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消息,美欧有些人认为,中国电动汽车公司是靠大量补贴成为了全球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导者,但事实并非如此。中国电动汽车的成功是靠创新和激烈竞争,特斯拉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如果事情真的这么简单,那么从飞机到芯片,中国的每一个行业都可以靠补贴拿冠军。现实中,即便面对重重阻力,中国电动汽车公司仍在迅速占领全球市场,它们的独特崛起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关于产业政策如何取得成功的经验。

此外,虽然中国电动汽车公司获得了大量补贴,但特斯拉也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当特斯拉于2019年开始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时,激发了消费者的真正热情,并促进了整个电动汽车供应链的发展。

创新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几十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每家都试图在设计、软件和其他高科技功能方面超越对手。有许多企业半途而废,但存活下来的企业更精干,更有竞争力。从今年来看,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特点就是价格战和激烈竞争。

很多国家如今也在效仿中国的做法,通过补贴等方式让自家电动汽车制造商更具竞争力。但很明显,中国在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发展的同时,允许企业失败,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彭博经济(Bloomberg Economics)高级经济分析师杰拉德·迪皮波(Gerard DiPippo)表示,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并没有寻求“打造特定冠军”。“它想要的是胜利者,但不想特意挑选胜利者。这种方式更像是‘让100家电动汽车制造商蓬勃发展’。”

这种策略使得比亚迪等汽车制造商推出带旋转触摸屏的电动车,而且起价仅为人民币73800元。理想的L系列电动汽车也凭借宽敞的车内空间和一流的车内娱乐设施迅速登上电动SUV的榜首位置。在苹果公司放弃电动汽车项目之际,小米创始人雷军却能让粉丝们排队购买最近发布的SU7电动汽车。

其中一些汽车制造商甚至可能有机会成为下一个丰田。比亚迪去年生产了300多万辆汽车,第四季度超过特斯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销售商。

电动汽车领域的创新也惠及电池和供应链优化等周边领域。

2024年前四个月,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在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的份额总计为53.1%。在长三角,通过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以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

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正在发挥作用,从长远来看可以做出更大贡献。

上海预致汽车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豫表示,如果西方认为补贴是灵丹妙药,那就大错特错了。他说,单靠补贴“永远无法创造一个健康产业”。“中国成功的原因更多是产品驱动和需求驱动。”他说,在美国用特斯拉引领电动汽车潮流之后,“中国跑得更快,而欧洲则放慢了脚步。”

因为跑得快,中国电动汽车品牌也面临着不断更新和升级的压力,有时每18至24个月就会更新一款车型,这在其他地方是不可想象的。在欧洲,更可能是每四到五年才更新一次。(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