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见财经

侃见财经

关注
4.5万粉丝
2关注
4588被推荐
IP属地:广东

全景网新媒体总监

6枚勋章

看见不一样的财经!

  • 暴涨超1100亿!上汽集团,“反击”

    1小时前
    图片
  • 据侃见财经观察发现,进入四季度以来,并非只有牧原股份一家猪企股价表现不佳,大部分上市猪企的股价表现都不太好。
    除了牧原股份以外,另外两家猪企巨头温氏股份和新希望,四季度以来股价分别下跌了15.16%和10.76%。据悉,最近一段时间市场的整体表现不算太差,截至最新收盘,上证指数四季度涨幅为1.91%,创业板指数四季度涨幅则为1.37%,猪企的股价走势已跑输了市场。 那么,为何猪企的股价在四季度会集体陷入回调之中? 这背后其实还是跟猪价有关。把目光聚焦回牧原股份,三季度牧原股份的业绩之所以会大幅增长,跟猪价有着很大的关系。5月份见底后,猪价便从约15元/公斤一路上涨到8月中旬的21元/公斤以上;此后虽然猪价虽然有所回调,但在10月前仍保持在17元/公斤以上,可以说整个三季度,猪价基本维持在高位震荡。 受到高猪价的提振,牧原股份7-9月的销售价格分别为18.3元/kg、19.71元/kg和18.65元/kg;另一方面,牧原股份还趁高位加速“出货”,三季度生猪销售量高达1775.7万头,其中包含商品猪1615万头,仔猪151.4万头,以及种猪9.3万头。正是高猪价叠加高销量,牧原股份才取得了单季度96.52亿元的“好成绩”。 然而,进入10月份以来,猪价开始高位翻转。猪价从10月中旬的18元以上/公斤跌至现在的16元以下/公斤,跌幅超过了13%。截至12月21日,外三元的价格为15.43元/公斤,跟8月份最高点21.22/公斤相比直接跌去了超过25%。按照最近一段时间的猪价计算,可以预见,牧原股份四季度的盈利或将减少。 当然,猪价上下波动难以避免,只要猪价未来能够再度回升,那么问题也不会太大。 在分析牧原股份的三季报时,侃见财经就提到了一个观点:经历了上一轮超级猪周期之后,国内生猪养殖业的资本化程度陡增。 2019年至2023年,上市猪企“三巨头”累计融资就超过5874亿元;资本化带来的就是国内生猪供给结构的转变,以及猪周期逐渐消失。目前,生猪养殖行业已经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大型养殖机构的非理性“追涨杀跌”行为将减少;大型猪企更注重降本增效,以此代替简单的产能去化与扩张,猪价则将会趋于稳定。
  • 生猪养殖行业的新周期,已经开启。
    牧原股份作为行业龙头,自然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第三季度,牧原股份“爆赚”96.52亿,单季度净利润增速高达930.2%。这份成绩单,市场颇为满意。 拉长周期来看,有这样的季度表现的时候,并不多。 业绩披露后,多家机构上调了牧原股份的目标价。 例如中原证券就直接发布了一篇名为“业绩表现亮眼,成本进一步下降”的研究报告,并给出了“增持”评级。不过,虽然三季度业绩亮眼,市场上看多牧原股份的机构也不在少数,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牧原股份的股价表现却并不好。 据统计,自进入四季度以来,牧原股份的股价并未开启大涨模式,而是在整个四季度下跌了约15.01%。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中百集团的暴涨行情在中途一度生变。
    12月18日,永辉超市突然发布公告称,重庆永辉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出售中百集团共计6710.1287万股,占其股本的9.87%,出售金额约为4.40亿元。截至公告日,永辉超市及下属子公司不再持有中百集团A股股票。 尽管永辉超市在公告中表示,此次减持是为了满足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但,这则减持公告发布后,中百集团股价一度遭遇跌停。 公告提到,在本次的股权交易中,永辉超市累计确认投资收益约为亏损0.46亿元。 回顾此前,2013年11月,当时“如日中天”的永辉超市公告称,买入中百集团0.34亿股股份,持股占比达4.99%,构成举牌。 2019年3月,永辉超市称,为促进公司与中百集团的业务协同,计划通过要约收购的方式,将其所持中百集团的股份比例从29.86%提升至40%。 但在此后,要约收购并未如预想那般顺利。