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馆

图馆

关注
1113粉丝
0关注
1.1万被推荐
IP属地:河南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9枚勋章

为您呈现最走心的人文图片。

  • 实拍80年代河南郑州:国棉一厂大门70年未变,少林寺跟现在不一样
    付费
    2024-11-20
    2跟贴
  • 实拍1992年的上海,28条老街今昔变化真大!
    付费
    2024-11-20
    8跟贴
  • 老照片:日军1855细菌部队照片曝光
    2024-11-20
    3跟贴
  • 老照片:1927年上海郊外,枪毙劫匪全过程
    2024-11-20
    3跟贴
  • 70年代大寨真实写照!38张罕见老照片,让人热血沸腾
    付费
    2024-11-20
    30跟贴
  • 1938年,河北英雄节振国,刀劈5名日军威震敌胆,后来怎样了?
    2024-11-17
    4跟贴
  • 1946年,赵一荻站在“中山室”前,一手插在裤兜里,一手夹着香烟。张学良举起相机,拍下了这张照片。当时的赵一荻,烟瘾日深,也伤及了她的健康。
    张学良和赵一荻的居住地,位于新竹井上温泉。这里并不是世外桃源,房子是日本人设计的一座旧式木板房,房间里只有一些简单家具,冬天潮湿阴冷。 门前有一条小溪,山泉清澈见底,平时可蹚水走到对岸。最主要的是住所的四周,安排有很多特务和看守人员。张学良和赵一荻不能随便越过警戒线。 山中的生活,与世隔绝。他们喂鸡、种菜、养小狗小猫。张学良在日记中写道:“寡言,读书,默思。一日吃睡之外,得安静看书,快哉!” 在山中无聊的生活,使赵一荻学会了抽烟,烟瘾日深也伤及了她的健康。 后来,在井上温泉附近,新建起了“中山室”。这是一栋简陋的木屋,面阔三间,成为大家在山中缅怀孙中山的场所。 有一天,张学良和赵一荻来到新建成的“中山室”前,张学良为赵一荻拍下了这张照片。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1985年冬,西安钟楼前,一对姐弟俩正在卖艺。弟弟双手抱拳:“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天气寒冷,他上身缠着钢筋,几乎勒进了肉里。看上去很震撼,也很可怜。
    这一幕,发生在40年前的西安。钟楼附近是最热闹的地方,一对卖艺的姐弟俩,在街边拉开了场子,给人们表演拿手绝活,吸引了不少人围观。 那年冬天,西安特别冷,人们都穿着厚厚的棉衣。然而,卖艺的弟弟脱去上衣,将指头粗的钢筋缠在脖子和腹部,几乎勒进了肉里。观众看得都直起鸡皮疙瘩。 弟弟表演起来很老练,他向观众双手抱拳,很有江湖气概。小小年纪就懂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礼仪。年纪不大,就练得一身功夫,真是不简单。 弟弟表演时,姐姐也没闲着,给弟弟做帮手。旁边那个脖子里挂着帆布包的男子,可能是他们的哥哥。他负责暖场烘托气氛和收钱。 类似的场景,想必80后都见过吧。这些江湖艺人也确实不容易,他们离开故土、走南闯北,靠表演功夫赚钱维持生计。照片中这个小男孩,现在应该也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了吧。 感叹: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历史时光机
  • 1857年,英国轮船上几名水手,在中国浙江看到了水中有不明生物出没,十分惊奇,于是将其画了出来,并刊登在了报纸上,引起了不小轰动。此物甚奇,旁边的文字注释也耐人寻味。
