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广东老太看杂志,才知道30年没回家的儿子,竟是国家功臣

1987年,94岁的曾慎其女士收到了一本陈旧的杂志。

戴上老花镜,她缓缓翻开那折角的一页,眼中涌现出一片久违的记忆。

杂志上刊登着一篇题为《岁月长河中的无名英雄》的文章,讲述了一个默默耕耘、默默奉献的“黄总设计师”为研制我国第一代核潜艇而付出30年光阴的感人故事。

曾慎其眼中的字迹仿佛穿越了时光,似曾相识。这位设计师的苦心辛苦,那份默默无闻的付出,却在她心中掀起了波澜。

泪水在老人的眼眶中涌动,她悄悄拭去泪痕,重新审视这段文字。逐字逐句,她发现其中描述的故事竟然是她失联已久的三儿子的生平点滴。

阅读完毕,曾慎其唤集家中的子女,表情凝重地说:“三哥的事情大家要理解、要包容。曾经我们努力培养他读大学,但他毕业后却选择了远离家乡,度过了整整30年的隐姓埋名,他一定有他的苦衷……”

那么,这位神秘的黄总设计师究竟是何方英雄?曾慎其女士又是怎样一位默默无闻中显赫的母亲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93年,曾慎其开启她的人生征程,得益于父母的睿智决策,她从小就接受了精良的教育,成为那个年代中为数不多的女性知识分子。

在福音医院妇产科完成学业后,她迎嫁给了一位名叫黄树榖(gǔ)的医生。

婚后,曾慎其随着丈夫一同迁往广东汕尾田墘镇,在那里创办了一家小型医务所。无论何时,只要有人需要她的接生服务,她总是二话不说,立刻赶赴现场。

偶尔,当遇到无法支付接生费用的贫困家庭时,她总是大方地挥挥手说:“不必支付费用,等孩子长大了,只要叫我一声干妈就好。”

因此,这位慈祥的产科医生在当地积累了众多的干儿子和干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慎其与丈夫的事业蒸蒸日上,声望逐渐鹤立鸡群。于是,他们购置了房产,安定了居所,开始了安乐而宁静的生活。夫妇俩共育有7个儿子和2个女儿。

这些孩子在曾慎其的悉心教导下茁壮成长,个个心地善良,个个勤奋好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绍强是曾慎其与黄树榖夫妇的三儿子,怀揣着继承父母事业、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的梦想。

他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刻苦攻读,努力拼搏。

然而,抗日战争时期,日寇肆虐,战乱蔓延,许多学校纷纷停课。

1939年,年仅13岁的黄绍强离开父母,踏上了一段漫长的求学之路,独自面对颠沛流离的艰辛。

他穿越广东梅县、广西桂林、四川重庆,只为找到一个安心读书的栖身之地。

在这段流浪求学的过程中,他甚至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黄旭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1945年,黄旭华凭借出色的学业表现,成功考入国立交通大学的“造船系”。

经历过无数次的流离失所、不断躲避敌机轰炸,这一切的艰辛和考验使他下定决心放弃医学的道路,而选择投身航空与造船的科研领域,怀揣着科学救国的信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业后,黄旭华被分派至船舶工业管理局设计二处,负责扫雷艇与猎潜艇科,参与苏联军用潜艇的技术转让与制造。

在这个职务上,他邂逅了一位活泼可爱的女孩,名叫李世英。

李世英在设计二处担任翻译,协助黄旭华与苏联专家共同学习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旭华,英俊潇洒,年轻有为;而李世英,水灵貌美,聪明能干。两人从心底欣赏对方,悄然间,爱意在他们之间萌发。

有一天,黄旭华鼓起勇气,送给李世英两块手绢和一个笔记本,同时表达了他的心意。

而李世英早已心心相惜,两人在这份共同的感情中顺理成章地陷入了热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年4月29日,黄旭华与李世英喜结连理,携手走过漫漫婚姻长路。

婚后,这对新人共同书写了一段甜蜜的人生旅程,相伴到老,育有三个可爱的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7年新年,黄旭华携着新婚妻子回到了广东老家,探望了曾慎其与黄树榖夫妇。

曾慎其望着这个成家立业的儿子,心中充满了喜悦,同时不禁叮嘱道:“你从小就离开家,当时战火纷飞,交通不便,你回不了家,我天天为你祷告。现在抗战已经胜利,交通也恢复了,我和你爸只有一个愿望:希望你能常回家看看。”

黄旭华眼含泪水,感慨地回应:“儿子明白。”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别竟然成为漫长的30年;再次相聚时,父亲和二哥早已离世。