202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令生鲜超市、传统超市等线下商业连锁业态遭遇寒冬,永辉超市更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开始紧急收缩战线。 同年,永辉超市对中百集团进行了一系列的减持动作,至今年12月4日,重庆永辉于中百集团的持股比例下降至4.99999%,永辉超市不再是中百集团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 直至12月17日,永辉超市全盘清仓中百集团,不再持有后者的股份。 对于此次清仓中百集团的股票,永辉超市方面表示,这是因为永辉希望能聚焦主业,回收非核心战略相关的投资。同时,永辉超市强调,这并不会影响永辉在湖北地区门店的正常经营。
  • 在股价持续暴涨的同时,中百集团频频提示风险。12月26日晚间,中百集团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暨风险提示公告,近期公司经营情况正常,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不存在关于公司的应披露而未披露或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经自查,公司不存在违反信息公平披露的情形。
    作为一家拥有超过80年历史的大型商场,中百集团一度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连锁规模最大、商业网点最多的大型现代化商业上市公司。但在近几年,其经营形势稍微显得有点“落伍”。 侃见财经翻看中百集团的财报发现,公司经营颓势尽显。2019年,中百集团的营业收入录得155.48亿元,但次年,在疫情影响下,线下商业接连关闭,客流量及营业额断崖式下滑,与此同时,伴随着新零售的兴起,传统商超再受打击。 数据显示,2020年,中百集团的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5.56%,跌至131.29亿元,同年公司净利润仅有2374.55万元。 疫情过后,中百集团的下滑态势,并未得到缓解。2023年,中百集团的营业收入仅为116.39亿元,净亏损高达3.38亿元。 据中百集团发布的2024年三季度财报,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收81.3亿元,同比下降11.50%;归母净亏损高达3.32亿元。意味着,三个季度的亏损金额已接近去年全年。 针对业绩下滑的原因,中百集团在财报中并未明确给出具体原因,公司表示,归母净利润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本期经营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 市场爆炒中百集团的另一个原因或许是,押注其改革的想象空间。 面对每况愈下的经营形势,今年5月,中百集团宣布,学习胖东来模式,要求中百仓储超市公司聚焦胖东来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商品陈列、动线布局以及营销策略等核心领域进行学习。 之后,中百集团陆续推出多家“爆改”中百仓储店。今年7月,中百集团首批调改门店正式开业;9月28日,中百集团自主调改的第四家仓储大卖场——吴家山购物广场开业;10月,中百集团调改的新业态“中百·邻里汇”,这是一个集超市、文娱、教育、体育、餐饮及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社区综合体。 根据中百集团官网消息,今年7月至11月,中百超市“调改店”销售额同比提升超20%,来客数同比提升超30%,充分证明门店调改对销售的显著促进作用。截至目前,中百超市“调改店”数已超过80家。 分析人士认为,短期内,新模式带来了门店客流量和销售额的提升,但最终结果还要参考更长的周期来综合判断。 按照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的理论,“爆改”后的3至6个月,卖场有好的转变;6至12个月,商品、环境、卖场会有明显改变,顾客也更加认可;1至3年,商场口碑达到相对优秀;过了第三年,商场便能恢复健康发展。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净赚超12亿!雅迪,利润腰斩

