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有青春期孩子,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01

女儿今年13岁,在我和她1年多的共同努力下,顺利进入了市重点中学。

当我满心期待她在初中能顺风顺水,有更好表现时,她却出现厌学、闹情绪、学习成绩下降等情况.....

她整天情绪暴躁,跟她说话必须小心翼翼,不知哪句话没对,她就大发脾气。

在朋友的建议下,我带她去做了检查,结果竟然是轻度抑郁。

得知结果,我几近崩溃,感觉一阵天旋地转——好好的孩子怎么就抑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实话,五年级以前我对孩子要求都不高,只希望她在学习上主动些,认真完成作业,成绩不用多优秀,但必须稳定中上水平。

但她的表现却令我很失望,在学习上,她总需要提醒,尤其是周末,只要我不催,她一定把作业拖到周末晚上加班补,质量自然不用说。

正是因为她的应付,五年级时她的数学、英语成绩下降明显,从班级前10名掉到30多名,看到她与同龄孩子差距越来越大。

眼看小升初迫在眉睫,我焦急万分。

为了调整她的学习状态,我不得不抽时间陪她写作业,检查每次作业完成情况。

我还买了很多习题试卷,让她利用周末进行加强练习,反复修改,反复订正。

除此之外,我还制定了学习计划表,详细到每天什么时候干什么事,然后督促她按计划执行,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果然,在我的监督下,她的成绩有所提升,这让我觉得自己的教育思路是正确有效的。

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她无数次跟我抱怨哀求,说自己很累想让我给她留点空余时间。

但我觉得之前就是对她太放纵,如今时间宝贵,如果不把基础打好,上初中怎么跟人竞争?

慢慢的,她变得沉默寡言,不爱和我沟通,我并没在意,毕竟她的成绩在稳步提升。

在我的尽心督促下,她顺利进入重点中学,也让我觉得这几年的辛苦和努力没白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进入初中,因为住校,没有我的监督管理,她的成绩又开始下降,这让我非常抓狂。

我觉得她不把心思放学习上,于是增加了周末课外辅导,没想到她得知消息后情绪瞬间失控,还威胁我:

我都已经按你的要求做了,也考上了你要求的学校,为什么还要逼我?! 别想再让我去上辅导班,你做梦去吧!

我也非常气愤:“谁让我一放松你的成绩就下降?你有本事跟我耍横?有本事你自己用心把成绩给我提起来!”

争论到最后,我还是强行给她报了课外辅导班。没想到这彻底惹怒了她,自此以后,她就彻底摆烂了。

老师几次反馈,说她上课不用心,趴在桌子上不认真听讲,作业也乱写,还经常莫名其妙跟同学发脾气、吵架,总为一些小事跟同学发脾气、砸东西。

最后才在朋友的建议下去检查,得出孩子抑郁的结果。

我特别想不通,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脆弱?一点压力都扛不住?稍微管严点就抑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也是被逼无奈,也不忍眼睁睁看着女儿这样发展下去,为了解决抑郁的问题,我咨询了很多教育老师、学习教育知识,也去找了咨询师,我发现了女儿抑郁问题的症结所在。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鱼缸法则”:

将一条三寸长的金鱼,养在小鱼缸里,无论养多久,喂多少吃食,金鱼始终都不见长大。 有一天,主人将鱼放在大的水池里,却发现它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从三寸长到近一尺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鱼的成长需要空间,孩子成长亦是如此。

我们家长为了让孩子达到各种目标和预期,通常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只需要学习我们认为好的、有用的课本知识,凡是觉得影响学习的因素都给孩子排除掉。

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在鱼缸里养孩子”!

我们家长把孩子完全束缚在课本学习这件事情上,就是一种过度干预!反而会限制孩子的成长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女儿小升初之前,近2年的时间里,我对女儿的学习进行全面管控。

在我看来,无疑是帮女儿“赢在起跑线”所做的最好规划。

但在执行过程中,我却总以“这是为她好”的理由,把她的生活,用学习安排的满满当当。

她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学习,学习,学习。

以至于,她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提线木偶般,没有选择,没有自由,没有喘息的空间。

进入重点初中后,孩子面对的是更加高强度的学习!

再加上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社交圈子,她内心的压力、不满,越积越深、无法释放,导致厌学、情绪暴躁、心情低落等问题一下子爆发出来。

而我却以为这是女儿不懂事、叛逆,也用强硬的方式对待她,想要压住她这股叛逆的“歪风”。

我却没想到,这却成了压垮女儿的最后一根稻草,她越挣扎,我越束缚,最终只能向内攻击,甚至躺平——“反正我的人生,自己也做不了主,那就这样了吧!”

这,也正是她陷入抑郁的真正元凶。

认识到这一点,我心里特别难受,特别懊悔,为了让她早日走出泥潭,做了下面3件事,改善效果非常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1、家长要真的换位思考,真正去看见孩子的困难,减少对孩子的控制,给他们一些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其实站在家长角度,总是觉得孩子自己安排不好,时间规划不合理,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必须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才是最理想的,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她的问题和烦恼。

为此,我与女儿深谈了一次,开始她并没有放下戒备,以为我又是催促她学习,所以黑着一张脸不说话。

我没有生气,而是真诚地跟孩子道歉:

对不起,宝贝。以前妈妈老是强迫你学习,看你学习不上心就很着急,当时只觉得这些知识对你有用,能够让你考入好初中,却忽略了你的想法和感受,妈妈的做法确实不对,你可以跟我说一下你的想法和感受吗?

