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粟都是“战神”级别的人物,堪称我军的双子星,为什么毛主席重林彪而轻粟裕?
当时简单说了一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人的性格决定的,下面再来详细说说。
朋友说“毛主席重林彪而轻粟裕”,其实只是指的建国后,林彪被毛主席树立为接班人,给予了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至高地位,而粟裕,最高职务只是总参谋长,而且在1958年受到错误批判时,毛主席也没有出面为他说话,让粟裕的后半生一直都蒙受着阴影,直到去世10年后才得到了平反。
其实在建国前,包括建国初期,毛主席对粟裕也是非常重视的,一点也不在林彪之下,比如在淮海战役前夕,毛主席把陈毅调到了中野,想让粟裕担任华野总司令,这个职务,是与林彪并驾齐驱的,只是粟裕没有接受。
到了淮海战役期间,粟裕虽然在总前委的地位并不高,上面还有邓小平、刘伯承、陈毅三位老领导,但毛主席对粟裕却是最器重的,与他联系的电报也最多,后来还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到了建国初期,毛主席对粟裕的器重也到达了顶点,甚至超过了对林彪的重视程度。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两件事可以证明。
第一件事,就是让粟裕担任攻台总指挥。
当时,大陆已经基本解放,只有蒋介石偏安一隅,妄图借助海峡天险,把台湾作为反攻大陆的基地,因此,解放台湾就成了解放军的头号任务。
这个重任,毛主席就交给了粟裕,而不是林彪。
起初,粟裕觉得自己无法胜任这个重任,就推荐林彪或是刘伯承,但毛主席没有同意,仍然让粟裕指挥,足见毛主席对他的器重。
第二件事,就是让粟裕挂帅抗美援朝。
朝鲜战争打响后,毛主席很快就决定派兵出征,并成立了东北边防军,由四野第13兵团为主力,驻扎在东北,随时准备进入朝鲜。
朝鲜战场靠近东北,东北边防军又是由四野部队组成的,按理说应该让林彪挂帅才对,但是,毛主席却点名粟裕,让他挂帅出征。
当然,毛主席也知道粟裕对四野部队不熟悉,就给他配备了两位助手,就是萧劲光和萧华,都是四野的老同志,来协助粟裕管理部队。
可惜,粟裕因为身体不好,遗憾地错过了这次机会。
总之,在建国初期,毛主席对粟裕是非常重视的,甚至超过了林彪,那么,后来两人的地位为什么又发生了逆转呢?
这就不得不说他们两人的性格了。
林彪和粟裕的性格有相似之处,都是内敛低调、不善言辞,但是,两人又有着很鲜明的不同,林彪有心机,喜欢琢磨人,在为人处世上更有手段,而粟裕则无欲无求,一门心思只有打仗,对人情世故很不在行,有时候显得很冷漠。
比如在1929年6月,毛主席被撤销了红四军前委书记的职务,离职休养,负责保护他的就是粟裕。
在那段时间,粟裕每天都跟毛主席朝夕相处,但是,粟裕却没有表现得很热情,三个月过去后,两人仍然是简单的工作关系,毛主席对这个不善言辞的小老乡,也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而反观林彪,在毛主席受到排挤时,却能主动去看望他,让毛主席感受到了难得的温暖,自然也对林彪刮目相看。
后来,林彪虽然也有好几次反对过毛主席,但整体上还是合作大于分歧,林彪一旦认识到了毛主席的正确之后,还是非常乐意接受毛主席的领导的,这也让毛主席对他很放心。
当过领导的人都知道,下属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有时候忠诚却是大于能力的,如果没有忠诚,能力越大,威胁就越大,所以,领导最喜欢提拔的不是能力最强的,而是对自己最忠诚的。
在战争年代,粟裕只需要发挥他的特长就行了,不需要处理那些人情世故,但是到了和平时期,不需要再打仗了,粟裕在性格上的缺点就开始显露出来了。
应该说,粟裕是没有野心的,但是他在担任总参谋长期间,却数次因为“越权”的事,跟彭老总、聂帅等人闹得很不愉快,最终在1958年遭到了滑铁卢,被撤销了职务。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没有出面帮他呢?除了不适合干涉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毛主席深知粟裕的性格,是不适合在和平时期担任重要职务的,就算是这次帮他渡过了难关,以后也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粟裕被撤职是难免的事。
而林彪,却比粟裕更懂得进退,对那些斗争也看得更清楚,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对毛主席的指示也把握得很到位。
所以,在毛主席心里,林彪是比粟裕更适合参与政治的,自然也就开始对林彪更加重视了。
可惜,林彪还是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最终以身死异国的下场告终,而粟裕,却因为远离了风暴中心,得以善终。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林彪和粟裕的人生经历,就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1961年,毛主席在和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见面的时候,蒙哥马利元帅称赞毛主席用兵如神,尤其是在淮海战役期间各项部署,更是惊天之作。