    这张手绘画,刊登在1857年4月25日的一份报纸上。画中这个不明生物,看上去浑身长有毛发,有着鹰的嘴巴,四肢也像鹰爪。嘴里还能喷出水,看不出是哪种生物。 图上的注释文字为:“此物出在浙江处州府青田县,数十成群。人御之化为血水,官兵持炮击之,刀剑不能伤。” “现有示,谕军民人等,有能剿除者,从重奖赏。此怪近因官兵逐急,旋即落水,逢人便食,真奇怪哉。” 短短几十个字,将这个不明生物描绘得很厉害。它们而且不是一只,而是几十只,连枪炮也奈何不了它。 那么,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毕竟,事情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或许当年这些所谓的不明生物,早已灭绝了。而当年的目击者也已不在人世。 是真是假,已经不重要了。只能说,这个世界真是太奇妙了。你觉得呢?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历史时光机
  • 1956年,张学良和赵一荻,在新竹井上温泉的山坡上散步休息。昔日的少帅,脸上已多了几分沧桑。此时的张学良,变得越来越依赖赵一荻,他们相依为命、相濡以沫。
    1936年西安事变,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同时也是张学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当他到南京之后,从此就失去了自由。在被幽禁的日子里,幸好身边有一知己相伴。 井上温泉看似山清水秀,环境幽静,犹如置身世外桃源,过得是田园般生活。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井上温泉远离城镇,采购物品很困难。山上没有通电,连电灯都没有。 于是,张学良和赵一荻就在居所附近开辟了菜园,养了一只小狗和几只猫,打发时间。 本是大家闺秀的赵一荻,也开始学着做衣服、织毛衣、踩缝纫机。赵一荻还养了一些鸡鸭,用以维持简单的营养。 除了读书或户外的散步,很多时候,张学良呆坐在屋内。泡上一杯茶,点着烟,静静地遐想,放纵无边的思绪,或许回想起了自己的光辉岁月。 另外,加上被特务刘乙光等人的监视,也加重了张学良内心的折磨。井上温泉那十年,完全与世隔绝,没人知道他的生死。 长期的与世隔绝,张学良变得脾气很大,动不动就会发火。赵一荻以柔克刚的劝慰,是最好的灭火剂。在张学良面前,赵一荻始终是阳光、正能量的。 斯人已逝,风采依旧,这是一段被尘封的山中岁月。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历史时光机
  • 1980年3月,一名老农赶着毛驴,板车上拉着一车石头,晃晃悠悠往家走。忽然,他发现路边趴着几名当兵的,枪口瞄着路上。猜猜,双方此时心理活动会是怎样的呢?
    路边的这几名士兵,应该都是狙击手。他们正在进行卧姿射击训练,使用的像是79式狙击步枪。不过,枪上没有配备瞄准镜。 一般来说,像这样的野外训练,不会距离繁忙的道路这么近。而这位老农的突然出现,也算是个意外吧。不过,从照片上看,几名狙击手纹丝不动,老农赶着驴车正常通过。 79式狙击枪,主要用作边防哨所和步兵狙击手使用的单兵武器。仿制自前苏联德拉贡诺夫SVD狙击步枪,各方面性能还是不错的。批量生产以后便调往越南前线,直到85年才正式定名85式狙击枪。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历史时光机
  • 实拍70年代的大寨,30张彩色老照片,令人心潮澎湃

