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为排解独居寂寞,花900万元巨款从一名文玩商人手中收了上千件“文物”。其女儿报警后,上海警方历时三年,分批将“文物”送检鉴定。

9月24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警方获悉,该文玩商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阿姨购买的部分“文物” 本文图片均为 上海闵行警方 提供

据警方介绍,2021年7月,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莘庄派出所接到群众李某报案称,其母亲花费900余万元购得大量“文物”,可能被骗了,希望民警帮助查明真相,追回损失。

女子李某常年居住在国外,其母亲李阿姨出身“收藏世家”。为排解独居寂寞,李阿姨重拾起“收藏”爱好。

2012年,在一场古玩交流活动中,李阿姨结识了文玩商人王某杰。起初,李阿姨仅在其处购买一些手串及玉石。随后交往中,李阿姨表露,要是有真的好文物,她会不计代价“拿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阿姨购买的多件“文物”,总共花费900余万

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期间,李阿姨陆续花费900余万元,向王某杰购买1000多件“文物古玩”,直到女儿李某回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阿姨购买的“文物”盒子堆成山

看到满屋的“文物古玩”,李某偷偷将部分文物送去鉴定,被确认都是“赝品”,遂向警方报案求助。

得知“售假”被告发后,王某杰仍辩称自己没有欺骗,只是在上游收购中一时“失察”,并表示剩余“文物”仍然“保真”。对于李阿姨女儿提出的退还部分货款的要求,王某杰更是严词拒绝,表示古玩交易历来都是“一锤子买卖”,扬言除非把他“抓进去”,否则一分不退。一番辩解竟让李阿姨觉得有理,劝说女儿不要再追究。

古董交易虽存在辨识误差的可能,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交易上千件“文物”,且有些已被发现为赝品,并非偶然。民警一方面协助被害人将1000余件“文物”逐一登记造册,并分批进行鉴定,既为办案固定证据,也能用事实让李阿姨认清被骗真相;另一方面,与女儿李某一起反复做通李阿姨的思想工作,让其配合警方办案,尽量回忆交易细节,寻找关键证据。

2023年底,在连续几批文物送检鉴定均为“赝品”后,李阿姨终于意识到自己被骗,将此前认为涉及个人隐私而隐瞒的双方聊天记录交给了民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某杰与李阿姨的聊天记录

民警从上千条聊天记录、800余张图片和音视频中找到了关键证据——王某某不慎将他与上家的聊天记录转发给李阿姨:“你照片不要拍得太过清晰,我还要做旧。”此外,上家还曾劝说王某某“心不要太黑”等。种种内容证明王某某主观上确有制假售假,以假“文物”行骗的犯罪故意。

2024年5月10日,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犯罪嫌疑人王某杰在北京被抓获归案。面对事实和证据,王某杰对自己实施诈骗的行为供认不讳。

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杰因涉嫌诈骗罪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而王某杰也终于退赔所得赃款900余万元。

延伸阅读

直播间投入几千赚千万?古董“捡漏”骗局盯上老年人

9999元的圆明园马首、3999元的清朝官窑瓷器、2999元的纪念“金币”……最近,一些售价动辄数千上万元、却没有任何鉴定证明的“文玩古董”,成了不少直播间里中老年消费者的“心头好”。在直播间内一句句“投入几千,赚得千万”“高价回收拍卖”的诱导下,一些消费者抱着“捡漏”的心理疯狂拍下所谓的“稀世藏品”,却不知已深陷骗局。

直播间里卖古董 是捡漏还是骗局?

自打今年3月发现父亲沉迷“文玩古董”直播购物以来,夏女士至今仍为之苦恼。纪念“金币”、刻章、玉石、邮票……到目前为止,夏女士的父亲已经在各类“文玩古董”直播上花费了30万元。

在夏女士父亲关注的“文玩古董”直播间里,主播们用一个个离奇的故事拴住观众的心。“主播编造故事,说他们的老大在境外遇难,底下的人分为两派。为了不让坏人把这些藏品拿走,让粉丝们拍下,并承诺日后会高价回收。”夏女士不能理解,这些听上去完全离谱的故事,为什么父亲就会深信不疑。

成都的张女士也为父亲身陷“文玩”陷阱而头痛。张女士的父亲今年5月在某平台直播间花9999元买下所谓“圆明园的马首雕像”。“我们都知道真正的马首是国宝,由国家收藏。但是我父亲却总觉得是自己捡漏,以后可以拍卖出大价钱。”张女士说。

