选择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追捧,那就是回到家乡县城体制内工作。一方面这份工作所处的县城整体节奏慢,相比于北上广深大城市来说,压力比较小。另一方面,体制内在老家算是一份体面的工作,在父母的眼中,这基本上是最完美的就业选择之一。

但是,这种选择,并不是顺风顺水。在这个选择的背后,最近有一个话题也骤然走红。在社交媒体上,话题#回到县城体制内的年轻人逃不过内卷#得到很多年轻人的讨论。在一篇纪实报道中,基层公务员许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曾经对体制内的印象是“一张报一杯水”,舒适且稳定。而如今“上岸”后才发现,工作并不轻松。在这篇纪实报道中,许颖忙得以至于这篇采访被延后了一次又一次。

能不能接受这份忙碌?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想过,也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过去很多人对体制的理解源自于上一代人的感受,后来又受到大量考公机构和培训者的影响。我之前在县城遇到一位在县委办工作的年轻人,他当时的愿望就是考走,换个单位。在他来之前,他对于自己所处单位的理解就是,高大上,有权威。但实际上,他只是这个单位中的一个添砖加瓦的建筑者。在之前,他从未在体制内工作甚至实习过,所有的认知,来源于他的父亲,一位在县城开门市、需要经常应付市场监督部门检查的小微店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觉得这个经历,并不是个人所独有,而是很多人面临的共性问题。而且现在来看,回到家乡的人最起码还是幸福的,还有很多人,因为专业和条件限制,无法回到家乡,只能在异地上岸。

过的并不开心,是因为跟预想中的不同,跟预期还有所差距。但是,预期真的就是对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