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峰会结束,结果不明!

乌克兰和平峰会刚刚结束,但会议并未达成全面共识。据观察者网援引路透社消息,乌克兰峰会力求达成共识,但前景不明朗。而CNN更是报道称,乌克兰主要峰会以新的和平呼吁结束,但主要大国拒绝达成最终协议。

文件重申签署国承诺“不对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进行威胁或使用武力,尊重包括乌克兰在内的所有国家在其国际公认边界内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原则”。印度、沙特阿拉伯、南非和阿联酋均是金砖国家经济集团的成员,与俄罗斯有着重要的贸易关系。这些国家参加了周末的会议,但并未同意签署联合声明。

那么,影响究竟有多大?

不结盟国未加入最后声明

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敦促下,超过90个国家参加了周末在瑞士阿尔卑斯山度假胜地举行的为期两天的会谈,尽管莫斯科并未受邀,但会议仍被称为“和平峰会”。

西方大国及其盟友在瑞士峰会上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但未能说服主要不结盟国家加入他们的最后声明。巴西只是以“观察员”的身份出席。而印度、印尼、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和南非最终都没有在峰会公报上签字,尽管为了争取更广泛的支持,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被省略了。

瑞士联邦总统维奥拉·阿姆赫德在闭幕词中警告称:“未来的道路漫长而充满挑战。”然而,瑞士一位右翼民族主义者批评瑞士主办的旨在向俄罗斯施压,要求其结束对乌克兰战争的峰会“令人尴尬”,认为此次会谈有损瑞士的传统中立立场。右翼瑞士人民党(SVP)是议会下院中最大的党团,该党表示中立是瑞士繁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已发起全民公投,将中立原则纳入宪法。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表示:“我们知道乌克兰的和平不会一蹴而就,这将是一个过程。”并呼吁各方“保持耐心和决心”。

峰会的最终宣言呼吁恢复乌克兰对扎波罗热核电站及其亚速海港口的控制。但为了符合会议更温和的既定目标,它忽略了更棘手的问题:例如乌克兰战后的解决方案可能是什么样子、乌克兰是否可以加入北约联盟或双方撤军可能如何进行。

正如数周以来一样,俄罗斯一直嘲笑这次会议。俄罗斯前总统、现任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说:“‘和平论坛’的所有参与者都不知道他在那里做什么,也不知道他的角色是什么。”“事情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三大主角提前离会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会议有两天(6月15日—16日),但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德国总理朔尔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等领导人在峰会结束前便提前离开。

据美国《纽约邮报》15日报道,代替总统拜登出席的哈里斯当天飞往瑞士参加峰会,其间宣布了一项价值15亿美元的对乌人道主义援助计划,与包括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内的领导人举行了会晤,但在当晚的领导人晚宴后便离开,在峰会现场仅逗留不到24小时。16日的峰会行程主要由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代表美国出席。

德国《明镜》周刊网站15日说,朔尔茨缩短了在瑞士逗留的时间,16日上午就会飞回柏林,“困难重重的预算谈判和社民党执行委员会特别会议已列入议程,议题是欧洲大选的糟糕结果”。

而据俄卫星通讯社消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乌克兰问题会议上逗留约2.5小时后就返回日本,回国航班耗时近13个小时,于东京时间16日16时49分降落在东京羽田机场。

第二次峰会存疑

泽连斯基在联合公报中说,签署国将就公报中提到的问题分组开展下一步工作,当各方准备好执行文件中宣布的每一点的行动计划时,第二次和平峰会就可以举行。但他强调,准备工作需要迅速,应该花费“数月而非数年”。

然而,截至目前,并没有一个国家出面主持续会。路透社消息称,没有一个国家愿意主办另一场这样的会议。沙特阿拉伯被认为是未来可能的会议举办地,但该国选择了沉默。外交大臣费萨尔·本·法尔汉·阿勒沙特亲王表示,沙特愿意协助和平进程,但可行的解决方案将取决于“艰难的妥协”。

俄罗斯没有被邀请参加峰会。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15日报道,土耳其、沙特和肯尼亚代表都在峰会期间指出,俄罗斯的“明显缺席”体现了这次会议的局限性。

6月14日,即峰会开幕前一天,俄罗斯总统普京重申了克里姆林宫的和平计划,该计划要求乌克兰军队撤出乌克兰领土的四个南部和东部地区,莫斯科称其将违反国际法吞并这些地区,同时要求基辅放弃加入北约的请求。陪同哈里斯前往瑞士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在峰会上表示,普京的框架“违背了基本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