面对蒙哥马利元帅的夸奖,毛主席却表示,他觉得在自己战友中,最会打仗的人应该是新中国大将之首粟裕,淮海战役的时候,他担任我军总指挥。刘帅曾评价粟裕:“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解放战争期间,粟裕在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中共歼敌68.7万人,这三次战役每次都体现了粟裕大将指挥和胆识,这三场战役的出色发挥,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础,粟裕也因此名震天下。
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位列大将之首,而他之所以会是大将,主要是他主动请辞元帅,毛主席在知道粟裕的举动后感慨:“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帅”粟裕三次辞帅,主要是值他在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3年后又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1955年的时候又让元帅军衔,从粟裕大将三次请辞,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谦虚的大将。
由于粟裕将军在解放战争期间,立下了卓越贡献,所以在建国后,他继续担任我军的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等要职。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特殊时期结束,国内局势发生了巨变,这时候一大批老干部得到启用,在这期间叶帅提议让粟裕担任军委副主席,华主席等人对此没有异议,在所有人都在认为粟裕将会出任军委副主席的时候,可到最后正式任命下来的时候,粟裕被任命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那么粟裕大将为什么没能担任副主席,以及他被任命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原因?
有句话叫做“千里马伯乐不常有”之所以会有这样一句话,根本就是发现和选拔可以用的人,比人才本身更难得,粟裕的成功离不开朱老总这位伯乐,让他有了发挥自己才华的平台,粟裕能被评选为大将,更离不开毛主席的慧眼识珠。
天目山战役胜利后,毛主席在延安的窑洞里对陈毅预言道:“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就这样粟裕成为了我军历史上的一代战神。
苏中七战七捷,作为解放战争初期最为重要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中粟裕指挥有限的力量对抗拥有绝对优势的国军并获得胜利,在之后的孟良崮战役中,击溃了张灵甫率领的整编七十四师,孟良崮战役胜利后,粟裕又在济南战役采取围点打援方式,成功让一代名将王耀武成为了我军战俘。
济南战役的胜利,确实让我军上下振奋异常,然而济南战役并没有完全消灭国军在主力,所以粟裕在对孟良崮战役总结的时候发现,如果想要获得最终胜利就要避免集中兵力打大规模围歼战,所以将自己的意见告诉了中央,在将文件送出去的时候,还特意加上了“斗胆直陈”四字,而后中央方面依旧要求粟裕率部南下,但是粟裕经过一番慎重考虑后,还是坚持自己的己见,抗命不从,最后陈老总特意来到前线了解情况,之后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央接受了粟裕和陈毅的意见,从而发动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中我军顺利围歼国军40多万大军,淮海战役后,毛主席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淮海战役结束后,不少人觉得粟裕应当位列淮海战役首功,面对这一论调,粟裕将军很是不高兴并曾经讲过:“淮海战役在双堆集好像没有纪念馆,是否要搞,省委考虑”“南京军区编写的《淮海战役》话剧,没有提二野,我批评他们,也不看他们编的话剧”从这里可以看出,粟裕不居功自傲,没有在淮海战役留下自己的题词,同时还提议在双堆集监理纪念馆,而且他也觉得淮海战役的胜利,不是一支部队的胜利,而是全体将士和全国人民支持下,才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而后,他又指挥渡江战役,成功解放南京和杭州,南京和杭州顺利解放后,粟裕和陈老总又发起了上海战役,并在上海外围围歼国军八个主力军。
由于在解放战争中有出色的发挥,这让粟裕成为了我军的关键将领,因而在建国后,中央让粟裕负责收复台湾,并担任其他要职,然而他依旧婉拒,表示这场战役应该由军委指挥,可毛主席却表示让粟裕继续担任该要务。
朝鲜战争爆发后,毛主席本来想让粟裕担任总指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