女儿听了一愣,这些年我从不承认自己有错,张口就批评她。当我开始理解她了,她的委屈一下就展现出来。

她跟我哭诉这些年的压力和不满。

我没有打断她,更没有找借口理由,让她把多年的委屈都发泄出来。

和谈之后,我不再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她的学习上,而是尊重她的意见,经过商量,我停止了一些她觉得没必要的课外辅导,让她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我把床头的学习计划表撕了,告诉她,只要她认真完成作业,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她都能自由安排。

感受到我的改变,她对我不再排斥,也愿意和我们交流,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遇到观点不统一,她也不再采用吼叫、发脾气的方式处理,情绪稳定了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保持轻松、快乐、温暖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可以保持“心静”状态

相信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工作压力本来就很大。

加上孩子的问题,家里时常都弥漫火药味,一点就炸。久而久之,这种焦躁不安也会传递给孩子,看见孩子没让我们满意的地方,就要指责、说教,甚至责怪另一半,互相抱怨指责。

长期如此,孩子不仅内心会缺乏安全感,还会变得特别厌烦家长,厌烦家庭,甚至想躲起来、躺平摆烂。

我们家也一样,我和她爸时常也会因为女儿的事发生争吵,家里就像“战场”一样。

家里气压很低,很压抑,在这样的环境里,人很难做到心平气和的交流。

现在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她爸商量之后,决定要改变这种让人窒息的家庭氛围。

我们把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出来,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爸爸还会讲一些笑话逗大家开心,我们也会陪女儿看一些搞笑的动漫。

还买了一些她喜欢的书籍和漫画,闲暇之余还会陪她做一些她喜欢的事情。

让她的生活里不是只有学习,还有些悠闲的休息时光。

她的压力被释放,跟我们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她会给我们分享一些学校的趣事和见闻,这让我们很是欣喜。虽然她还是有些防备,不愿意说的太多,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变好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不要在“鱼缸”里养孩子,给孩子自主权,引导孩子学会“复盘”,主动思考问题,并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父母平时关心的重点,都在孩子的成绩上,一旦孩子没考好就是批评指责。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防御心理,有什么话也不会和父母沟通,他们觉得给父母讲了,得到的不是理解而是指责。

而且,经常受指责的孩子,在面对问题时,第一反应是如何应付父母的指责,而不是分析自己的问题出现在哪里?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我们要时常站在孩子的立场,引导他们分析问题的原因,想想从哪些方面可以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孩子陷入自责、自我否定的内耗状态。

现在,我也时刻记住这一点。

考差了,我不会再批评她没考好,给一大堆补习复习的建议,而是开始带着孩子“复盘”。

所谓复盘,就是引导孩子思考考试失误的原因,并尝试让她想想解决方法,把关注点从指责孩子为什么没做好,变成引导孩子想办法解决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她数学只考了79分,这个成绩让她很沮丧,不敢将试卷拿给我看,我告诉她“没关系的,一两次的失利不能代表你不行,只要我们把问题分析出来,后面改正就好了”。

这次我没提醒她,而是让她自己思考,不一会儿,她小心翼翼地说:

我觉得是因为我的计算掌握太差了,好几道题我的思路都是对的,但因为算错了导致最后没得分,如果加上这些分数,其实我能上100分。

女儿的分析让我非常惊喜,我立马给她竖起大拇指:“你分析得很准确!”

我的认可给了她极大的信心,我继续引导:“那你有没有什么办法呢?”

女儿想了想,说:“我去找一些类似的计算题,我每天晚上练2道吧!”

这次,我没给她任何建议,完全按她自己的想法,结果她执行的很认真,每天晚上不需要我提醒,都会主动去做计算。

经过一段时间的刻意练习,女儿的计算失误大大降低了。

看着微微上涨的成绩,女儿兴奋极了:“你看,我说的方法真的有用!”

后面,我也把“复盘”应用在养育孩子的各个环节。每次在遇到问题时,我都会引导她思考问题并找解决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大多数时候她也不能给出真正有效的建议。但偶然的几次成功,让她从解决问题中获得了成就感,变得更加积极。

甚至在生活中,我也时常引导她帮我解决一些小问题,从中增强她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现在女儿变得开朗多了,会自觉安排学习,在学校也会与同学讨论问题,课堂上也越来越活跃。

陪伴女儿走的这段路,让我明白:把孩子圈养在“鱼缸”里,事无巨细地为孩子规划,认为这是对他们的“爱”,实际上却限制了他们的成长。

所以,我们要勇于做“破缸人”,给她们一些成长的空间,做孩子的托举者、引导者,而不是加害者。

点亮“在看”,愿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好,我们的家庭与人生越来越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