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战火纷飞、腥风血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中华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共同目的,毛主席宋庆龄建立的长久、深厚、诚挚的友谊始终坚不可摧。

毛主席和宋庆龄一直保持着特殊的尊重之情,并对宋庆龄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毛主席和宋庆龄相互支持,为和平而奋斗

1893年12月出生的毛主席,深受母亲的影响,同情中国社会的农民阶级,从农民的疾苦生活中形成了反叛的思想。毛主席走出韶山后,先后来到长沙、北京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踏上了改造中国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1921年7月,毛主席参加了中共一大,并被选进中央局工作,担任中央局秘书。1924年1月,毛主席以湖南地方组织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国民党一大,后来经孙中山先生提名,他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会议结束后,毛主席被派往上海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工作。

宋庆龄1893年1月出生,15岁前往美国学习,1914年成为孙中山先生的英文秘书。1915年,宋庆龄和孙中山先生结婚,她目睹了国民党的改造过程,深切体会到孙中山的思想发展历程,也令自己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和进步。

在广州国共合作期间,毛主席和宋庆龄相互见过面,对对方也有一定的了解。宋庆龄通过自己目睹毛主席革命工作,以及孙中山对他的赏识而了解毛主席,毛主席给宋庆龄留下了一个坚定革命者的印象。

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在广州召开,毛主席以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成员、湖南省代表的身份出席了此次会议。与此同时,宋庆龄也作为正式代表出席了大会。这是毛主席、宋庆龄第一次共同出席的国民党的代表大会。

1月8日上午,宋庆龄在大会上发表了演讲,她说:“希望各位能够团结一致,不受敌人的挑拨,不要因为自己的私人意见就意气用事。因为先生主义的成不成功,都要靠在坐的诸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宋庆龄

这天下午,毛主席代表国民党宣传部在大会上作了《宣传报告》。在这次大会上,毛主席和宋庆龄都为了大会作出了相应的工作,令大会在坚持三大政策的基础上,通过了一些有利于国民革命的决议案。而宋庆龄和毛主席也分别以比较多的票数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从此,在国民党的一些会议上、在国民革命中,毛主席和宋庆龄相识了。

1927年初,国民党新右派的头子蒋介石实行军事独裁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毛主席、宋庆龄和国民党左派人士以及共产党员开始积极反对军事独裁,提高党权的运动。

3月7日,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预备会在汉口召开,宋庆龄被选为五人主席团成员之一。当时毛主席积极支持宋庆龄的工作,并在会议上提出建议:“在国民党中央召开全会期间,政治会议暂时停止,如果遇到重大事件发生,应授权给主席团全权处理。”

毛主席所提出的建议被通过,从这以后,宋庆龄便开始承担起在全会召开期间,处理党和国家重大事件的权力和责任。

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政变发生后,毛主席、宋庆龄等40人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的名义发表了《讨蒋通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精卫

在形势日渐紧张的时候,汪精卫不顾宋庆龄等人的抗议,于7月14日发动“反革命”政变。这天,宋庆龄再次发表严正声明,公开宣布和孙中山先生事业的叛徒决裂。

面对革命面临的重重危机,宋庆龄说:“我对革命并没有失去信心,也没有对革命失望。我失望的是那些领到过革命,但却走上了歧路的人。”

此时在宋庆龄的心中,早就抱定了一个信念,那就是不管前方的路有多么难走,斗争环境多么恶劣,她都身心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民主革命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她要和共产党一条心,生死与共!

