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用英文的国外教材

姜萍获得了2024年,阿里数学竞赛的12名,记者采访的时候发现姜萍学习偏微分方程用的竟然是纯英文的国外教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人对此很不理解,我们有很多的数学教材,为什么要用国外的数学教材,而且英文的看着不费力吗?今天咱们就好好聊一下大学里的教材这件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内的教材垃圾占绝大多数

国内高校的教材真是良莠不齐,良的少,垃圾的更多。

第一,国内编书人的水平太差,很多编书的,有很高地位的人,书写的很差。按理说,地位很高,应该写的不差才对。但实际上,很多高校的书,有些人的水平真的不高。而且国内的人,通过一系列教育上来的人,普遍都有一个问题,知道答案,具体答案怎么来的,往往似是而非,没有经过严格细致的推理,这些知识不是错,而是有些东西含糊过去了。结果,就造成了,学习的人也很费劲。这些是通病,不是这些人不想做好,而是我们就是这样系统化学习造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让学生代替自己写书。这些是更严重的一些问题,有些博士生导师,想写书,但是自己又没有时间,于是就弄了一个课题,让下面的博士、硕士去编。

而下面的博士、硕士呢,把这当做一个任务,做的时候,也不会很细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成书之后,老师挂上自己的名字,就出版了。也没有人审核,即使有审核的,谁也不会细看,往往书中有很多的错误,甚至错别字之类的东西。

第三,浮躁的学术环境。国内做研究是非常浮躁的,国内的高校教材,也不是什么前沿的东西,基本上很多都是从国外教材上抄的。很少有人能沉下心来去深入编一份教材。

国外的教材

1.国外的教材好在哪里?特别是理工科的。

以数学为例,大家对比一下数学教材的厚度就可以知道了。

同样一类书,国内的教材要比国外的教材薄一半还多。

国内的教材,比如负数。国内直接就给你了,然后告诉你一些简单的运算。

而国外的教材,会清楚地写明,这个负数是怎么来的,有什么意义,是谁最先发明的,他有什么样的故事。这个负数,在物理学,在其他等领域有什么重要作用。

国外教材唯恐你不明白,不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后面还有大量的题目让你做,从各个维度去强化你的理解,往往题目很长,往往做出来很简单。

很多人觉得国外的教材真是浪费时间,但正是用这种笨办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数学思维。

国外为什么容易出数学大师,而我们出不来数学大师,我们很多时候,在国外的数学竞赛上也能出现好的成绩,而且非常优秀。

但真正的数学大师往往出不来,教材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很多国外的教材没有中文版

很多的国外的教材,大家可以在网上买到,但是中文版的不多。

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或许是金钱,或许是其他的原因。

这让我想到了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经过十年的混乱之后,教育重新走向了正规,我们不得不重新编写教材。

这个时候,设计师就拍板做决定,拿出不多的外汇储备去国外大批量的购买国外的教材,无论是欧洲、苏联、还是美国,都购买了。

通过对比,我们编写出了适合我们自己的教材。

为什么到了现在,我们的教材反而落后了呢?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应该深入考虑的问题。

3.用生命在写书

国外的很多大师,真的是用生命在写书。

举一个例子,有个人叫高德纳,图灵奖获得者,计算机的最高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写了几本一个系列的书,书名叫《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是有关算法的书。写了第一本书之后,直接震惊了计算机界,催更的人无数。

这个系列的书总共准备写七本,现在已经过了二十多年,目前才写了五本。

光第三卷,排序和查找都写了厚厚的一本。里面讲述了各种排序和查找算法。

排序和查找是搜索引擎的基础,大家用的谷歌、百度搜索引擎,基础就是排序和查找。

不知道有生之年,高德纳能不能写完?目前他已经86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的高校需要改革

我们的教材,特别是高校的教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好好革新一下,有些东西知识,已经陈旧,特别是计算机知识,跟社会当前的发展已经严重不相符。

从高校毕业的学生,很多学的还是几十年前的知识。这些东西,想毕业后去找到好工作,如果没有重点高校buff加成,凭实力,有时候很难做到。

其他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的竞争力就更弱了了。

还有,高校需要更大力度的改革。

高中的学生活的很累,但在高校中,大部分的学生是没有规划的。

很多学生把学校当成了网吧,基本上一天天在宿舍打游戏,打个三四年之后,基本上没有学到什么实用的东西。

等到了社会,根本跟公司的东西不接轨。

很多毕业就失业了。

应该加强学校的管理,让学生去学习,去努力。而不是花着家长的钱,在学校里,瞎混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