    付费
    2024-11-16
    图片
  • 老照片揭秘:张学良和赵一荻,那段被尘封的山中岁月
    付费
    2024-11-13
  • 老照片:80年代,航拍镜头下的上海好繁华,值得收藏!
    付费
    2024-11-10
    28跟贴
  • 民国时期,几名被遣散的太监,栖身在北京刚铁庙里。昔日,他们在宫中何等光鲜体面。如今,失去了主子后,沦为了无人问津的废人,在庙里栖身度过残生。
    清朝灭亡之后,皇宫里的众多太监被遣散。因为他们身体的缺陷,无法生育,更无儿无女。再加上过去在宫里衣食无忧,养成了独特生活习惯,也使得这些太监也很难再融入新社会。 这些太监中的大多人,只能选择在庙里艰难度日。刚铁庙,位于北京八宝山,在明清时期是太监的养老院。 不过,在被遣散的太监中,也有昔日位高权重、积蓄颇丰的太监总管之类,他们出宫后,还有能力维持体面的生活。但这群人毕竟是少数。 庙里的生活毕竟清苦,再加上心理上的落差,让他们显得唯唯诺诺,日子也是熬一天算一天。自古以来,太监们的前半生在宫中衣食无忧,后半生都都很凄惨。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历史时光机
  • 1942年,一名16岁的游击队员,接受表彰时的情景。你看他军姿标准,目光坚毅,英姿飒爽。腰间别着一把驳壳枪,皮带上还挂着一把带皮套的手枪,你能看出是什么型号吗?
    别看他年纪小,但已经参加过数次对日本驻军的奇袭作战。他作战勇敢,冲锋陷阵,多次获得表彰。真应了那句话:自古英雄出少年! 在抗战时期,有无数像他这样的少年,他们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拿起武器投身抗日战场。抛头颅洒热血,勇敢与日军作战,甚至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照片中这名16岁的游击队员。我们已无法知晓他的名字,就让我们记住他的音容笑貌吧。如果他还在世的话,也是90多岁的老人了。 看着这名小游击队员,回想他们战斗的青春。我们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历史时光机
  • 70年代,女工宿舍原来长这样!室内陈设虽然简单,但很整洁。两名女工打完饭拿到宿舍里吃。
    从照片上看,这间宿舍不是很大,床上铺着一样的床单。床头柜上放着四个铁皮暖水壶,可见这间宿舍里住着四个人。柜子腿用砖头支着,外面贴着塑料膜。 吃饭的这两名女工,看上去20多岁。戴着帽子穿着黑色胶鞋的是老工人,坐在床上吃饭的是新来的女工。老员工正给新员讲工作中的趣事。 小小的宿舍,是女工们休息的地方,也是她们希望开始的地方。看到这张照片,上点年纪的人,估计都很熟悉,这属于那个年代的独家记忆!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历史时光机
  • 70年代,北京下起了濛濛细雨,一名男子从街头走过。马路边上,停着一辆军绿色吉普车。白色的车牌上,有一个“丙”字,太奇怪了!这是哪里的车啊?
    这是一辆经典老式吉普车,粗犷的外形,让现今各路SUV越野车敬佩,它才是真正的越野鼻祖!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个白色的车牌,上面写着“丙3-32811 ”字样。 在那个年代,这种车牌代表着什么呢?有人说这是军车的车牌。经了解,的确是这样的,白牌子都是军车,以汉字天干地支开头。还有人说,辰7、甲8,亥老2,这是当年开车较猛的三个代表. 据老一辈人讲,那时北京大街上跑的军车大多数辰5、辰3的牌照,有少量军车悬挂申字或亥字等打头的军车。辰5应该属于总参、辰3的是当时的中央警卫团。不知道这个说法准确不。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历史时光机
  • 这是一张很诡异的肖像作品!拍摄于100年前的上海,摄影师是一名犹太人。
    1922年,上海犹太摄影师Sanzetti,中文名沈石蒂,拍摄了一组肖像作品。大部分都是成年男女艺术照。其中这幅儿童人物肖像,看上去非常诡异。 照片中,儿童模特是一个外国小男孩。他戴着一顶草帽,身上穿着中国传统的对襟上衣。衣服上的图案,是一名戴着帽子走路的清朝人。 小男孩手里推着一辆玩具独轮车,车把上的带子挎在肩上。最不可思议的是,独轮车上竟然躺着两个布娃娃人偶。而这两个人偶,好像是一对中国男童和女童。 既然画面上呈现的都是中国元素,那为何不找一名中国儿童做模特呢?而独轮车上放一对人偶,这个画面太诡异了!摄影师到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历史时光机
  • 令人惊叹!100多年前,泰山岱宗坊附近景象,跟现在完全不一样!看上去古朴又自然。
    1917年,摄影师甘博登泰山,拍下了岱宗坊的面貌。那时候的岱宗坊感觉比现在壮观,周围没有高楼大厦,画面很有年代感。 当时,在岱宗坊附近,还有很多古建筑存在。比如,坊东原有“丰都庙”;坊北原有“三皇庙”;坊西原有“建封院”;坊北为“玉皇阁”、“白鹤泉故址”。可惜的是,这些建筑后来都消失了。 岱宗坊位于岱庙北面,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它是登泰山的第一道坊。100多年前,登泰山的游客在坊下休息,还能看到士兵的身影。有人站在石碑前,阅读贴在上面的告示。 岱宗坊前,有两棵古树,其中一棵几乎倾倒,下面用石头支起来。不过,现在这两棵树也没有了。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历史时光机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