    1天前
    5跟贴
    图片
  • 1300亿市值崩塌!天合光能,能否“熬”过行业寒冬?

    1天前
    19跟贴
    图片
  • 暴跌1800亿!千亿光伏巨头扛不住了,主动减产!

    1天前
    5跟贴
    图片
    04:18
  • AI应用出海搏击 万兴科技等纷纷抢滩日本市场

    2024-12-31
    2跟贴
    图片
  • 若无网暴,可能永远不知道钟睒睒助农17年,隐名捐几个亿

    2024-12-30
    8跟贴
    图片
  • 四季度下跌超15%!“猪茅”牧原股份,为何不涨反跌?

    2024-12-30
    11跟贴
    图片
  • 暴涨超110%!美邦服饰周成建,逆袭?

    2024-12-30
    5跟贴
    图片
    04:00
  • 暴涨300%!中百集团,彻底爆了!

    2024-12-29
    79跟贴
    图片
  • 昔日盟友逼债!王健林的麻烦事,还没完

    2024-12-29
    5跟贴
    图片
    04:30
  • 低迷的业绩,也导致了美邦服饰的股价长期萎靡不振。
    今年6月26日,美邦服饰股价一度跌破1元/股,最低跌至0.94元/股,退市的风险开始笼罩在了这家服装龙头的上方。 然而,自那天开始,美邦服饰的股价开始企稳走强。截至最新收盘,美邦服饰股价报收2.14元/股,虽然近期股价有所回调,但不到6个月的时间股价涨幅仍高达111.88%。伴随着股价大幅上涨,美邦服饰的退市风险也“烟消云散”。 为什么美邦服饰的股价会突然“两级反转”? 这跟创始人的再次出山有很大关系。今年年初,美邦服饰发布公告称收到董事长胡佳佳的书面辞职报告,创始人周成建将会再次出任美邦服饰董事长兼总裁。 在重返美邦服饰后,周成建着手变革,彻底改革组织架构,大规模缩减人员,员工数从2020年底的2871人缩减至2023年底的992人;另一方面,押注直播电商,2023年美特斯邦威电商总部落户杭州,并在抖音平台开设了官方账号。 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周建成的改革成效立竿见影。例如在抖音平台开设了官方账号后,仅三个月时间,抖音官方旗舰店便积累了91.9万粉丝,去年双11期间天猫旗舰店业绩更是实现了环比269%的惊人增长;还例如在最近两场淘宝直播中,淘宝ID为“美邦周成建”的直播间GMV破了3000万元,直播观看人次750万+,百万单品数量6个,最高单品成交额4000万+,小时观看排名第一。 对于美邦服饰而言,转型电商直播的大获成功,无疑让这家已经走向没落的服装龙头看到了希望。 不过,虽然媒体报喜不断,但从财报数据来看,美邦服饰的经营状况其实并没有那么乐观。据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美邦服饰分别实现营收和净利润为5.251亿和5182万,增速分别为-37.28%和24.46%。虽然净利润同比有所增长,但这并非经营带来的——前三季度,美邦服饰的资产处置收益为6778万,若从更能反映真实经营状况的扣非净利润来看,今年前三季度美邦服饰的扣非净利润为-5811万。 此外,三季度美邦服饰分别实现营收和净利润为1.107亿和-2694万,增速分别为-60.29%和-179.56%,三季度业绩再度大幅下滑。 诚然,借助电商直播,美邦服饰的经营状况确实有所改善。但电商直播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美邦服饰究竟还能走多远,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作为曾经风靡全国的休闲服饰品牌,最近十年来美邦服饰可谓相当“挣扎”。
