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疗法

意识疗法

网易号

关注
753粉丝
1关注
26被推荐
IP属地:陕西

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

7枚勋章

推广意识疗法

  • 心理问题导致心身分裂,要学会与潜意识自我对话,才能心身合一

    2024-03-13
    图片
    03:08
  • 抑郁症要警惕情绪反应,情绪是潜意识通道,觉知情绪才能疗愈自我

    2024-03-13
    图片
    02:41
  • 社交恐惧导致讨好型人格,讨好不了别人也为难自己,学会讨好自己

    2024-03-13
    图片
    03:11
  • 心理疗愈不是排除痛苦,是面对痛苦的能力,进入痛苦才能走出痛苦

    2024-03-09
    图片
    03:38
  • 世界上所以关系,都是自我关系的投射,接纳自我拥抱自我做回自我

    2024-03-08
    图片
    02:55
  • 每个女性都会拥有不同的角色,也许是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的母亲,也许是跟你相濡以沫的灵魂伴侣,也许跟你携手共进的闺蜜挚友,只有内心足够强大,才能够扮演好各种角色,只有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在关系当中提供滋养,只有好好的爱自己,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去爱别人。
    作为女性一定要学会爱自己,当你的能力还不足以分享你的爱的时候,一定要学会爱自己,这就好比说,水只有溢满出来以后才能够分享给他人,如果你本身都是匮乏的饥渴的,那么你就无法分享出你的爱,你就无法成为一个温柔坚定的母亲,一个自信优雅的伴侣,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挚友! 我们始终对爱自己有一个认知上的误区,认为所谓的爱自己就是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为了满足自己的物欲为目的,而实际上这是最浅层次的认知,真正的爱自己,就是要学会照看好你的情绪,你的思维,你的欲望,如果你的情绪很波动,你的思维很混乱,你的欲望很膨胀,那么你只是在用另外一种方式在伤害自己。 在这种状态下的时候,我们总是期待别人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安抚自己的情绪,梳理自己思绪,你就会给周边的人带来无穷的控制跟无尽的索求,你就会投射出你的阴暗面,但是别人并不是满足你内在心灵的砖石,所以我们总是会感慨:为什么没有人来爱我?实际上我们也没有爱过别人,甚至我们都没有爱过自己。 一个真正爱自己的人,就会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就会善待自己的人生,那么我们就可能把耐心跟快乐留给最亲爱的人,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人心如何凉薄,我们都能够笑脸相迎明媚如初,不辜负光阴不浪费生命,从容温柔坚强果敢。无论哪种身份和姿态都是世界最美的色彩! 值#三八妇女节# 之际,祝各位女神能够勇敢得去爱自己,做自己生命的主宰,既能披荆斩棘,也能受万千宠爱,那么我们该如何的去爱自己?可以参详以下专栏:
  • 原生家庭创伤疗愈:幸福的童年疗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疗愈

    2024-03-04
    图片
    08:28
  • 对死亡的恐惧,是焦虑症不安全感的源头,要解除潜意识不安全感

    2024-03-04
    图片
    04:15
  • 为何没有接纳就没有疗愈?只有接纳自我,才能看到心理疗愈的伤口

    2024-03-04
    图片
    03:25
  • 为何抑郁症会自我疏离?要学会找到自我意识的频率,才能认同自我

    2024-03-04
    图片
    04:26
  •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怎么办?放下对孩子的改造,塑造健全的人格

    2024-02-28
    图片
    07:55
  • 人际交往的核心是情绪价值,学会3步提供情绪价值,做高情商的人

    2024-02-28
    图片
    07:45
  • 为何叔本华说生命就是欲望?谁有能力驾驭欲望,谁就驾驭住了生命

    2024-02-28
    图片
    03:08
  • 孤独是人生的常态,意味着不再逃避真实自我,最终获得成长的力量

    2024-02-15
    图片
    02:39
  • 心理问题会遗传吗?会以限制性信念形式传递,让意识回归终止遗传

    2024-02-15
    图片
    09:08
  • 新年前夕香港#前TVB演员河国荣烧炭身亡# ,从他的名字似乎早有预兆,因为抑郁症再遭受丧妻的打击,而步了张国荣的后尘,处在#抑郁症# 等等心境障碍状态下,我们的心理就会发现退行性变化,诸如语言的退化,兴趣的丧失,欲望的淡泊,这种退行性变化让我们游离在这个现实生活的边缘,并逐渐被生活边缘化,让我们无法真正融入社会的同时,也会让我们感受外部世界的深深敌意,自发成为这个世界的受害者。
    让抑郁症患者主动走出来融入当下的社会是困难的,因为缺乏了必要的方法跟心理的支撑,但逃避生活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心理上的解脱,反而会强化对头脑思维的认同感,将受害者的标签牢牢的贴在自己身上,活在脑塑造出来无意识的幻境当中,认假成真庸人自扰,最终你无法与这个世界达成和解,自杀似乎成了唯一的出路。 抑郁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抑郁症状态下塑造头脑无意识的思维,将自己生活的勇气也弄丢了,大千世界红尘滚滚,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勇于投身到当下的生活当中去,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才能在辉煌过后守住内心,安然度过人生的低谷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乃世间的客观规律,要想遵循规律投身到生活当中,你必须要拥有亲证(Intimate)的能力。 亲证从字面意思就是亲自经历证明,佛教把传授知识称之为识,但是我们只有亲自去经历,去见识去证实,才能够把知识转化为我们的智慧,生活本身就是把知识见闻转变为智慧能力的学问,在《传习录》里面也提到这么一个典故,#王阳明# 的弟子陆澄在京城学习备考,却得知自己唯一的儿子病重,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于是请教王阳明! 王阳明说:你跟我学了那么多的心学知识,就是要在这个时候运用起来,否则光是理论上的知道并不是得到,只有在实践当中做到才是得到,这才是知行合一,当你困守在抑郁症焦虑症状态下的时候,你更应该学会亲证的能力,因为无论置身谷底,还是攀登高峰,这都是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风景,人生的旅途不仅在乎的是目的地,更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意识疗法(TOC)归结起来就是带有意识地来和看,来为生活的参与者,来成为头脑的旁观者,那么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看到天边云卷云舒,看到庭前花开花落,你就为走出人生低谷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才能让意识之光,照亮无意识的黑暗,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获得亲证能力,参详订阅以下专栏,一经订阅永久学习:
  • 双相情感障碍的心理治疗,不要局限于症状跟情绪,而是要建设人格

