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渡江战役遭遇失败后,慌不择路的蒋介石开始考虑三种反攻方案。其一是以四川为国军大本营,在大西南地区的后方依托下展开节节抗击;其二是退守海南,以东南沿海地区为凭借,

作为国民党的最后坚守阵地;其三是彻底撤出大陆,戍守在与祖国大陆之间隔了一条100多公里宽的海峡宝岛台湾上并寻找机会展开反攻。再三思量之下,蒋介石选择了第三种方案。

临走之前,蒋介石给一些他看重的和喜欢的人送去了邀请函。有着“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自然在名单上。可白崇禧和蒋介石只是相互利用的一个关系,这份邀请让白崇禧一下犯了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跟随蒋介石去台湾的话,自己很可能会面临手无实权的尴尬窘境;如果不跟随蒋介石去台湾的话,很可能会被“清算”,到时候小命难保!毕竟,白崇禧在国民党内部的职位颇高。

最主要的是白崇禧在国民党败局已定的大势下还指挥手下部队和解放军作战。这般负隅顽抗的态度就已经表明了他不会像傅作义那样走和平投诚之路,这是白崇禧进退两难的原因所在。

最终白崇禧决定跟随蒋介石去往台湾。虽然白崇禧自身知道很可能会被老蒋架空,可是不走的话,解放军肯定会在大迂回战术下逐渐消灭桂军。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就此过上养老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何况跟随蒋介石去往台湾的文人名流非常之多。如果蒋介石要想反攻大陆的话就势必要在待遇上给足面子。不然的话,“光复大陆”只能成为一个设想。但白崇禧还是想得太简单了。

白崇禧到台湾后不仅只有虚职名头而且一举一动还受到老蒋的严密监视。这对于白崇禧来说,无异于是一次重大打击。因为没有话语权的人待遇只能是越来越差。1966年,白崇禧身亡。

有传言成白崇禧是被蒋介石给暗杀的,但蒋介石却否认了。之后,台湾当局便发表了一个官方说明,声称白崇禧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脏病)而去世的。但支持被老蒋暗杀的传言特别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白两人矛盾根深蒂固

不过,在建立先入为主的白崇禧被蒋介石毒死的概念之前,我们应当需要明白为什么蒋介石要这样做。也就是说,蒋介石毒死白崇禧后究竟能够得到多少好处又会产生多少消极影响?

按照常理而言,天下没人会做搬起石头砸自己脚这种事。所以蒋介石从中得到的好处必然要大于消极影响,那么蒋介石到底得到了多少好处?蒋介石与白崇禧之间又有什么恩怨纠葛?

其实只要明白两个字就可以了。这两个字便是权力。蒋介石虽然一直操纵着国民党的党政军务大事,可是在国民党集团内部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十分忠心于蒋介石的,白崇禧便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崇禧就曾多次和老蒋爆发出权力之争。在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时期白崇禧便和李宗仁联合逼宫蒋介石,迫使其下野;1931年,蒋介石想重新制定“训政约法”,白崇禧逼迫老蒋下野;

解放战争大局已定时,白崇禧联合其他国民党部队的重要高级将领逼迫蒋介石和我党谈判再次威逼蒋介石下野。这三番两次的羞辱,别说是蒋介石,就是一般的普通人可能都会很愤怒。

其次是围绕在下野之上的很明显是对于权力的争夺。白崇禧虽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将领,可是在带兵打仗上很有自己的韬略心得。而蒋介石在北伐战争中之所以可以那么顺利地打下地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缘由与白崇禧能征善战脱不开干系。但白崇禧是靠着能打仗而在军中拥有稳固统治地位的,这就意味着白崇禧在功勋越建越大的时候,其对于权力的欲望和野心也是越来越强烈了。

故而,从表面上来看白崇禧和蒋介石两人表现得很不对付。但其实,他俩之争的根本是权力之争。白崇禧是桂军的最高首领是从刀山火海里拿到权力的,因此,他对于蒋介石很不服气。

是故,逼迫蒋介石下野其实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执掌国民党内部的大权与话语权。这就使得白崇禧和老蒋之间必然会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固有矛盾,因为蒋介石自诩为孙中山的正统接班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