8月1日,宋庆龄、毛主席等22人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的名义发表宣言,严正揭露了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叛变行为,并表示“从今以后,惟有领导全国同志,誓遵总理遗志奋斗到底。”

宋庆龄和毛主席团结一致,始终捍卫孙中山先生遗留下的国共合作政策,而他们的革命情谊也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蒋介石和汪精卫合流后,为了寻求中国革命的胜利,宋庆龄访问了前苏联,并将抗议传到国外。毛主席则根据共产党八七会议的精神,到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

宋庆龄和毛主席虽然处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战线,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坚持革命斗争,但他们的心是相通的,他们奋斗的目标是一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健吾

1936年1月,为了促成国共双方的第二次合作,共同抗击日军,宋庆龄秘密派董健吾来到陕北向毛主席和周恩来转交密信,向他们传达国民党中枢要和共产党谈判的意图。毛主席和周恩来当即回复来信,表示共产党愿意和国民党谈判,并提出和国民党谈判的五项条件。

从这以后,中断十年之久的国共两党的关系,经过宋庆龄和毛主席的第一次信函往返终于接通。宋庆龄说董健吾做了一件“益国非浅”的事情,但其实是她和毛主席为国家和民族成就了永远为子孙后代所铭记的勋业。

时隔18年的再次相见,友谊不减反增

1945年8月,毛主席为了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毅然决然地前往重庆谈判。8月28日,毛主席在张治中等人的陪同下来到重庆,办完各种公务应酬后,于30日在周恩来的陪同下前往重庆两路口新村拜会宋庆龄。

两路口新村是宋庆龄从香港撤到重庆后的住处和“保卫中国同盟”的办公地点。宋庆龄到重庆后,很快就恢复了“保卫中国同盟”,并继续为争取国际援助而操劳,以支援根据地的军民抗日斗争。

当宋庆龄得到毛主席、周恩来等人要来后,连忙来到大门口迎接,并和他们一同步入客厅。两位伟人能在重庆相逢,都感到格外的高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坐下后,用幽默的语气说:“孙夫人,延安的百姓们要让我转达他们对您的问候和谢意!在抗日战争年代,如果不是您为我们提供了急需的药品和物资,我们很难坚持下来。”

宋庆龄为难地摆了摆手。说:“不不不,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两人亲切地交谈着,关于三民主义,关于两次国共合作。

不久后,毛主席和宋庆龄谈到了不久后的国共谈判,毛主席说:“现在是以和为贵,我们要争取的便是和平建国,我对这是有信心的。”宋庆龄听后点了点,说:“是,内战受苦的还是百姓,还是以和为贵比较好。”

9月1日,毛主席和周恩来出席了由中苏文化协会举办的鸡尾酒会,参加的有宋庆龄、郭沫若、冯玉祥等300人。9月8日,毛主席和周恩来在桂园客厅举办了一场小型的茶会,招待在重庆各国援华救济团体的负责人,宋庆龄则代表“保卫中国同盟”出席。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宋庆龄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向国外联系宣传报道中国抗日的真实情况,寻求援助。从1941年到1946年8月,仅美国援华联合会通过“保盟”提供给我国的各项援助救济款项就高达158万美元。

宋庆龄在重庆领导“保卫中国同盟”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线,救济难民、伤员和孩童,组织募捐,将大批药物、医疗器械以及物资运送到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根据地的军民筹集款项和医疗器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庆龄

从1938年到1948年,“保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创办的国际和平医院拥有8个中心医院、42个分院、1万多张床位,为根据地1.4亿军民提供了医疗保障。

最重要的是,这还仅仅是宋庆龄领导下的“保盟”援助工作的一部分。正是因为以上种种原因,毛主席格外感谢宋庆龄,其谢意也浓缩了亿万解放区和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感激之情。

在这次茶会上,毛主席和周恩来代表中国人民感谢各国对中国抗战的帮助,并希望这样的援助能够继续下去。除此之外,宋庆龄也在茶会上发表了演讲,希望各团体能够继续为中国的和平建设给予援助。

9月9日,宋庆龄专门来到毛主席在重庆的住处桂园,会见了毛主席、周恩来、王若飞等人。当宋庆龄抵达桂园门口的时候,毛主席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两人紧紧地握住对方的手,进行亲切的交谈。

此后,宋庆龄又多次约见毛主席,并在两路口新村3号寓所,设宴为毛主席洗尘。之前的相见都没能好好交谈国事,这次洗尘宴两人畅叙心情,剖析形势,欢声笑语。

在会谈中,毛主席和周恩来对宋庆龄忠诚不渝地坚守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三大政策,对她和蒋介石的斗争,对她不计个人安危、献身国家民族的高贵革命气节表示了由衷的敬意。