    拉长周期来看,从2012年开始美邦服饰便已经有些许“颓势”的迹象。2012年,美邦服饰在创出了95.1亿的营收巅峰后开始逐步下滑,到2014年营收已经下降到了66.21亿元,两年时间营收缩水了约三分之一。 不过,从现在回头看,这还只是“崩盘”的开始,后面十年,美邦服饰的营收更是加速下滑。 截至2023年年末,美邦服饰的营收仅剩下13.56亿,和2012年相比,11年过去美邦服饰的营收却仅剩下14%。 当然,如果对比净利润,营收下滑还不是什么大问题。2012年,美邦服饰爆赚8.5亿,但到3年后的2015年却变成了亏损4.32亿元,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后面的几年,美邦服饰几乎都是“亏多赢少”,粗略计算从2015年到2023,美邦服饰亏损超过了35亿。 为什么2012年以后,美邦服饰会迅速跌下神坛?这背后既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原因。 先看自身因素方面。美邦服饰此前之所以能大获成功,主要依赖于“自主设计、委托生产、加盟销售”这一独特的经营模式。 在这一经营模式下,美邦服饰主要负责品牌的运营和管理,不负责生产和销售,是一种轻资产的运行模式。依托这一模式,美邦服饰实现了快速扩张,仅在2011年,美邦服饰的门店数量就超过了4000家。然而,美邦服饰在后期却遭到了“反噬”——加盟商的进货决策基于销量而非总部的生产规划,但销量本身就有一定的滞后性,在经销商数量激增的背景下,最终导致美邦服饰库存积压严重。 再看外部环境方面。2012年是国际快时尚品牌快速崛起的一年,以ZARA、H&M、优衣库为首的国际品牌,凭借快速响应市场的机制和高性价比的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再加上如李宁、安踏等运动品牌也开始布局休闲服饰市场,美邦服饰的市场被迅速瓜分;此外,2012年还是电商快速发展的一年,但美邦服饰却以线下渠道为主,这无疑也对其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 半年前,美邦服饰股价一度跌破1元/股,退市的风险笼罩在了这家服装龙头的上方。
    然而,自从那天以后,美邦服饰的股价开始企稳走强。 截至最新收盘,美邦服饰股价报收2.14元/股,虽然近期股价有所回调,但不到6个月的时间股价涨幅仍高达111.88%。伴随着股价大幅上涨,美邦服饰的退市风险也“烟消云散”。 不过,虽然短期内没有退市的风险,但美邦服饰的基本面其实并没有那么乐观。 据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美邦服饰分别实现营收和净利润为5.251亿和5182万,增速分别为-37.28%和24.46%。 虽然前三季度美邦服饰的净利润同比有所增长,但这并非来自于经营方面。前三季度,美邦服饰的资产处置收益为6778万。若从更能反映真实经营状况的扣非净利润来看,今年前三季度美邦服饰的扣非净利润为-5811万元,扣非净利润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明明实际的经营状况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股价在最近的半年里却不断走高。美邦服饰这一轮股价大涨背后,到底是炒作还是真反转?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从目前来看,新的长效生长激素产品上市其实只是迟早的问题。
    而长春高新其实也早就认清了现实。 曾经,长春高新在研发上的投入并不高,但在过去几年,长春高新的研发费用却明显增长:2020年至2023年长春高新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74亿、8.84亿、13.58亿和17.23亿,增速分别为28.12%、86.37%、53.57%和26.85%。 从已有产品来看,除了重组人生长激素之外,长春高新在2020年之前获批的产品只有百克生物的水痘减毒活疫苗以及银花泌炎灵片、血栓心脉宁片两款中药产品,即便加上2023年4月上市的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感维,竞争力都不强。 再从财报来看,虽然长春高新已经加大了研发力度,但大部分营收却仍来自重组人生长激素。今年上半年,核心产品生长激素等对应的子公司金赛药业上半年实现收入为 51.5 亿元,同期长春高新的营收为66.39亿元,金赛药业占长春高新的营收比例为77.57%。 对于长春高新而言,之前过惯了“躺赚”的日子,现在想在短期内研发出新的可以替代生长激素的产品自然不太现实,所以长春高新也将目光放到了疫苗之外。