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广东公办高校也开始降薪了。粉丝来稿。这所公办高校,硕士非编待遇12w左右。有编辅导员大概在月1.4-1.7w,年包20+毫无问题。待遇相差大,而且没编的也要降薪了。
- 这究竟是咋回事?
我们来看看该网友提供的截图信息。
广东某某学院
硕士d岗,公告说年薪12w全包,宿舍是学生宿舍,两个老师一间,无餐补房补。转正后每个月税后到手6000+,班主任补贴一年一发3000,节日费每个节600春节国庆中秋等一共4800,年终奖据说1w,公积金转正后2100。
我还要补充,从25年开始我们非编全体降薪,试用期半年,工资是正式的80%
(问:有编的没影响对吧。之前是同工同酬嘛?)之前也不是同工同酬,基础性绩效工资为80%,基础绩效奖50%,年终奖50%。
从这个对话信息来看,非编老师目前的年薪大概在12万左右,但是在明年,也就是一个月以后,还会全面降薪,也就是说,一个月一万的待遇也拿不到了。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所公立学校。
- 高校教师,在外人眼中是一份令人艳羡的职业,体面且稳定。但这些身处其中的“青椒们”,却常常感到生存压力一年比一年大。
2022年,麦可思开展的一项教师满意度研究显示,教师对薪资的满意度仅为58%。有32%的受访教师表示,对自己当前的收入不满意。
在麦可思受访的教师中,年收入在10万元以内的比例为54%,10万~14万的比例为24%,14万~18万的比例为11%,18万以上的比例为11%。其中,青年教师薪资在10万元以下比例较高,为66%;46岁及以上教师在18万以上占比较高,为31%。
高校教师的薪资,与具体岗位、职称、所在高校单位水平和地区也均有关系。除此之外,我国高校薪酬以绩效工资为主,稳定性不足。
在今年几个月前,一张《太原师范学院引进和稳定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的文件截图也引发热议。
该办法除了规定“全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我校的最低服务期为8年”之外;
还有“引进的博士研究生来校工作满五年,如未能晋升副教授(已达副教授任职条件因指标原因未晋升除外),本人需服从学校安排转到后勤、保卫等服务保障岗位”。
据悉,这是2021年6月17日发布的文件,只是近日又引发热议,太原师范学院对媒体称该文件已经作废。
如今,大学工资特别是绩效分配,饱受争议。在绩效分配上,教师与行政人员常常容易出现矛盾。作为教学科研岗的教师,绩效的分配一般重科研,按论文、项目、奖项明码标价。如果有考核没达标,例如课时不够,教师的绩效可能不足,甚至存在倒欠。
而对于行政人员,考核内容和标准不明确,工作成效无法直接量化,所以考核一般都是合格。这因为如此,行政人员的工作在外人看来是稳定安逸、旱涝保收的。
对于一线老师的考核压力,十分细化,比如相较于教学,更加细致也更加复杂的科研成果考核。某985高校的科研业绩考核共考察6项: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科研奖励、科研发展、科研服务。
每一项之下,又分为若干小项目,并根据各个项目的重要程度分别“明码标价”。考核细,科研、教学压力大之下,老师们面临的其他事务也不少。
由此,部分高校绩效分配的不合理,曾导致“行政岗十级办事员年终绩效降级比四级教授多1万多元”“高校教授年终奖仅8元”等事情的出现,让一线高校教师寒心。
不得不说,一线教师是大学的中流砥柱,行政人员则管理与服务一线教师。学校的绩效分配往往下放给学院,学院有自主权分配。一部分人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导致学院的绩效分配方案经常改动。
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大师在成为大师之前,都是从青年教师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要让好苗子留在学术界、科研界,至少不能让他们被生活温饱所累,不然如何专注教学或科研。如果大学老师,每天合计着哪个时段哪个路段跑滴滴更赚钱,他们还有其他心思吗?
对此,你怎么看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