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嬴政

小小嬴政

网易号

关注
3048粉丝
28关注
1.8万被推荐
IP属地:河北

2枚勋章

专注文史,每一篇都是精益求精

  • 谈到宋朝,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它繁华的经济景象。白日里来来往往的商人、夜色中熙熙攘攘的灯火、以及那琳琅满目的商品。《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宋代生活的剪影,里面人物的生活细节状况描绘的生动逼真,内容极致展现了宋代生活人们生活充实热闹样子。
    有喝茶赏画的,有比赛斗茶的,还有小姑娘挑选首饰的,热闹非凡。当时的宋朝解除了严格的宵禁制度,所以即便是在应该日落而息的时间里人们也会百忙里偷闲,出来逛逛,听歌赏舞或是喝茶谈天,宋代的坊市让宋人的生活更加自由开放,甚至可以跟现代人的生活相媲美。
  • 【李白与杜甫】
    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游安陆,与故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曾有一篇《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自诩“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巢、由以来,一人而已”。李白以上古贤人巢父、许由自况,口气确实吓人。 没落外省青年杜甫于天宝五载(746年)来到长安,以一种崇拜笔调写下了一首《饮中八仙》诗,对李白的描述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迷弟杜甫笔下的李白,满身仙风道骨,傲视世俗皇权。晚唐诗人皮日休曾作《七爱诗》,里面有“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这样跪舔的诗句。
  • 【张居正被抄家】
    万历十二年,曾经权势通天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在荆州的老家遭到查抄。 事实上,这次抄家,不但令人震惊,而且极其惨烈。张居正的儿子们遭到严刑逼供,长子张敬修自缢身亡,其弟张懋修两次自杀未果。张敬修的妻子高氏求死不得,觉得生无可恋,竟用茶匕戳瞎了自己的眼睛。而活着的张家女眷也被抄家者进行逐一搜身,“至揣及亵衣脐腹以下”,连张居正已经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赵太夫人都未能幸免。
  • 【武当派是否真实存在?】
    至张三丰入武当,皆无武当派一说。据北京白云观 《诸真宗派总簿》 所列以张三丰为祖师传衍于世的道派有:邋遢派、檀塔派、自然派、三丰派、日新派、蓬莱派等。 张三丰在武当并未公开自立门派,而是以游方高道的身份收徒弘道。其弟子原来各有师承,所承道派也不相同,因此他门下形成了多个与全真教义、教制、宗风都有所不同的新教派。 其中以丘玄清、孙碧云以及“太和四仙”(卢秋云、周振德、杨善澄、刘古泉)最为著名。丘玄清后被尊为武当榔梅派祖师。明清时期,各地声称遇三丰而授道法并开创新道派的道士有很多,但均无独立的“武当派”。
  • 【现实中有武当派吗?】
    久负盛名的武当派其实现实中并不存在,即使在武当山本山也难觅他的踪影。 考其原因有三: 其一,武术史门类之分,以别外家少林,形成南北两宗。民国中央国术馆就设有少林门、武当门;仅概称武当武术而已。 其二,明清以降,文人墨客在内家拳源起的基础上附会逐渐将武当派演绎成江湖武侠门派; 其三,将道派与武术门派混为一谈。民间武术门派攀附祖师张三丰以利派别之争,实与武当并无瓜葛。
  • 【吴承恩是西游记作者?】
    “西游”故事的原作者其实是不存在的,丘处机也好,吴承恩也罢,还有那些有可能是当下《西游记》小说的作者人选,其实都只是故事的编纂者而已。当下之所以将《西游记》的著作权给到吴承恩,一是因为根据史料,现有的作者备选名单中,吴承恩的可能性最高;二是因为作品盛名之下,也需要配备一个具体的作者。基于这些原因,现代就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暂定为吴承恩,但却并不是定论。
  • 【欧阳修与范仲淹】
    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去世,宋仁宗赵祯总算亲政了。范仲淹几年前曾上书要求刘太后还政于仁宗,因此仁宗想起了这个忠正的名臣,把他调到身边做了谏官(右司谏)。欧阳修当时和范仲淹并无交往,他听说范仲淹回到汴京任职,很感欣慰,给范仲淹写了一封信《上范司谏书》,希望他多多发声,针砭时政。范仲淹也欣赏这位文才超群的热血青年,给他回了信。于是范仲淹、欧阳修和梅尧臣至此都成了朋友。
  • 【宋高宗的纸醉金迷】
    南宋绍兴二年(1132),宋高宗赵构第二次回到杭州,这水光山色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于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换得苟安之下,大修楼堂馆所,建明堂,修太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第,壮大这“帝王之居”,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 当时的一群文人同样耽于享乐,不思恢复,甚至写下“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取春归去,馀情付、湖水湖烟。明日再携残酒,来寻陌上花钿。”的诗句,当真是把这苟且偷安过成了纸醉金迷。
  • 【汉武帝的开边政策】
    汉武帝开始了十四年的征伐匈奴之路,包括收回河西走廊。然而整个西域都在匈奴的掌控之中,为此汉武帝先后出兵武力镇压大宛,乌孙之类,匈奴逃遁。为了掌控西域,抵御外敌,先后七次大规模修筑长城,把亭障延伸至玉门关前,大肆屯田于渠犁,轮台以供军需,直至公元前90年才停止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外事四夷”的开边政策。
  • 【夏商周是奴隶社会吗?】