这是怎样的命运安排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8年的某一天,黄旭华接到上级通知:

“立即前往北京,出差任务。”

黄旭华匆忙收拾行装,直奔北京。

到达北京后,领导告诉他:

“绝密级的核潜艇研制工程已经启动,我们选择了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旭华在震惊之余,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既光荣又艰巨的任务。

领导深吸一口气,郑重地提醒道:

“这是绝对保密的工作,一旦进入这个领域,就无法退出。犯了错误也无法离开,只能在单位内打扫卫生,因为一旦走出单位,就会泄露机密。

你不能透露你的工作单位和工作性质,所有的外部联系、回家探亲都需要经过严格审批。

这一生将是不可告人的生活,你要做一辈子无名英雄,隐姓埋名。成就越大,就要将自己埋得越深。你能够承受这一切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2岁的黄旭华意气风发,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

“我能承受!”

于是,自1958年起,黄旭华先后担任我国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和总设计师,全面主持了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工作。

由于工作的繁忙以及极为严格的保密制度,他整整30年没有回过一次老家,无法亲自探望年迈的父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1年,黄旭华接到老家的一份紧急电报:

“父丧速归。”

父亲离世的噩耗让黄旭华深感痛苦。然而,由于工作的压力,他只能通过电报回复:

“无法回家。”

由于没有具体说明原因,兄弟姐妹们对他充满了怨言:

“父亲去世都不能回来送行,真是忘恩负义!”

黄旭华默默无言,心头的苦衷只能在沉默中承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年时,媒体对黄旭华进行采访:

“关于你无法回家送别父亲的原因,能否解释一下呢?”

他瞬间眼眶泛红:

“不解释,无法解释。撒谎必定漏洞百出,解释清楚就会泄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5年,黄旭华的二哥黄绍振病危,渴望见到自己的三弟黄旭华一面。

在兄弟姐妹中,黄旭华与二哥的感情最为深厚。小时候,他总是紧随在二哥的身后,是二哥的忠实追随者。

有一次,二哥的学校组织了一次春游,黄旭华也要求跟随着去。二哥宠溺地说:

“好,我带你去,但你一定要跟紧我。”

然而,由于黄旭华只有4岁,母亲坚决反对,认为他太小,无法跟上。为此,黄旭华哭得很伤心。

春游结束后,为了安慰弟弟,二哥生动地描述了途中的奇遇:

“我们在一个小山坡上,发现了一对可爱又调皮的狐狸……”

黄旭华听得兴奋不已,但随即露出了一丝遗憾的神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半个世纪匆匆而过,患病的二哥多么希望能够见上一眼三弟啊!

然而,黄旭华身陷工作的泥淖中——正值第一代核潜艇技术攻关的关键时刻,他无法抽身回去。

最终,兄弟俩命运难追,此生无法再相见。

对于黄旭华久疏家庭的冷漠,兄弟姐妹们心中愤懑不已:

“三哥只在乎自己的小家,竟然忘了我们一起成长的深厚情谊!”

每次,母亲曾慎其总是力求家人宽容以待:

“三儿不回家必有苦衷。我相信他不会做坏事,一定是在为国家、为人民做有意义的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6年11月,黄旭华因公务到深圳出差。得到上级批准后,他选择经过广东返回,终于回到了老家。

这个时候,黄旭华已经年过六旬,而母亲曾慎其则高龄93岁。

久别重逢,家人们不免好奇询问:

“老三,你现在从事什么工作?在哪个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亲朋好友的关切询问,黄旭华回应得十分谨慎小心,几乎是装聋作哑,迴避了问题。

原本应该是热烈的亲情重逢,却变得尴尬不已。

看着儿子为难的表情,曾慎其立即制止了子孙和亲戚们的追问,只关心着热情地款待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天后,黄旭华不得不告别。

曾慎其拉住儿子的手,眼眶噙满泪水,深情地说:

“北方很冷,好好工作,也好好照顾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7年,94岁高龄的曾慎其收到一本杂志,其中一页带有折痕,刊登了一篇名为《赫赫而无名的人生》的文章。

戴上老花镜,她仔细翻阅着每一个字。

当目光落到“他的贤内助李世英”时,她内心一震:

“李世英!难道是我的三儿媳?怎么这么巧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慎其握紧杂志,迫不及待地继续阅读。

随着阅读的深入,她惊讶地发现文章中的细节与她的三儿高度吻合——文中描述主人公出生在“广东汕尾田墘镇”、“父母从事医疗行业”、“母亲是一位助产士”、“中国核潜艇黄总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