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动汽车领域,比亚迪还是全球市场遥遥领先的存在,2023年产销量高达302万辆,2024年1月至5月合计销量达到126.69万辆,同比增长26.49%。

就连曾经的老对手,吉利和奇瑞都不敢想象汽车能有如此高速的增长。

比亚迪用隐忍和自强赢得了新能源汽车的先发优势,但对比新能源汽车另一个重要的支撑,智能汽车从来就不是比亚迪的强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亚迪关于智能汽车的技术储备和计划,已经在2024比亚迪梦想日正式公布,这足以让全球车企感到恐慌,因为比亚迪一出手就是要颠覆市场的发展。

从电子电气架构、智能系统到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你能想到的智能汽车技术悉数上台,这将成为比亚迪未来几年发展重点之一。

当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车企,再次以自研技术进入全新的智能汽车领域,全球车企都要哭了,它们或许再也没有机会阻止比亚迪的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是特斯拉,还是蔚来和小鹏汽车,电动动力和智能功能是其赢得用户,并最终站稳市场脚步的关键所在。

毕竟一辆只是纯粹的“电动”汽车,早已无法吸引用户,并被贴上了“工业垃圾”的标签。

作为跨界融合的产物,智能汽车天生与传统车企绝缘,这是汽车从机械化向完全电子电气化的转变,不是一次又一次的升级,而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特斯拉和蔚小理力推自研智能技术之外,传统车企拿来的中控大屏背后,却是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的统一解决方案,用户体验毫无新意,更是给后续的升级和更新换代埋下了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动力电池开始,到电机、电控和半导体实现全栈自研,比亚迪拥有新能源汽车时代最为强大的话语权。

即便是全球汽车产能陷入困境的那些日子里,比亚迪依旧能够实现翻倍式的高速增长。

不管是那个别致的可以翻转的中控屏,还是UI界面满屏的传统汽车味道,外界都在关注比亚迪的智能汽车究竟最终会如何落地。

全球11个研究基地,共9万名研发人员,其中数千名工程师专注于算法、硬件和软件等整车智能自研技术,到2025年投入超过200亿元用于相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资金额最终将达到1000亿元。

这是比亚迪在e平台3.0之后的再一次升华,毫不夸张地说,它将再造一个比亚迪,也将引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再一次变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下智能汽车技术是造车新势力的捕客神器,也是其赢得流量和投资的关键一环,比亚迪却宣布从2024年开始在旗下乘用车加速普及智驾技术。

在汉、唐、元、海豹、海鸥和护卫舰等旗舰战略车型赢得细分市场认可之后,比亚迪的2024年没有停止脚步,继续推出新车型,包括秦L DM-i和海狮07 EV等全新车型。

当自研的电动技术与自研的智能技术开始融合,比亚迪将有望改写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故事,500万辆年销量已经呼之欲出。

作为智能汽车的开创者,特斯拉今年有望在开启完全自动驾驶在中国市场的试商用,这个领域的PPT画饼故事终于讲不下去了,要开始真刀真枪的比拼刺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造车新势力们的故事因为特斯拉而起,会不会终结于比亚迪?

我们且看看比亚迪的智能汽车究竟是否如它说的那样秒杀众生。

从燃油车时代开始,中国汽车就展开了自研自立化艰苦努力,最终在燃油车临近被终结之前,奇瑞、长城和广汽等自主车企终于实现了燃油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初步自主化。

然而,当新能源车企高呼辛辛苦苦抢到的销量最终却是为动力电池厂家打工之时,我们发现自主车企再一次陷入了代工厂的尴尬局面。

从动力电池到驱动电机,再到智能系统,绝大部分新能源车企重蹈覆辙,仅仅是套用市场上兜售的第三方解决方案,原因是这个全新的跨界产物,比仿制一台发动机要难得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赛力斯、奇瑞,再到岚图,它们在智能汽车领域都以各种形式加入了华为阵营,要快速实现换道超车。

然而,华为在电动智能汽车领域的实力确实最为强大,但它的统一解决方案注定无法拯救传统车企,更会让其成为一个个没有灵魂的代工厂。

当比亚迪用自研三电技术实现超过750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之后,下一站的智能汽车将给比亚迪带来什么变化,我们在2024年下半年就会知道答案。

随着比亚迪全系车型普及智驾技术,智能汽车将不再是高价产品,也不是造车新势力的专利,用户能真正享受智能汽车时代的红利,这是全民智能汽车时代。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