    2024-02-06
    图片
    08:56
  • 吴谢宇事件折射原生家庭之殇:被控制的自我,终将以丑恶面目爆发

    2024-02-01
    图片
    03:13
  • 如何彻底摆脱强迫症?停止与强迫行为搏斗,通过意识驯服强迫思维

    2024-02-01
    图片
    08:35
  • 吴谢宇事件以 #吴谢宇被执行死刑# 落下帷幕,杀父弑母自古都是十恶不赦的重罪,但这也折射出原生家庭之殇,值得我们每个身为父母的深思跟借鉴,原生家庭本来是我们心理疗愈的港湾,但是却成了滋生心理问题的温床,在多年心理咨询过程当中,我发现中国的大部分原生家庭模式是:隐形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更不幸的是吴谢宇的父亲在他年少的时候就去世了,他跟母亲相依为命。
    于是母亲也承担扮演了父亲的角色,那么当生活的压力集家庭的责任,全部压在一个女性身上的时候,就会激发潜意识层面的不安全感,在这种不安全感的驱使下,就发展出控制欲,控制欲是解决焦虑的最好办法,按照自己的规划,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同时作为单亲妈妈,她的委屈心酸希冀等情感,一股脑沉甸甸地压在吴谢宇身上,在这个让人窒息的成长环境当中,吴谢宇表现出的乖巧懂事,但也在逐步扼杀了自我。 一切都朝着母亲预期的方向发展,吴谢宇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考上了北大,这意味着孩子即将出人头地,前程一片繁花似锦,但是在这种畸形的共生关系之下,母亲的控制也到达了巅峰。根据人格心理学的观点,自我可以被压制进潜意识,但绝对不会消失,不被表达的自我,会以更加剧烈的方式呈现出来,造成两种极端的心理伤害:那就是以#抑郁症# 为代表的心境障碍,以及以人格障碍为代表的人格伤害。 #人格障碍# 最大的特点,就是行为方式罔顾社会的道德伦理法律底线,20岁的吴谢宇以疯狂的方式杀死母亲之后,再用保鲜膜包裹木炭在母亲的身上以防止被人发现,然后逃至外地酒吧当模特赚钱,夜夜笙歌纸醉金迷跟人谈笑风生,这种种行为完全超出了普通人的认知,背离了道德伦理跟法律底线。 意识疗法(TOC)认为人格的核心是自我,18岁是人格心理的分水岭,在这之后我们就要像成熟的个体一样,去面对这个世界,形成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但是当自我无法摆脱母亲的精神控制,我们没有自主的选择权利,我们也没有独立的思维能力,当然由于过分包办,也就失去参与生活的机会,像无意识的提线木偶一样。 我相信在这之前,吴谢宇已经尝试好几次挣脱母亲的操控,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一方面是自我意识的不断苏醒,另一方面是母亲控制欲的不断强化,从吴谢宇的日记中可以看到,他非常享受当下社会上的生活,但这与母亲让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规划背道而驰,这两者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手起刀落之后,他丝毫没有任何身为人子的悔恨自责跟恐惧,让人胆寒的同时也让人深思。 在我的专栏《了凡心疗愈》里边就提到了在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家庭里面,你没法获得完整的人格。带有控制欲的爱会让父母视孩子为自己的私产,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毫无顾忌的干涉孩子的个体性,读什么书上什么学交什么朋友,所有的人生道路都被规划好了,孩子失去了选择的能力,他们只是期待孩子活出他们未曾活出的样子,最后只能培养出心理出现问题的孩子。 但是很多父母认为不控制就是无限放纵孩子,结果就走到另外的极端,所以管教是必要的教育手段,管教跟控制的心理出发点不一样,控制是为了解决自身的不安全感缓解自己焦虑作为出发点,而管教则是根据孩子现有的特点因材施教,所谓玉不琢不成器,那么我们该怎样来管教孩子,重新调整#原生家庭# 的结构,避免吴谢宇的悲剧再次出现,可以参考了凡心疗愈专栏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