    首先是夏商周三代并没有大面积存在奴隶制的文字资料,没有大量人口买卖的记录。这说明夏商周虽然存在一定数量的奴隶(其实数量和在人口中的占比还没有后来的汉代多),但是并没有形成奴隶制度。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奴隶制与商品经济是有密切联系的。古代希腊、罗马的奴隶制,与高水平的商品经济密不可分。换句话说,没有发达的全国性的奴隶市场和大规模的奴隶贸易,很难产生奴隶制。在中国的稳定小农经济状态下,是不太可能产生奴隶制的。
  • 【乾隆为何组建云梯部队?】
    乾隆皇帝决定组建云梯部队和乾隆六年恢复的“木兰秋狝”属同一目的,那就是在追求清朝走向鼎盛的同时,乾隆皇帝也看到了满洲八旗军队中逐渐出现的骄奢淫欲和风气日下的军队作风。乾隆十三年,距离满洲八旗挥师入关的顺治元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昔日那个勇猛向前、所向披靡的满洲八旗军队早就在清廷的丰厚供养下逐渐失去了锐利、勇猛的优良传统。
  • 【三国志中为何贬低姜维?】
    《三国志》评价蜀汉阵营众人物,基本还是公允的,即便那些有“污点”的人也较少恶语攻击,但似乎对姜维刻意恶评,将姜维几乎推上蜀汉“反面人物榜”的第一名。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粗有文武”,有一些军事才能,但是太“粗”,用这个去说一般将领倒也没什么,但姜维是蜀汉的大将军,这个“粗”与其身份形成反差,等于他才不堪用;二是“玩众黩旅”,意思是轻率地滥用武力,这个“玩众”,是说把百姓玩于股掌之上,比穷兵黩武还严重;三是“明断不周”,也就是对大势缺乏正确判断,考虑问题不周全,以致身败。
  • 【2000年王朝治国之道,起源于“荀学”】
    历朝历代的帝王在宣传教育上,都是遵循孔孟之道,但在真正的治国策略上落实的是荀学。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国千年来的思想一直是所谓的:“儒表法里”,即儒家是面子,法家是里子。而这一思想正是荀子开启的,他融汇儒法两家,自成体系。荀子的思想形成跟当时的大环境息息相关。
  • 【赵佗进任南海郡尉,管辖岭南百越中的南越地区】
    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嚣病重,委以赵佗代理南海郡郡尉。赵佗由此成为岭南三大郡中南海郡的最高官员,即相当于现代的“省级官员”,是省级行政区划的一把手。 而古代南海郡区域,是岭南百越中南越分支的主要区域。因而赵佗在成为南海郡尉的同时,也成了岭南百越中南越区域的最高统治者。南海郡成为赵佗的势力范围的同时,岭南百越中的南越地区也成了赵佗的势力范围。
  • 【诸葛亮为何不同意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作为蜀国支柱,诸葛亮必须谨小慎微,更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而这种谨小慎微,甚至是可以允许失败,能够接受小规模失败,他做的冒险是以弱攻强,更是《隆中对》中的以待天时,以攻代守,而这些也才是诸葛亮第一次时便选择最为平稳的祁山道,拒绝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的原因所在。
  • 【诸葛亮为何选择兵出祁山?】
    祁山道,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最终选择的便是此条道路。这条道路的好处便是道路宽广,适合大军通行,而魏国则无法实现大军的驻扎。而这也是为何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失败后的第三次、第四次北伐时依旧选择此道的原因。
  • 【西门豹治水】
    古代发动民众大力兴修农田水利 ,其中就有史料记载当时西门豹命 “凿十二渠 ,引河水灌民田 ”, 创造了后来历史上著名的灌溉工程 ,引漳灌溉农田后 ,不仅治理了水乱并且还提供了农田生产力 ,于是“民得其利,相与歌之 ”。 史称 “西门豹引漳水溉邺 , 以富河内”。而西门豹作为当时的统治精英阶层,在面对洪涝是并没有去迷信神,而是通过了解自然规律,发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去运用规律,从而达到了趋利避害,战胜了自然灾害。
  •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治国能力如何?】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本来就是一懦弱之人,他建立东晋,如果没有琅琊王氏的支持,他肯定坐不稳皇位。但这种坐稳,严格意义是琅琊王氏所起的作用。后来王敦起兵谋反,险些把东晋取代了。 司马睿是一个憋屈的皇帝,但他只能受制于琅琊王氏的制约,并接受这种“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后来司马睿忧愤成病而驾崩。
  • 【八王之乱以后,谁的实力最强?】
    西晋八王之乱后,最有实力的是司马越,但司马越为掌控晋朝大权,急需要一个大族来支持,因此就相中了琅琊王氏,王衍被封为太尉,大量王氏子弟进入司马越府中。此时在洛阳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 而东晋的“王与马共同下”的形成,主要是司马越派琅琊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坐镇建邺,而策划让司马睿到南京任职的事是王氏兄弟在密室完成,有王旷、王敦、王导三人。王旷是王羲之的父亲,他是策划主谋人。
  • 【王翦的后人】
    在秦末民初时,王翦的后人一度默默无闻,这是一种聪明的保全方式。但到了汉朝,王氏后人开始以另一种身份登场,此身份就是“儒家”。儒家到了汉朝,真正成为皇帝推崇的治国之道,还得是汉武帝,他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王翦的后人有一个叫王吉在汉朝官至谏议大夫。 王吉是汉朝有名的纯儒,既受皇帝重视,在社会上也是有名人物。王吉倡导经学和礼制,而且他本来敢直谏,屡次遭到挫折,都不放弃。后来王吉儿子王骏、孙子王崇在西汉末年都官至三公,可以说是最大官了。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