宋庆龄也高度赞扬了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战的业绩,表示对共产党争民主、争和平、反对内战政策的坚决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庆龄18年后再见毛主席,对对方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她意识到毛主席不但是共产党的领袖,并且思想敏锐,见识远大。而对作为妹夫的、自称是孙中山先生继承人的蒋介石的所作所为,宋庆龄失望极了。

宋庆龄早已在共产党和国民党之中做好了选择,她将中国和平、民主、富强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共产党的身上。

毛主席上车迎接宋庆龄

随着解放军的日益强大,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频频失利,在这一情况下,蒋介石想要拉拢宋庆龄,寻求她的帮助。宋庆龄并没有因为蒋介石是自己的妹夫就心软,反而严厉拒绝了他的拉拢和胁迫,并坚持留在上海,坚决不愿意和蒋介石同流合污。

1947年11月12日,宋庆龄和李济深、何香凝、冯玉祥等民主人士召开了中国国民党民主派联合代表大会,她在会议上被推选为总主席。1948年元月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会议上推选李济深为主席,宋庆龄为名誉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宋庆龄、周恩来

1949年1月19日,毛主席、周恩来从西柏坡联合致电宋庆龄:

“庆龄先生,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越来越好,不知道上海的环境怎么样?新的政治协商会议马上在华北召开,还希望先生能够北上参加这次会议,并对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

2月20日,宋庆龄给中央回信:

“亲爱的朋友们,请接受我对你们来信的深厚感谢,但非常抱歉,由于我患有炎症和高血压,正在治疗,不方便前往。不过我的精神是永远和你们在一起的,我深信,在你们的领导下,新中国能够越来越好!”

1949年6月,新政协第一次筹备会议在北平举行。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和党中央再次提出邀请宋庆龄来北平参加会议,那么该派谁去上海接宋庆龄呢?经过慎重的思考后,毛主席决定将这个任务交给邓颖超

6月28日,邓颖超带着毛主席和周恩来的亲笔信奔赴上海。在邓颖超抵达上海之前,在宋庆龄身边工作的廖梦醒就已向她转达了中央想再次邀请她北上的意思。

宋庆龄听后十分为难地说:“北平是我的伤心地,我害怕到那里去。”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因为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北平逝世,从这以后,宋庆龄就害怕提到北平,更别说去北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颖超、周恩来

邓颖超抵达上海的当天下午,就去宋庆龄的住处看望她。宋庆龄接过毛主席和周恩来的亲笔信,看后低声说:“这件事我要考虑考虑……”邓颖超连忙说:“这件事不着急,先生可以好好考虑后再做决定。”

邓颖超在上海住了两个多月,期间她曾多次登门拜访宋庆龄。最终经过邓颖超的努力,宋庆龄终于松口同意去北平。

8月26日,当邓颖超将这一消息告诉给毛主席和周恩来后,两人都十分高兴。随后周恩来向毛主席建议:“主席,孙夫人这次能克服困难来北平参加会议,很不容易,主席能否要去车站迎接?”

不管是在延安,还是初到北平,毛主席从未亲自到机场或者是车站迎接过客人。他听了周恩来的话后思考了一会,然后说:“宋庆龄和别人不一样,她是一位杰出的人物,是中国妇女的典型代表。她能和蒋介石决裂,和我党合作,确实很不容易。我去车站迎接她也是应该的,应该的。”

8月28日下午,毛主席早早和工作人员打了招呼,他要去车站迎接宋庆龄。吃过午饭后,毛主席换上皮鞋,穿上平时很少穿的浅色衣服,3点多就催着大家赶紧出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点15分,宋庆龄乘坐的专列抵达北平火车站。火车刚刚停下,毛主席便走上车厢迎接宋庆龄,他紧紧地握住对方的双手说:“欢迎你,欢迎你,这一路辛苦了!”