在2023年的年报中,长春高新就明确提到了“将持续推进完善市场化体制机制、多元化业务管线、国际化发展路径、差异化竞争策略,集中资源谋发展”“构建高预期、高科技、高壁垒的第二增长曲线,实现多产品、多渠道快速发展”。 而据媒体报道,最近两年长春高新确实在加速布局疫苗之外的新业务。比如布局胃癌、前列腺癌等肿瘤治疗领域,BD的美适亚(醋酸甲地孕酮口服混悬液)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及新加坡的商业化权益。此外,长春高新还有十几个肿瘤研发管线产品将逐步进入临床阶段,其中,进展较快的如大单品金赛锐,即将递交NDA。金妥昔单抗注射液已经进入临床Ⅲ期收尾阶段。 从上面提到的业务占比来看,这些新业务还没有起量,即便起量恐怕也远远达不到目前生长激素产品的体量。诚然,长春高新开拓疫苗以外的新市场不失为一件好事,但随着新的长效生长激素产品上市越来越临近,留给长春高新“试错”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1998年前,长春高新旗下的金赛药业上市了国内第一支重组人生长激素,打破了中国在生长激素领域的空白。
    此后的20多年里,长春高新凭借着先发优势实现了快速成长。 以最近10年为例,2015年长春高新的营收和净利润为24.02亿和3.845亿;到2023年营收和净利润已分别飙升至145.7亿和45.32亿。也就是说,不过8年时间,长春高新的营收翻了约6倍,净利润则翻了超过10倍。 在业绩高速增长的带动下,长春高新股价一路飞涨,市值曾经一度突破两千亿,股价最高则一度达到515.9元/股。 然而,最近两年长春高新却迅速跌下了神坛。截至最新收盘,长春高新股价报收99.75元/股,总市值为407亿。和最高点515.9元/股相比,长春高新的股价已跌去了超过八成,市值则缩水超1600亿。 为何长春高新突然“不灵”了? 在生长激素领域,低端产品是粉针,中端产品是水针,高端产品是长效水针,而市场上能够生产粉针和水针的企业有很多,比如在粉针上,目前有安科生物、联合赛尔等多家公司生产;在水针上,也有安科生物以及诺和诺德的竞争,唯独长效水针还是长春高新“一家独大”;实际上,生长激素的处境和HPV疫苗板块十分相似:门槛较低的二价和四价HPV疫苗都已经有许多的企业可以生产,唯独九价HPV还是独家。 但跟九价HPV疫苗的处境同样相似,在越来越多药企开始研究长效水针的情况下,长效水针“一家独大”的日子也不会太长了。 据媒体报道,2024年以来国家药监局密集受理了3款长效生长激素产品的上市申请,分别是特宝生物的怡培生长激素注射液、维昇药业的隆培促生长素和诺以及诺德的帕西生长素注射液。按照药审中心公布的受理记录和过往进口药物审评时间来计算,维昇药业的隆培促生长素有望于2025年下半年获批上市,换而言之,一年后长春高新在长效水针领域的竞争对手就会涌现。 对于长春高新而言,在门槛较高的长效水针领域出现竞争对手,除了会对其业务造成冲击之外,还可能导致整个生长激素市场往“卷价格”的方向发展。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长春高新在生长激素领域“一家独大”的日子,未来可能会遭遇较大的挑战。
    据侃见财经梳理发现,2024年以来国家药监局密集受理了3款长效生长激素产品的上市申请,分别是特宝生物的怡培生长激素注射液、维昇药业的隆培促生长素和诺以及诺德的帕西生长素注射液。按照药审中心公布的受理记录和过往进口药物审评时间来计算,维昇药业的隆培促生长素有望于2025年下半年获批上市。 从当下来看,目前的生长激素板块类似于此前的HPV疫苗板块,都经历着从无到有、从独家到普遍的过程。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一旦市场上出现了新的长效生长激素产品,生长激素门槛最高的领域被攻破后,生长激素市场走向“卷价格”的方向只是迟早问题。 最近两年,长春高新的业绩和股价表现都不太好,尤其是股价方面,截至最新收盘,长春高新股价报收99.75元/股,总市值为407亿。和最高点515.9元/股相比,长春高新的股价已跌去了超过八成,市值则缩水超1600亿。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