记者蹲守一些直播间发现,瓷器、玉石、织品等都是这些直播间的“珍品宝贝”,价格便宜的几十上百元,贵的数万元。这些古董有的直接标价售卖,有的采用直播拍卖的形式,或500元或1000元的加价。不少消费者为此“激情消费”,甚至不惜向亲人借钱或贷款购买。

在一间“文玩古董”直播间内,记者发现主播在屏幕前放了一张写有“此物为备用链接,以实物为准”的纸条,同时有工作人员在直播间刷屏“直播间宝贝保真保老”。直播过程中,主播时而展示所谓粉丝手写的感谢信,时而拿出声称是粉丝送的锦旗,近200名粉丝在主播的带动下,不停地刷着“相信你们”“愿意”等留言。

在主播们的洗脑下,一些中老年观众陷入其中,相信自己所购是价值千万的“奇珍异宝”。但在张女士看来,这些“一眼假”的假古董制作粗劣,没有任何鉴定说明。“哪怕他们以仿制品的名义出售,我都觉得可以接受,但他们偏偏要让老人们误以为是‘真品’。”

张女士加入了一个文玩消费者维权群,其中聚集了上百位受害者的子女,大家共同商讨如何帮助父母维权。很多受害者家属在群内讲述了自己艰难的维权遭遇:有的主播把客户拉黑或者直接注销账号,导致消费者找不到投诉对象;有的主播售卖的东西与产品详情页中描述的完全不符,导致维权过程取证艰难……

然而,在维权过程中最令受害者子女痛心的,是来自“被洗脑”父母的阻拦。“他们不相信自己被骗,拒绝我们为其退货。”夏女士无奈地告诉记者,“对于如此明显的消费圈套,一些老人不愿相信子女和警方的劝诫,却相信主播的一番话术。”

小心古董直播里藏“猫腻”

随着近几年直播消费的普及,古董、文玩等文物艺术品也越来越多地进入直播间。由于文物艺术品大多属于非标品,对买卖双方都提出较高的专业要求。加之行业快速发展,导致文物艺术品直播售卖乱象丛生。

记者发现,很多线上直播拍卖无门槛或门槛较低,部分店铺资质不全。记者蹲守多个售卖“古董”的直播间发现,多数直播间资质不全,一些店铺在没有文物拍卖许可资质的情况下,公然在直播间内进行拍卖,将一件件商品拍出高价。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贺慧介绍,如果商家想要在线上拍卖文物艺术品,除营业执照外,还需取得商务主管部门颁发的拍卖经营批准证书和文物部门颁发的文物拍卖许可证。“同时在拍卖前,文物拍卖标的须经文物行政部门审核批准方可上拍。拍卖会前,拍卖企业还应开展至少2天的公开预展。”

除了缺乏资质证照,一些直播间还涉嫌虚假宣传。据张女士描述,她父亲常看的两位主播分别自称是某博物馆馆长和某知名拍卖机构员工,还经常发布与多个“官方”平台的合作项目。但经过仔细核验,张女士发现这些所谓的“官方”平台均为虚构。其父亲在直播间内实际购买的藏品和销售链接里的内容也完全不符。

“这些主播直播经验都很丰富,他们不会亲口承诺‘古董’的真伪,担心说得太具体会被封号。但他们会编出各种离奇的故事,或者展示一些资料,甚至安排员工伪装成‘托儿’在直播间里发送虚假留言,就是为了让买家误以为这些假古董是真藏品,诱导其下单。”夏女士说,“他们还会‘体贴’地帮你想好后路,只要你拍下产品,就答应会高价回收,或是承诺帮你把藏品拍卖出大价钱。其实根本不会兑现。”

当怀疑父亲被骗时,张女士立刻向平台举报了相关直播间,很快直播间就被封禁。“但没过多久,我父亲又开始在其他直播间里继续买‘古董’,一看才发现居然还是原来的主播。这些主播告诉粉丝们,他们原先的直播间被封是因为遭到同行嫉妒举报。主播随后又开设多个新账号,通过其他平台联系原先的粉丝,再通过新账号售卖。”

记者调查发现,在直播平台上,“换个马甲就能继续忽悠”的现象非常普遍。对此,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当前平台可以对存在不当经营行为的商户进行封禁,但却做不到精准识别这些问题商户的其他关联账号。“尤其是粉丝体量较小的经营者,封号对其影响十分有限。只要换个账号,经营活动就可以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