周恩来也上前握手问好,宋庆龄高兴地说:“很感谢你派夫人来接我。”周恩来笑着说:“欢迎你来和我们一起领导新中国的建设!”随后,宋庆龄和何香凝、邓颖超同车前往住处休息,毛主席等人才乘车相继离去……

毛主席让江青扶宋庆龄上车,宋:主席很聪明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和宋庆龄在繁忙的国事活动中,始终保持着诚挚的友谊和亲密的交往。而许多国事活动,也能令两人经常见面,相互问候。

毛主席对宋庆龄十分关心和尊重,他有时候会称对方为“国母”和“先生”,有时候则称呼对方为“宋副主席”,有时候亲切地称为“亲爱的大姐”。

1956年元旦,当毛主席收到了宋庆龄寄来的贺年片时,他格外高兴地给对方写了一封既有趣又热情的信。毛主席在信中对宋庆龄送来的贺年片表示感谢,并关切地问她“睡眠是否好!”还希望她好好保重身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7年11月,毛主席和宋庆龄率领代表团出访苏联。出访期间,毛主席对宋庆龄始终保持着特殊的尊重。当他们从莫斯科回来的时候,毛主席和宋庆龄同坐一架飞机,毛主席请宋庆龄坐在头等舱,自己则坐二等舱。

宋庆龄知道后推让说:“你是主席,你坐头等舱。”毛主席却说:“你是国母,应该由你坐头等舱。”两位伟人相互尊重和关怀的情谊溢于言表。

1961年5月,毛主席到上海视察期间,还亲自到宋庆龄的家中看望她。而宋庆龄也十分关心毛主席的健康,她每次从上海回到北京,都会亲自问候,并给毛主席送去一些礼品,每年还要给毛主席寄去贺年片。

1972年1月6日,陈毅被直肠癌夺走了生命。第二天一大早,当这一噩耗被传到毛主席耳中的时候,他愣了很久。起初毛主席并不打算去参加陈毅的追悼会,毕竟此时他的身体也不是太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宋庆龄等人参加陈毅的追悼会

直到1月10日下午1点半,毛主席突然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快准备一下,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由于当时时间太过紧张,毛主席没有换衣服,直接穿着睡袍,外面套了一件外套就赶往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和他一同前往的还有江青。

当毛主席抵达礼堂大厅后,周恩来、宋庆龄等人早就在此等候了。毛主席和陈毅的家属张茜聊了一会后,便戴上黑纱参加追悼会。追悼会由李德生主持,周恩来致悼词,不足600字的悼词,周恩来竟读得两次哽咽失声……

追悼会结束后,毛主席、宋庆龄准备离开,就在这个时候毛主席主动说:“请宋副主席先走。”宋庆龄听后连忙摆摆手,说:“不行不行,我怎么能走在主席前面呢?”

毛主席说:“您是国母,对新中国做了许多贡献,怎么不能走?”最终在毛主席的一再坚持下,宋庆龄只好和他握手后走出大厅。当时宋庆龄的身体也不是太好,便由周恩来扶着她走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江青

当宋庆龄即将走到车旁的时候,毛主席对一旁的江青说:“你去扶一下宋副主席。”尽管江青有些不愿意,但她还是点了点头,缓慢地走到宋庆龄的身旁,扶着她另一条胳膊。

宋庆龄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江青,等她坐上车后,对一旁的秘书说:“毛主席,真聪明啊!”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宋庆龄怀着悲痛的心情参加了为毛主席的守灵。她给朋友的信中曾这样写道:“我9日抵达北京,参加对我们伟大领袖的最后告别,几天来,无数人都排着队,想要最后一次瞻仰他的遗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8年,宋庆龄还写了《追念毛主席》一文,以寄托她对毛主席的深切哀思。

毛主席和宋庆龄于广州国民革命时期相识,他们经历了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也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宋庆龄逐渐认识了毛主席以及他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更是从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身上看到了中国革命、中华民族的希望,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事业的成功。
因此,宋庆龄从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到支持共产党,再到晚年加入共产党。从她的一生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看到了中华民族不断追求进步的传统,更看到了共产党的英明伟大。

毛主席和宋庆龄两位伟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结下并保持到晚年的伟大友谊,将是永久流传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