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前,我国首部“多规合一”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批复在即,详细规划编制在地方上全面推进。《中国自然资源报》开设“市长谈规划”栏目,请各市(地、州、盟)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相关部署,立足地方实际谈国土空间规划落地。
激发城市有机更新内生动力
黄祖英
北碚区属于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是两江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板块。
近年来,重庆市北碚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好“生态人文、科技创新、民营经济、城乡融合”四篇文章,将城市更新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规划与土地政策深度融合,全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融入重大战略,绘好“一张蓝图”
聚焦“生态田园都市区、人文科教创新城”两大定位,北碚区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
北碚区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将全区755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构建起“四园两城双心三轴”的整体空间格局。其中,“四园”是北碚区的重要产业发展板块,即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温泉谷两山生态文旅产业园、高新区歇马拓展园、江东生态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两城”即蔡家智慧新城、缙云人文科技城;“双心”即北碚中心、蔡家中心;“三轴”即嘉陵江城市发展主轴、科学大道智创轴、水土—蔡家智造轴。
为了解决北碚老城及滨江区域服务能级不足、老旧厂房及园区产业落后、土地利用低效等现实问题,北碚区坚持促进功能结构完善和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公共服务水平和安全保障水平,控制滨水临山区域的建筑高度和建筑强度,重点推动18个老旧小区及老旧街区环境改善、14个老旧厂房及园区用地发展转型、13.63平方公里低效城镇用地再开发等更新工作,不断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
北碚区划定形成功能性更新片区10个,促进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市民活力空间创造;形成保障性更新片区2个,关注群众身边的微空间改造和创新人才的生活场景改造,将坡坎崖、桥下等灰色空间变为市民喜爱的绿色空间;形成保护性更新片区4个,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山水、城市功能的深度融合。
创新政策机制,优化更新项目管理
北碚区加强政策与机制创新,以规划与土地政策的深度融合,激发城市有机更新内生动力。对于原用地性质为划拨,在不改变原物业权利人、土地用途、建筑规模的前提下拆除重建或增配生活设施的,仍采取划拨方式供应;对于原物业权利人自主实施整合利用周边零星土地的,可采取协议出让。北碚区宏美制冷设备公司以协议出让的方式获取周边约600平方米零星土地用于扩建,既节约了企业用地成本,又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
北碚区建立城市更新项目库,对入库项目进行闭环管理,简化立项、用地、规划、建设等审批流程。北碚区“十四五”期间谋划的35个城市更新项目可免于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屋顶美化、内部装修、优化景观环境等项目免于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在坚守规划刚性约束底线的前提下,北碚区放宽政策限制,鼓励通过城市更新完善生活功能、补齐公共设施短板。对于城市更新范围内的卫生间、停车库等公用项目,允许建筑退让间距减半;加装电梯、消防设施等,满足消防间距即可。解放路停车楼项目建筑退让间距减半,450个停车位提前交付使用。
统筹“三生”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
北碚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在城市有机更新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立足山水颜值和环境承载力,北碚区规划网络化生态空间,全区森林覆盖率53.1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62%,获评国家园林城区;谋划构建缙云山“一心四片”(红色研学教育中心以及东西南北四个片区)发展治理格局,完成柏林村等7个村庄规划编制;持续推进嘉陵江岸线保护,推动人为和污染因素退出生态岸线,在正码头修建350余亩滨江带状公园助力恢复生态,并将河道岸线规划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严格管控。
作为工业老区、工业大区,北碚区强化产业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将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蔡家智慧新城、两江水土园区三个产业园整合为一个经开区,聚焦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盘活利用存量土地;支持京东方、莱宝科技、睿蓝汽车充分释放产能,推进腾海工贸、百誉登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设,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实施50个工业技改项目,成功创建重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智能传感器示范区。
以行政街道和社区基层治理单元为规划基础,北碚区划定17个街道公共服务圈、52个社区生活服务圈,加快形成方便快捷的生活圈层。在城市生活圈构建中,开展蔡家片区城市功能完善提升三年行动,全面加速建设10个城市更新试点项目、11个旧城改造项目、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积极推进停车位错时共享,打造桥下便民惠民空间;在乡村生活圈构建中,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小河流治理、美丽家园市级示范等项目。
打造三类街区,突出城市特色风貌
北碚区按照主体功能、混合用地的原则优化城市内部功能布局,立足保障性打造科创街区,立足保护性打造历史街区,立足功能性打造文创街区,引入高校、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建设。
北碚区将环西南大学26.2平方公里范围划定为创新生态圈,构建“校区+街区”融通发展生态;将闲置办公楼改造为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成亿达创智广场智慧商务园区,升级天生丽街商圈,启动环西南大学城市品质提升工程。
以本地抗战文化、革命文化为基础,北碚区规划了2.3平方公里的历史文化片区,以“绣花”“织补”等微改造实施有机更新。在偏岩古镇,采用全范围保护性修缮的方式,原汁原味保留历史文脉;在金刚碑村,运用“政府+社会资本”融资运营模式打造“城市边的古村落”。
在打造文创街区过程中,北碚区注重完善产业功能,打造就业创新载体。如朝阳文创大道充分发挥西南大学出版社大楼、朝阳文创园等基础资源的引领作用,累计引入文化企业300余家;朝阳126文创街区、北宾文创园、北碚区非遗会客厅落地运营,开展巴渝文创大赛、嘉陵电影短片节、成渝双城艺术节等文化活动。
(作者系重庆市北碚区委副书记、区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文字编辑:阎炎
新媒体编辑:刘川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